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有分寸,为文方协调
2017-12-21陈鸣
陈鸣
近年,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这既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观点,也引导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方向。而时评作文强调的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辨意识和理性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逻辑等各项思维能力。所以,时评作文得到命题者青睐的同时,也要求执教者从学情出发,探索新的教学策略,适应新的形势。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14至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青年初期”,是生命个体独立走向社会的准备时期,他们的思维中有急于表达、证明自己的成分,所以会出现幼稚化、片面化、偏激化、绝对化的现象。体现在作文写作中就是不能全面审视材料的范围和含意,情感过度宣泄,想要表达的和能表达的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等现象。我国著名写作学教授马正平提出,“当思维个体发现自己的思维成果与思维背景发生了冲突、矛盾、对抗的时候,可让自己的思维材料、成果、结论在提法、操作上尽量和思维背景的重要信息保持协调。”(《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他讲的是写作策略中的“协调策略”,而这种“协调”思维体现在我们高中生的时评作文中,就是笔者提出的分寸思维。其有以下三个角度。
一、范围的分寸
很多任务驱动型时评作文提供一个时事素材,在给出任务的同时会有一句“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范围的界定,缺少了这种思维意识,学生的作文就可能会走到偏题、跑题的路上去,这也是时评类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差别。比如广东省中山市2016—2017年高三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笔者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偏題作文,只能拿到36-37分,非常遗憾。比如通篇谈“责任”,讲人应当有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比如谈“感恩”的,感恩周围人,感恩大自然等。从该作文的写作核心词来说,“责任”和“感恩”是切题的,但是因为学生缺少范围分寸的界定,漫谈“责任”“感恩”,无限扩大范围,因而脱离了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如何圈定范围的分寸呢?我认为学生在进行审题的思维活动时,应该有追问的意识,追问到无可追问。比如上述作文题目,确定了“责任”,要追问什么的责任,在名词“责任”的核心词前面添加定语“孝顺父母”就符合材料的范围和立意了;追问“感恩”,感恩谁,在动词“感恩”的核心词后添加宾语“父母”就不会跑题十万八千里了。
再比如作文题目:
近日,成都医生任某在网上晒出新买的一万多元一件的羽绒服,惹来热议。部分网友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理应发扬光大,身为医生如此炫富实为不妥;有网友认为,医生靠合法手段挣阳光收入不可耻;也有网友认为钱来得正当,旁人无权指责,但做人还是低调克制为好。
读了这则材料,你更认可哪种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的学生写了“低调”,但是缺少范围分寸的意识,在相似思维进行同类拓展的时候写了莫言、屠呦呦、居里夫人等对待名利低调的事例,就脱离材料的含意了,因为整个材料讲的是对待财富的态度。如果能在形容词“低调”前面添加状语“对财富”,就等于圈定了正确的范围。
圈定的范围分寸,就是要在审题的时候,对你确定的写作核心词和写作的角度有一个追问思维,根据写作核心词的词性添加不同的成分来缩小界定写作角度的范围。如果是名词可添加定语,如果是动词可添加宾语,如果是形容词可添加状语、补语等等。所以说,只有圈定了范围的分寸,才能避免行文偏离正常的轨道,也给阅卷老师真诚提示——我行文没偏离,您的贵手请 高抬。
二、情感的分寸
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往往还处于成熟与幼稚、在乎与轻视、独立与依赖、开放与局限并存的矛盾时期,往往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单一化、片面化。而时评作文要求对材料本身进行评价,面对具体事件,学生容易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表明观点,反映在作文里就是情感偏执,过于情绪化,虽富于激情却有失理性。比如关于聂老汉的作文,有学生就这样写道: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其中的艰苦只有父母才知道,而到了父母年老时,却不赡养父母,这简直丧尽天良,道德败坏,人性沦丧,你不怕被雷劈吗?责任何处可体现?
这分明不是讲道理而是谩骂了。
再比如关于任医生炫富的作文,有学生这样写道:
任医生花自己的钱,炫自己的富,关你们吃瓜群众何事呢?你们眼红了吧,羡慕嫉妒恨了吧,你们这些网上的“喷子”们!
