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跑偏了的授课

2017-12-21韩惊鸣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贾雨村回目课本上

韩惊鸣

那年我给学生讲《林黛玉进贾府》,讲着讲着就跑偏了。

一开始,无非就是讲些有关《红楼梦》的常识。讲到课文的出处,我按照教材上的注释说,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时有学生问,第三回是什么内容。我说,《红楼梦》第三回讲了两个内容,前面一部分写贾雨村一直在做林黛玉的家庭教师,他通过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借助贾家的力量被起复任命为应天知府;后面大部分就是我们课本上的内容,即林黛玉进贾府。

很多学生手里都有学习辅导类的书籍,如《薛金星全解》《王后雄学案》《于其全析》之类的。一个学生说:“我的辅导书上介绍第三回叫《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其实,教师参考书上也是这个回目。仗着自己读过多个版本的《红楼梦》,我就在学生面前显摆起来。

我说,《红楼梦》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第三回的回目就有不同的表述。比如,课本上的文字是庚辰本,而甲戌本回目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戚序本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己酉本是《托内兄如海酬闺师,接外孙贾母怜孤女》,程高本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还有其他。我还把每个回目写出來,让学生分析到底哪个更好,哪个是曹雪芹最终厘定的文字。

我说,咱们主要看回目的后半句吧。课本上“林黛玉进贾府”六个字和这个关系密切。

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为什么要用‘抛父呢?”“怎么会用‘收养二字呢?”“林黛玉是‘孤女吗?”“怎么一个是‘惜孤女,一个是‘怜孤女呢?有什么不一样吗?”“只一个回目,曹雪芹为什么修改这么多次呢?”“到底哪个是初稿,哪个是定稿?”学生讨论了好一阵,也没有一个结果。

我又给学生说起曾经看到的资料。我说,作家张爱玲有一本著作《红楼梦魇》,她认为这时候的黛玉并不是孤儿,而且父亲做着高官,称“收养”并不合适,但此本夹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下笔斟酌,不是马虎的文字。张爱玲又推测,曹雪芹在最早的版本中,黛玉初来的时候她的父母是双亡的,甲戌本第三回是新改的,由于没注意回目,所以回目与内容发生了矛盾。庚辰本内容改写了,时间稍晚,所以回目改成了“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个“抛”字,境界全出,把林黛玉无依无靠投奔贾家的那种凄凉烘托了出来。我们熟读后文便知,林黛玉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再也没有回到父亲身边,到父亲死后才回去奔丧。正如小说中写道,林黛玉“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执意务去”,况且林黛玉在离别父亲林如海的时候,父亲嘱咐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幼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这就有点“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的意味,这里既有不舍,又有不得不离去的无奈之意。而“惜孤女”或“怜孤女”意思相近,“孤女”一词却让读者难以接受。其实在这里,“孤”非无父无母之意,而是“孤单”之意,即“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这一字凸显无限凄凉。

《红楼梦》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以及这些文字相异的原因,都是作者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无可企及的高峰,与曹雪芹反复修改是分不开的。

我讲了半天,突然觉得话题扯远了,把阅读课讲成了作文修改课,就赶快给自己打圆场。我说,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先分析选文的原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像曹雪芹一样,一定要重视修改,通过不断修改,成就最满意的文章。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雨村回目课本上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试论《红楼梦》百廿回蒙译本回目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借课本
一道题的求解策略及变式探究
算盘是个“小气鬼”
只和土豪做朋友
贾雨村:当坏蛋不是我的本意
从回目看杨本《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版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