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夜思

2017-12-21周实

天涯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郭亚当天道

纳喀索斯

任何沉迷于自我的人是否真的都像他呢?

这个美丽的希腊少年,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影子,最后终于扑通一声,扑进镜子般的水里,想要拥抱自己的影子。

影子当然抱不到的,人却在那水里生根,开出一枝水仙花来。

那花,那样轻柔、清丽,那样孤傲、那样幽深。

他那样又妨碍了谁?好像谁也没有妨碍。为何人们谈论起他,就像他是做错了?

他做錯了什么呢?就因为他太自恋吗?就因为他由于自恋放弃了原有的生命吗?他可能不这样认为。

他可能就喜欢那样在那清澈如镜的水里开出那么一枝花来。那样的一枝水仙花!

那花虽然是自恋的,却也并非就不他恋,只要他人比他漂亮,他也可能他恋的。

为了美能放弃一切,甚至自己原有的生命,才像他呀才是他!

什么自恋,什么他恋,全然不在他的视野。

西西弗斯

关于西西弗斯,写得够多的了,外国人,中国人。

一天到晚,推着巨石,推着,推着,推着,推着……眼看推到山顶了,又从山上滚下来,于是,又从山脚推起……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年年岁岁,无休无止。

只要他的生命还在,他就要推巨石一天,成了人类的一个象征。

象征什么呢?象征人要受的处罚?象征人的多灾多难?象征人的自我折磨?象征人的百折不挠?

以前写过一首诗,是说西西弗斯的。

总是听说你的名字,西西弗斯,西西弗

在那诸多的书本里和那诸多的谈论中

字字似乎怀着钦佩却又好像抱有怜悯

你到底是一个英雄还是那样一个罪人

或者只是一个蠢人,一个遭人耻笑的

蠢人

做工的是不谈你的,务农的也不会说

因为他们与你一样,日日夜夜,默默无

亚当、夏娃

很久以前,亚当、夏娃,上了年纪,他们是怎么过的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一个十分现代的问题。不是吗?

这个问题缠绕着我,使我有时无法安宁。

这个问题令学者们可以研究好几代了。

老了的亚当什么样呢?又高又瘦?又矮又胖?

老了的亚当还在忙着,迈着罗圈腿,去摘那果子。

那果子是智慧果。

老了的夏娃坐在那里,坐在一块草坪上,头发灰白,脸红红的,满嘴啤酒、咖啡的气味,眼里闪着青春的火花。

“快一点呀,亚当,亚当——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快了!快了!”

亚当越忙,心越慌了,手脚也就更加乱了。

他俩就是这样叫着,此起彼伏,互相呼应,好像还在伊甸园里。

可是,他俩的孩子呢?他俩的孩子哪里去了?或者,变成什么样了?我心里总时不时地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柏拉图

虽然只是一瞬,却像过了一生。

简单的生活就是明智,明智的生活就得简单。

感情大都凭空而来——任人摆布,绝对不行。

不是一个特殊的时间,不去一个常去的地方,谁又能够找他回来——谁又知道谁是谁!

哲学家那样生活吗——就像隐匿的柏拉图?世人只有通过阅读他那流传的伟大著作才能了解他的思想。

他生活在著作之中。

他的亲人和朋友讲不出他什么事情。

他的生活微不足道,家庭生活微不足道,社会生活微不足道,作为人,他平平常常,甚至,还可说是青涩。

他是晚熟的,直到最后落到地上。

生死虽是平常的事,却又都是伟大的事,生死都要有尊严。

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飞,只可惜你看不到。

为了让自己变得好些,我活着。

一切都在人的自身,一切都在此时此刻,一切都在时间之外,一切都是时间衡量却又并非时间衡量。

我这可是胡言乱语?

尼采、上帝

上帝死了!尼采说。

尼采死了!上帝说。

到底谁死了?谁能说得清?

或者,两个都死了?

那么,谁先死?

