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秋思
2017-12-21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期的《小学阅读指南》,时节应该已是深秋即将入冬了。关于秋天的诗句,相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萧瑟,小阅更喜欢刘禹锡《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自古以来,秋,似乎都是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而刘禹锡却热情讴歌了秋的美好,让我心中明快。本期给同学们分享的是几首关于秋天的诗,请同学们体会一下秋天在不同的诗词中,不同的姿态和韵味吧!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浅析】
马致远(1250年-1321年),我国元代戏剧家、散曲家,其曲词豪放洒脱,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晚年隐退。羁旅途中,马致远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
这首曲子很短,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文字虽少,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全曲无一“秋”字,却勾勒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天色黄昏,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曲中描写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之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因此又乃心中之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动人的艺术境界。
秋 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浅析】
自《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愁,也就成了秋的一种情绪。然而,这首诗开篇便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怡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昂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們后人留下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浅析】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浅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角色。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浅析】
这首诗也题作《子夜四时歌》,全共四首,这里所选是第三首。本诗写的是一个妻子在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远征。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首句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皎洁的季节特点。月明如昼,正好捣衣。于是,在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诗的最后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妻子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了真挚情意,荡气回肠,感动人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