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2017-12-21李岩杨树成
李岩 杨树成
摘 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国家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各大高校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通过交流与调查,目前看来,各大高校将把在教学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教育放在首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发展的产物。通过大量的事实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中心任务教学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切的前提,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我国的教育机构深深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的这支队伍的素质,所以各大高校完善了各自心理素质教育机构的心理辅导员机构,从以往看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只是略懂一点,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恰当的。各大高校认识到了这个缺点,并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进行请进来、走出去的长短期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自觉性,并让他们掌握新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组织系统。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现代教育的形势是启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组成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开展,他们在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大致相同,提法却有许多差异,例如心理品质的教育、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提法上的不同,实际上应和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不同看法。从1994年中共中央发表的重要文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1999年6月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都在文件中得到了不一样程度的阐述。这深刻的启发了我们加深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内在本质的理解。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社会历史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他更是大学生个体成长过程的内在要求。
3.1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
前面已经谈及到的,大学生中心理疾病的种类和范围都很多很大,而且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两者是相对的。其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暂时的心理失常,如敏感、烦恼、胆怯、多疑、焦虑、恐惧等,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案,学生如果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后一般这些情况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消减,应该不会产生一直连续的影响。但如果学生表现为智力障碍、意志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严重问题,就会使学生不能正常接受正确的学校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师生、同学的关系紧张并且不能正常有序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关心理教育工作的干涉和援助,比如说进行心理咨询及生理等方面治疗调节,才可能彻底把症患消除。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扭曲和精神病,例如说以癔病、神经衰弱等为主要表现症状的各种神经官能症。
3.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减少心身疾病
身心疾病是主要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一种躯体上的病症,这种病症的症状是生理性的,可是其产生却并没有直接的生理上的病因。心理病因的患者往往是经历过情绪上的某种压力,长期的焦虑和紧张,特别是气愤和恼怒,其他的还有忧虑无望、焦虑、挫折感等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人体发育的高峰期,由于生理发育的作用,情绪一般都很不稳定,假使个体心理机制若不健全,那么意志控制力就会比较差。在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容易造成心身疾病。
大量的醫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积极的心理对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减轻和减少许多大学生的心身疾病的发生情况。
3.3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格的体现,它是人类经由社会化从而获得的,同时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征性质的结构,它也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大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机制及健全的人格,因为它是一个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只有确保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坚定的意志、高度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品德它才能良好的进行下去。但是由于青年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而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黄希庭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