从“王八蛋”的由来说孝文化
2017-12-21贾生旺
大家都知道“王八蛋”是骂人的话,那么“王八蛋”与孝文化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说不孝就是“王八蛋”吗?还别说,还真有点那个意思。这要从“王八蛋”的由来说起。
早在古代,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忘八端”,意思是忘记了“八端”。那“八端”是什么呢?“八端”原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些也就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特别是忘记了孝,更是为人所不齿。因为“孝”排在“八端”之首。后来,“忘八端”却讹传成了“王八蛋”。所以说,不孝就是“王八蛋”也不是没有道理。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儒家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孝”文化无疑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但是又不能原版照抄照搬,而必须联系现实继承其精髓,把握其本質的东西。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一埋儿奉母的故事,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人,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衰落,日益贫困,妻子生一男孩,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都舍不得吃饭,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为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供养母亲把儿子埋了,在现代社会不要说舍得舍不得,就是根据刑法也是容许的,那肯定就是故意杀人罪啊。即使不埋,抛弃不管了,那也是犯罪,有可能触犯遗弃罪或者间接故意杀人罪。我认为,可学郭巨一片孝心,但绝不可学其埋儿。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曾这样点评“埋儿奉母”:“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等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不仅是埋儿奉母的故事颇受争议,也有人认为“卧冰求锂”的故事也违背常识,脱了衣服用体温去融化冬季的寒冰,不仅不会破冰,恐怕可能会伤及性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孝法”已不可能再去模仿和效法。而更让年轻人感到纠结的是,在个性需要被尊重的时代,自己的主见一旦与长辈相左,就会被认为“不听话”,甚至“不孝顺”,那么,当下传统的孝文化应该怎样去继承弘扬呢?这还要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考量。
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两代人的孝理念冲突。当前,中国正在追赶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潮流,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早就瓦解,家庭也从原先祖孙几代人的大家庭变为三口之家甚至更小,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从紧密依附逐渐变得松散,日益简单化,家庭对于养老的责任也在逐步弱化,在年轻人中传统的孝文化日渐式微。可是,由于文化及传统的惯性,在父母辈中原有的孝文化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在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孝文化的冲突。也成为年轻人在孝行为上的纠结。
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更多地接受了价值通约主义的影响。价值通约主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特质。近代以后,社会价值被同质化为劳动价值、资本价值或者符号价值,而全部这些价值类型又可通约为货币价值,也就是人们在商品世界中的购买力或流通力。价值通约主义以其普遍性认同机制促进了交往,以其客观性转换机制推进了交换,以其同质性理性算计破除了族群社会的封闭性,也就是打破了原有家庭的紧密关系。所以不少年轻人想当然地以为,只要经常给父母钱就是孝顺,给钱多少就代表着孝心的多少,却忽略了父母对于交流和亲情的需求。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应该尽孝心,但对孝的理解被钱占居了核心。
传统的孝文化主要的两大功能,一是温情脉脉的慰藉功能,二是由亲情的和谐关系带来的安全感。这也是孝文化的吸引力所在。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但也能看出国家对孝文化内涵的把握和界定。所以说,尽孝远不是给钱那么单一和明了。这也正象夫妻关系中绝不仅仅限于给予金钱和物质的满足那么简单。相守、交流、尊重、顺从无疑都应是传统孝文化的内容。
网络上有一句非常打动人的话,“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很难做到每个人都能陪父母变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依然没有消失。作为年轻人来说,还要明确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孝道:既要守护好个体的自由,这是现代社会所赋予的权利;也要承担个人在家庭中的尽孝责任,这也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实现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也不至于让孝文化荒废,成为不孝之子。
社会在变迁,孝文化也必然转型。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让老人让父母安享晚年,过得幸福,舒心,顺心,有更多的满足感。这是孝文化的本意,也是现代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与时俱进,多一些反思,多一些换位思考,让父母让自己都更加幸福!
作者简介:
贾生旺,临清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