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儿成同学
2017-12-21微尘
微尘
慈父三迁
彭相虎1966年出生在河北沙河市的一个普通乡村,姊妹4人中,他排行老小。彭相虎天資聪明,自打上学起成绩就很好。1983年,因为家境困难,彭相虎无奈辍学,与大学失之交臂。
退役后,彭相虎回到老家结了婚,随着两儿一女的相继出世,彭相虎开始为生计奔波。30年间,彭相虎干过泥瓦工,在钢化厂、化工厂、玻璃厂当过合同工,还卖过蔬菜,贩过粮食,历尽艰辛。彭相虎认为自己吃了文化不高的亏,绝不能让历史在孩子们身上重演。
两个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彭相虎觉得村小学师资力量较弱,学习环境差,便设法把孩子送往矿区子弟学校。1998年女儿彭宋华出生后,彭相虎咬牙拿出多年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在沙河市区买了套房子,一家人全都住进了城里,两个儿子也送进了市里的中小学。
对于彭相虎的举动,乡亲们议论纷纷,说他再怎么折腾,乡下人也成不了城里人。彭相虎对这些冷言冷语一笑置之。
彭相虎一有空,就到学校接孩子,顺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与家长们的交流中,他深深懂得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重要性。
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想到儿女们将来读书会产生更多的费用,为了多挣些钱,彭相虎来到经济比较活跃的江苏南通打工。打工之余,他了解到,这里的教育较为突出,优质学校颇多。彭相虎脑子里闪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孩子接到南方来读书。
随后,彭相虎在当地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举家迁了过来,并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很有名气的启东中学,女儿也被送到一所重点小学读书。
随后几年,彭相虎的大儿子彭跃华考入了石家庄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二儿子目前在河北经贸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起“拼”高考
两个儿子替自己圆了大学梦,这让彭相虎内心少了些遗憾。可他当年与大学梦擦肩而过的痛楚却时隐时现。
2016年暑假以后,女儿彭宋华状态不好,彭相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想,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无论年龄多大都可以考大学,女儿现在这个状态,如果能陪女儿一起学,既能圆大学梦,也能带动女儿学习,该多好啊!
2016年11月,彭相虎到沙河市教育局报了名。50岁的老爸要陪自己参加高考,这让彭宋华既吃惊又兴奋。离开课本30多年,彭相虎对学习上的困难早有准备。他告诫自己,一定从零开始自学,通过高考去读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
对彭相虎来说最难的是英语,要从ABC学起,好在女儿这方面可以帮助他。彭相虎数学方面相对好些,有些题目女儿不会做,他还能头头是道地讲出来。
2017年春节过后,彭相虎放弃工作,一心一意备考。有时,看到女儿疲倦了,他催她先去睡,自己还要奋战到凌晨。
对于自己和女儿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彭相虎就到沙河一中找老师请教,他加了老师的微信,有了难题及时和老师在微信上探讨。彭相虎的刻苦深深感动了女儿。有一次,彭宋华问爸爸,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还考吗?彭相虎毫不犹豫地说:“怎么不考,大不了从头再来!”老爸的雄心壮志感染着彭宋华,她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转眼,到了决战时刻。2017年6月7日,彭相虎和女儿相互鼓励,共同走上了高考考场。
20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彭相虎对自己的成绩比较满意,他对法律感兴趣,第一志愿报考了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法律专业。
彭宋华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第一和第二志愿均未被录取。这时,彭相虎发现他报考的专业正好有3个补录名额,就告诉了女儿,彭宋华最后也被录取了。
就这样,父女俩考进了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
同圆大学梦
新生报到后,彭相虎被分到了普通的6人宿舍,辅导员为了照顾他,特意给他安排了下铺,舍友都是18岁左右的小伙子,他们都尊称彭相虎为“彭叔”。
开学第一课,便是为期十余天的军训。彭相虎和同学每天从早到晚练队列、踢正步、喊口令。
2017年9月23日,学校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及军训成果汇报演出。开学典礼上,彭相虎作为新生代表及学生家长上台发言:“我是一名农民工,今年51岁了……辞工求学,也是想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鼓励孩子们积极上进。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在这3年里不虚度年华。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大学成为人生中光辉而充实的旅程。”
彭相虎的发言质朴、感人,场下的每个人都发自肺腑地给他鼓掌,当然也包括他的女儿彭宋华。和父亲成为同学,彭宋华起初有些拘谨,不过,她觉得父亲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言出必行,是最好的励志榜样。
军训过后,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了。彭相虎和女儿约定,两人在学校互不打扰,各有各的生活,见了面也就是打个招呼而已。大学生活对于父女俩而言都是全新的,需要他们用心去感受、体会。
入学后,彭相虎保持着军人作风,不喜欢睡懒觉,一般早晨5点起床,晚上10点休息,作息比较规律。有些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随意缺课、逃课,彭相虎则不会。他觉得,现在上大学要缴学费,就拿他来说,平均一节课就要花85元左右,不听课就白白糟蹋了。不过,他不会刻意劝阻同学别逃课,而是做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别人。
对于未来,彭相虎有着自己的规划,他想和女儿一起专升本,他本科毕业就56岁了,将来再考个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差不多60岁了。他要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他打算创办一个律师事务所,为身边的农民工兄弟解决实际困难。
(责编:辛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