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分析

2017-12-21李男

现代交际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互联网

李男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网络信息以迅捷、便利、兼容、互动的特点,为人们交互信息提供了隐匿、高效的公共平台,“互联网+”的概念和效应不可阻挡地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冲击了高校已形成的“灌输式+导引式+制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引领网络影响,对网络影响借力发力,以争取学校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形式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不足。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权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3-0104-01

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出现与广泛运用,为人们交互信息提供了迅捷、便利、兼容、互动、隐匿、高效的公共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的概念和效应不可阻挡地进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引发社会方方面面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样,互联网的平台效应也冲击着高校传统的“灌输式+导引式+制度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力,出现了学校教育和网络影响交互作用、相互较力的局面。而且,对于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要你怎样”的外因导向作用,网络影响是“我想怎样”的内因欲望。为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取得了经验,合理成分必须继承和发扬,但网络影响的冲击是客观现实,不能忽视,必须主动介入,借力发力,纳为己用,要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的强势和争取网络话语权的形式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形成传统模式增添网络平台成分的新架构,這种新架构可借鉴有学者的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德育与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基本理念具有内在契合性。构建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网络德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建设网络德育信息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强化对高校德育工作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1]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异化教育内容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素养、思想品质和行为取向的教育培养,而网络中学生阅览和交互的信息内容十分繁杂,还有一些内容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异化。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猎奇感强、乐于效仿,异化的教育内容会吸引他们,网络的迅捷和便利又可以使得他们相互交互一些不良信息,在认同感上强化这些不良信息,进而削弱和淡化学校德育内容,甚至背离学校教育内容而形成不良印象。

抵触教育形式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利用制度规范,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形式更是他们所喜欢的和时尚的,很多学生对于学校教育越来越“不感冒”,乐于自顾自地网络中徜徉,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对施教主体信任度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均为网民,网络中的天地对于他们极具诱惑力,各种移动终端被频繁使用,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让他们眼花缭乱起来,不仅是有益的信息在影响他们,很多不良信息和虚拟信息会使他们受到迷惑或诱惑,譬如网瘾、网恋、网红等副作用的出现,影响到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任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出现了缺乏信任和不够坦诚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面临考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信任感被挑战。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对策

(1)灵活教育形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的载体作用,得以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发布信息,进行讨论,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视听觉并用的,抽象的理论概念或言理于情的说教可图文并茂、视听效果俱全、引经据典地生动起来。仅以手机利用来说,手机是学生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通过利用手机“学生不必再按照以前的方式在特定时间出现在特定场所来获取知识,而是可以借助手机的新功能使他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接受他们想要的知识”。

(2)强化认知体验。要达成学校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需要学生认知道理、形成习惯,这是一个不断强化认知形成惯性的理性的认知过程,而网络的影响恰恰是可持续地作用于学生认知过程的,以网络影响的积极意义来考量是建立在正面信息不断被学生所阅览和所交互,将个性体验形成交互伙伴和群体体验基础上的,其中的道理也正如同有学者对于文化和政治功能的思考:“网络文化是伴随着网络社会崛起而兴起的新型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在强化政治认知、促进政治认同与保障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2]

(3)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校园网必须杜绝各种有害信息侵入校园网站。要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大网络管理,建立功能全面、多级防范的网络管理体系,确保网络安全;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监控,对网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发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牢牢掌握校园网传播的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建造健康的绿色校园网络文化。[3]要通过利用互联网中的德育正能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努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本领。

参考文献:

[1]李毅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校网络主体性德育模式探讨[J].世纪桥,2009(9):120-122.

[2]李超民,王月.论网络文化的政治功能[J].观察与思考,2017(1):51-57.

[3]宋刚锋.浅析校园网络媒体建设[J].今传媒,2010,18(9):130-13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互联网
My Hobby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