这分明是情感过度宣泄,过于偏激了。
鉴于这类作文题目一般都是提供立场不同的正确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笔者建议学生在行文时如果要抒发感情,可以运用“同理心代入法”把握情感的分寸。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写作文也是一种写作者与阅卷老师的交流,把自己想象成材料中的某个人,去调和事物内在的冲突,你就不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肆无忌惮地指责宣泄了,而是不自觉地会合宜地表达情感和理性。比如聂老汉的作文就可以这样抒发情感:
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难以想象这半年聂老汉是怎么过来的,也不知道小聂在打工之余的漫漫长夜是否想过那年逾古稀的老父亲?当他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的时候,他是否有过羞愧呢?当他借钱补赡养费的时候,但愿他能有反省吧!endprint
比如医生炫富题目也可以代入医生来抒发 情感:
我猜想任医生心里是有委屈的吧。为何女明星穿四万多元的大衣上春晚就可以?为何富豪之子炫豪车奢侈品就可以?为何豪华新娘身上披挂70多斤金手镯就可以?而自己一个医生通过合法手段阳光收入买一万多元的羽绒服,晒一晒,却引来众多口水?莫非医生就不该买不该炫不可炫吗?说实话,我也替任先生委屈!
著名时评家曹林说过:“写评论,说到什么程度,如何点到为止,如何不触碰禁忌又不失大胆尖锐,这些都需要分寸感的拿捏。”(《时评写作十讲》)时评作文不是感性的喧嘩,不应是简单的谩骂。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组成的作文题目,学生在表达感情时不能简单否定,横扫一切,对批判的对象不能使用富有人身攻击的语言,而应当尊重事实,以己度人,去思考、质疑、辨析,方显情感的分寸思维,方显个体的格局和情怀。
三、语言表述的分寸
所谓语言表述的分寸,就是语言运用恰当,信合得体,而语言表达的流畅、通顺、准确是考场作文评分的基础等级。时评作文观点倾向明显,尤其要注意表述的分寸。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正确,所以在语言表述的时候往往会因绝对化而失去分寸。比如有学生这样说:“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可这一件事却反映出,在当今这个冷漠的社会,孝心已经缺失。”把整个社会都概括成“冷漠”“孝心缺失”的状况,很明显以偏概全了。
还有学生这样写:“古人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倘若这些资金来路不正,医生又岂敢如此高调?他敢在网上晒出来,正说明了自己身家清白,敢于接受网友们雪亮的眼光的考验。”这里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给出的论据明显推不出他想要证明的结论,难道敢晒出来的就一定身家清白吗?
但如果把他们的表述分别改成这样:“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冷漠,孝心缺失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倘若这些资金来路不正,医生又岂敢如此高调?他敢在网上晒出来,或许正说明了自己身家清白,敢于接受网友们雪亮的眼光的考验。”加上一些表示范围、推测的词,文字的表述就更精确,也更让阅卷人舒服了。
所以,如何让语言的表述更有分寸,笔者总结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运用语言的模糊性使行文表达有分寸,尽量用约数表示自己的某些观点。比如大概、或许、可能、正常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等;尽量用虚指,少用实指,如多少人,某些人,好多次等。所以说,语言的模糊性可以避免学生在作文中一下子把话说死,给阅卷老师一种生硬的逻辑谬误的感觉,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得体、灵活。第二种方法是迂回认错法。当一种观点自己也觉得过于绝对的时候,在鲜明地表明观点的同时,先退一步认错。标志词——固然、话虽如此说、尽管等,强调个体的主观感情。请看下面一段表述:
自从步入了现代社会,中国的孝道传统是否已然没落?尽管传统孝道中亦有愚孝等糟粕,但是若连最基本的赡养父母传统都将丢失,那中国传统孝道乃至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
作者虽然弘扬孝道传统,但是一句“尽管传统孝道中亦有愚孝等糟粕”尽显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思维的得体和分寸感,这就是迂回认错法在语言文字中的经典运用。
再比如一学生在医生炫富作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这话虽有点偏激,但在这里用来表达观点恰恰好。”在阅卷老师感觉到尼采的话有点绝对之前,作者先承认“这话有点偏激”,那你还有何可挑剔的呢!
综上所述,时评作文要讲究范围、情感、语言的分寸思维,消解思维背景信息中不利于实现自己思维目标的信息和思维材料,才不至于给阅卷老师留下过于偏激和绝对的印象,才不至于因“印象”失分,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
(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5284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