有的说是上帝先死,有的说是尼采先死。

或者,两个都没有死,两个都是永远不死,就像火中涅槃的凤凰,一次又一次地重生。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于是,我真看见尼采打开车门走了下来——那是一辆出租车,然后随手关上车门,然后挥着礼帽告别,他的脸色那样忧郁,他把他的每次再见都看成是最后诀别。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接着,我又看见上帝,站在一座很高的山上,对我大声发出责问:

“你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切实地把握自己?才能真正地超越自己?才能不再瞎冲乱撞,昏头晕脑,左逃右避?”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我不是个超人。

我总觉得命数已定,就像世上的大多数人。

我还看见他们两个,总是那样一前一后,偶尔也会肩并着肩,背着手,溜达着,从这里到那里,从那里到这里,从一个国家到另一国家,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世纪,从一个故事到另一故事,我常跟在他们后面,看着他们争论的背影,两个模模糊糊的背影。

黑格尔、马克思

我是一个什么人?应该是一个什么人?可能是一个什么人?

我没有成长为他们为我设定的我应该成为的那个人,我也没有成长为我自己最想成为的我心里的那个人。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你越是想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人就越是成不了那个人。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谈“异化”的问题了。

“异化”的概念出自何人?黑格尔。

黑格尔是哪里人?德国人。

黑格尔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异化”的历史。

“异化”到了马克思,人的存在和本质也就有了这样的区分:人的存在对其本质已经是被“异化”的。人并不是你看见的他的那个实体表象——他不是他应该的,而应该是可能的——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可能是什么样呢?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我的“自我”在哪里?

我曾那樣——仰天大笑,敞开心怀,走出门去,你说我还会回来吗?回来又是什么样?

我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想干一些什么?

我又干了一些什么?

我问我自己,我回答不好。

经过了很多很多之后,我还是依旧回答不好。

站在高高的阳台之上,下面是长沙闪烁的灯光,上面是天上闪烁的星光。

我还会为一次谈话、一番景色、一个目光、一个美丽清新的面孔、一个莫名其妙的思想而兴奋得通宵不眠吗?

笛卡儿、贝克特、西蒙

不是著名作家,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有自知之明,但是偶尔也有人问:你为什么而写作?

我说这个问题就像你为什么要吃饭?

笛卡儿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照此推理也可以说:“我写故我在。”或者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只会这个”的回答那样:“因为我不会什么别的,也不喜欢什么别的,所以,只能做这个。”

做这个不容易,要做好就更难,而要做到独一无二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因为我要做的这个是我脑壳里的东西,我必须要无中生有,才能做出这个东西。

而且,它还要是活的,就像人们经常说的,它还要是“活生生”的。

人们在我的文字之中,应能看到很多可能,但无办法看到注定。

人们在我的作品里面,虽能看到某些意义,却很难得看到教诲。

若我晕了头,写了点教诲,那教诲也不是教诲,而是一种胡思乱想,甚至就是胡说八道。

我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我已经厌烦那些看烂看熟的故事。那些故事的字里行间,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蒙的话说就是:姑娘都是身材苗条,老妇都是皱纹满脸,树林都是阴凉清爽,荒漠都是死亡恐怖。

我希望有颠覆的力量——即使不能,也想一试——即使失败,也愿一试。

我想用我选择的语言表达我的活的感受。

我想用我组织的词句显示我的独立存在。

蒲松龄

又想起《聊斋》,想起蒲松龄,仿佛看见他,在那黑暗中,问我一声:“你是谁?”

他的声音很低沉。

我的心里有点犹疑,一时半会没有吱声。

他又问:“你也是只狐狸精吗?”

我摇头,说不是,我说我只是一只流浪猫。

他不信,盯着我,那眼睛,闪着光。

我想躲开他,可是,躲不开。

于是,我也盯着他。

于是,就是这样盯着,互相盯着,一动不动(看谁先眨眼就是谁先动)。

暗中,四周,死般寂静。

他真的是蒲松龄吗?

我想看清他却总看不清,看不清他那张脸。

他也看不清我的眉目吧。

但他的声音确实极低沉,而且有回声,让我很吃惊。

于是,终于,我又说道:“我非流浪猫也非狐狸精,我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

于是,他就仰头大笑,笑着,转身,不见了,我却留在原地发抖。

庄子

庄子著书,弘扬天道。

东郭子闻讯,质问庄子:“天下大旱,诸侯大战,饥民遍地,仁义不存,人与人相食。先生所言天道,究竟何在?”

