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文诗歌鉴赏

2017-12-21夏粮霞兰红梅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隐喻

夏粮霞+兰红梅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当前用来研究自然语言的的新趋势,其发展速度快并且成为当前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时,随着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很多学者认为隐喻是一种帮诗人理解自然及人类本身的一种认知模式。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研究的角度对英文诗歌进行鉴赏,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对英文诗歌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言 隐喻 英文诗歌

一、引言

尽管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隐喻的修辞手法,但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却很少。隐喻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无隐喻无诗歌”。诗歌富有凝炼美,精炼的言语,无穷的意境,是文学艺术的集大成者,但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并不喜欢去鉴赏英文诗歌,觉得英文诗歌晦涩难懂。本文从认知隐喻角度出发,对英文诗歌进行分析,主要从认知功能、构建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四方面对其进行讨论,希望可以给更多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鉴赏思路和视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诗歌隐喻的认知功能

语境是英语特有的特性,也可以说在不同场景下每个英语单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对一个英语单词的意思做出正确的解释,更不用说去灵活运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句意并记住相应的单词和意思,比如教师在讲解新单词时,通过隐喻可以增加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并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单词。“成功”这个单词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将它分为“suc”和“ceed”两部分,前半部分是“sub”的变体其意思是从属,而“ceed”则是行走的意思,因此成功就是最初的行走。一个英语单词本身的意思并不是其通用意思,因此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隐喻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认知方式,诗人的观察力及其联想力是常人的多倍,诗人擅于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诗歌的隐喻会给人们提供一种新型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认知旧世界的新方法,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于旧事物的新认识上。莱考夫和特纳分析了Dickinson、Keats、Shakespeare、Yeats、Milton等人的诗歌,将英文诗歌的三大主题归纳为生命死亡和时间。诗歌会通过多种形式的隐喻将生命、死亡和时间等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借助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或者是图像展示出来。比如莎翁借助stage,使我们更快更好的认识并理解到world;诗人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让我们从这首诗中看到了爱人娇羞的模样以及爱情的美好;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将抽象化的概念“人生”比作是“旅途”,使读者深刻的认识并理解人生,让读者明白一旦我们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也就排除了另外其他很多种生活方式。

三、诗歌隐喻的意义构建功能解读

不管是中文诗歌还是英文诗歌在其建构和识别过程中,诗歌意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诗人抒发感情的依托,是诗歌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诗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创新,隐喻性关联正是通过这种创新的意象实现的。诗歌的结构要求是简单且协调的,因此诗歌中是没有多余的衔接词,如庞德的《在地铁站》,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ils on a wet, black bough.全诗共14个单词,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功能和意义,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另外,诗歌主体的隐喻及其扩展隐喻的运用是避免诗歌结构出现伪连贯的主要方法,其中扩展隐喻说的就是一个本体引出的多个比喻体,这在诗歌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和一个事物相关的很多个不同的意象。如: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诗人将“love”分别比作“rose”和“melody”。

四、隐喻视角下英文诗歌的审美功能

构建诗歌的美感是诗人进行创作的主要目的.隐喻是一种认知行为也是一种审美创造的行为活动,隐喻的目的不单纯是在于认识新生事物更多的是使得旧事物焕发出新的意境和情感,从而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隐喻是诗歌语言中表现其语言丰富力的主要手段,隐喻不仅可以创造出诗歌的朦胧美和模糊美,更是诗歌审美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诗歌隐喻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其华丽的辞藻以及优美的意境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诗歌语法中的隐喻及其概念的隐喻使用可以使得詩歌的语言更加简单和精确,诗歌中隐喻的陌生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读者对于诗歌的理解速度,降低对诗歌诗歌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读者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和创造诗歌隐喻是一样的,鉴赏诗歌隐喻的过程中也就是对诗歌美感信息二次加工处理的过程,也是再次创造诗歌美感的过程。

五、隐喻视角下英文诗歌的社会功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诗歌的隐喻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功能,诗歌隐喻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想要表达委婉或者是礼貌考虑方面产生的,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许多委婉语都是以隐喻的形式传达出来的。委婉语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现礼貌、自尊或者是为了某种特别的暗示。诗歌创作者觉得使用事物本体很难表达某种行为的时候,就会通过隐喻的方式委婉的描述这种行为所引发的情感,英文诗歌中这种表现形式常出现在性爱诗歌中。如叶芝在《丽达与天鹅》中把天鹅比作宇宙,用一系列的隐喻描写了性爱的过程,比如诗人John Donne 在跳蚤这首诗中将两个人的结合比喻成为跳蚤将两个人的血液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委婉的表达出男主人试图为了诱惑劝说情人放弃贞操与其及时行乐的想法。

六、结束语

隐喻和诗歌都是人类智慧和美丽的凝练,二者都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宝藏。诗歌隐喻是隐喻和诗歌的完美结合,这要求更高的境界,更细腻的画面以及更吸引人的突然性,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诗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可以使用诗句向人们展示一个新的世界,体验新的知识。本文通过对英文诗歌隐喻功能的详细研究,希望可以给英文学习者提供更加广阔的鉴赏视角,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和诗人在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新认知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视野中的认知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11.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林建冰.隐喻在英语诗歌中的应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26(4):82-86.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第2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Lakoff,George,and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作者简介:夏粮霞(1993.3-),女,汉族,广东深圳人,成都理工大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喜欢

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对高中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爱的隐喻
基于概念隐喻的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认知隐喻理论下印地语汉语死亡委婉语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浅谈语法隐喻的隐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