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那你必须一一指实天道究竟是在哪里,我才能够接受认可。”

庄子说:“天道在于蝼蛄、蚂蚁。”

东郭子问:“为何如此卑下?”

庄子说:“天道在于梯米、稗草。”

东郭子问:“为何愈加卑下?”

庄子说:“天道在于瓦片、砖头。”

东郭子问:“为何更为卑下?”

庄子说:“天道在于屎粪、尿液。”

东郭子不再说话,神色不以为然。

东郭子走后,蔺且问:“为何世人大多不信天道遍在万物呢?”

庄子说:“《老子》如此论道:‘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天道既然在于小物,必然也会在于大物。天道造化万物,主宰万物,与万物没有界限,所以天道没有局限。万物被天道造化,被天道主宰,所以万物均有界限,均有局限。天道遍在万物,呈现于万物的盈亏生杀。万物均有盈亏、生杀、本末、积散,无时不变。天道没有盈亏、生杀、本末、积散,古今不变。人们不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天道,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万物。然而万物又有生死不能长存,且有尊卑分为高下,所以人们又无法真正相信万物,只能追逐万物,终身不返,毫无信仰,全无特操!”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庄生梦蝶,蝶梦庄生。

陈子昂

人生难的就是高兴。

你想高兴,他不高兴,你又怎么能够高兴?

他想高兴,你不高兴,他又怎么能够高兴?

有的人就不爱高兴,也不喜欢别人高兴,更不愿为别人高兴,付出自己的一点高兴。

很多时候,我还想哭——为什么?说不出。

是因想到过去的事情还是面对现在的人情?

好像是,又不是。

很多时候,我想哭,只想一个劲地哭,只想能够一个人面对天地放肆哭,大声哭,只想没有拘束的——哭哭哭——哭哭哭——哭到自己这一辈子——再不能哭——再不想哭!

只有这时,我才明白陈子昂的这首短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看着漫天灰暗的阴霾,我真希望雾散云开,希望阳光铺天盖地,瀑布般地倾泻下来。

耶稣、陶渊明

每当我想起耶稣基督,想到他钉在十字架上,我的心里就这样想:那到底是他的肉体还是他的精神呢?

既是肉体也是精神——我总这样回答自己。

每个突然失落的希望都会留下一处伤痕,即使希望最终实现,那伤痕也不会平复——这句話是谁说的?

是谁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可它——我对自己这样说。

苍白的太阳,枯萎的草坪,发灰的树叶,象征着什么?

象征着一切,它使我看到——时光的冷漠,人事的虚幻,悲哀的疯癫,精神的错乱,让人活着没有尊严!

真想回到那桃花源——那——陶渊明的桃花源!

想回也回不到桃花源——桃花源已无路可回——桃花源可算得家园?

你已失落了你的家园,我也失落了我的家园,我们真的有过家园?

无论我在做着什么,我的脑里总是这样想着一些不关实际甚至虚而又幻的问题。

苏格拉底、叔本华、所罗门、佛、托尔斯泰

“肉体生命是罪恶和谎言。肉体生命的消灭便是幸福,我们应当心向往之。”苏格拉底说。

“生命是个不应存在的东西,是罪恶,转化为空无是生命唯一的幸福。”叔本华说。

“世上的一切,无论智、愚、贫、富、苦、乐全是虚空和无用之物。人一死,一切便都不存在了。因而这是荒唐。”所罗门说。

“意识到痛苦、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就无法生活下去,要使自己超脱尘世,舍弃任何生存的可能性。”佛说。

“这些大智大慧者所讲的话,千百万像他们一样的人都说过想过和体验过了。这也是我现在想到和感觉到的。”托尔斯泰说。

我也和托尔斯泰一样,我也想对我自己特别着重地这样说:

“不能再欺骗自己了,一切都是虚空。没有落入尘世的人是幸福的,死比生好,应当摆脱生命。”

我知道自己是胡言乱语,就像这些大智慧者。

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

生命就像一个黑洞吸入它所遇到的一切。

周实,作家,现居长沙。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性比天高》、长篇随笔《无法安宁》等。

猜你喜欢

东郭亚当天道
倒霉还是幸运
不一样的吃饭
小黑熊受骗
电视剧的文化属性解读——以《天道》为例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天道体系 专业成就卓越
权健天道体系战略委员
权健天道体系精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