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全脑思维 聚焦核心素养
2017-12-21
记者:各位老师好!我知道,你们的工作室一直致力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那么在全脑语文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你们对其体系做了哪些深入的研究呢?
王红梅:全脑语文课程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平台,以提升语文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全脑开发为抓手,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实现语文常态课与综合实践课的并轨,统整全脑语文课程的新局面。现阶段,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把全脑训练方法融入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定不同学段的训练任务,形成与常规语文课程相互补充且具有特色的课程框架。以全脑理念为支撑,以课堂为训练土壤,已建构了全脑语文课程的四大体系:全脑识字、全脑记忆、全脑阅读、全脑作文。
侯慧玲:全脑识字课程已在低年级课堂里“落地生根”。全脑识字课程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遵循课标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我校教师制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把一至六年级的识字融入到一、二年级的识字课程里,将要求识的字编写成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或故事,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识字,如,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同类事物列举识字,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产生同类字的关联,提高识字的效率;设计趣味识字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汉字的欲望;传统蒙学的背诵,则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晋萍:作为全脑课程的践行者,我感受到这一课程的四大体系的落实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中年级实施的全脑记忆课程,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帮助学生积淀了文化修养。我们以国学经典、成语词汇作为训练内容,注重思维记忆的方法训练,挖掘大脑的潜能。我们通过对脑科学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词语联想、方位记忆、瞬间记忆等方法变线状阅读为面式阅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让学生学会快速记忆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从而为高年级的全脑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春花:全脑阅读课程,在高年级以“阅读与鉴赏”为主要内容来实施。它是指向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课程。我校教师梳理阅读主题,精选阅读素材,合理调配阅读时间,把全脑阅读常态化。教师把适合阅读的课外美文和名家名篇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阅读教学补充。课堂打破传统的朗读和默读形式,变点式阅读为场式全脑阅读。全脑场式阅读,好比把阅读的材料当成是一场电影,我们的大脑要储存的材料就成为一个“剧场”。我们向学生推介线式阅读、面式阅读、固定程式的阅读、思维导图呈现的阅读,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句段篇,通过对比分析和大量输入的信息,激活大脑放射性的思考能力,这样理解又快又便于记忆。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固定程式的阅读,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强化学生阅读的意识;思维导图呈现的阅读,让阅读思维可视化;及时有效的评价,增强了阅读的持续性与持久性。阅读的种子已在我校学生的心灵中发芽、开花。
孔玉双: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是语文课程存在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诉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理念下,全脑作文课程就孕育而生了。全脑作文课程是一套详细且完备的写作课程,由纵向的三维目标和横向的四大原则构成课程坐标。全脑作文课程打破了以往的“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取材内容,将“与时代俱进,与孩子俱进,与孩子的心理真正需求俱进,与适合孩子未来的发展需求俱进”作为选择作文教学内容的四大原则。如,教材中有学生喜欢的“主题歌”,就在歌唱中学会写作文;有学生喜欢的漫画,就在漫画中学会写作文;学生喜欢的科幻电影,也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生活化、情趣化的写作设计,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让语文素养在写作中得到提升。全脑语文课程体系架构,注重了学校层面的引领,又激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文靖东路小学一直致力全脑语文的教学研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你们“全脑语文名师工作室”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全脑语文课程的实施,以此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呢?
王春花:作为工作室的一员,我感到很庆幸,因为在王红梅校长的引领下,我们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室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一种“柳暗花明”的态势。经过实践,我们运用了一些策略来实现全脑语文课程的实施。首先,我们发现“内容统整”这种多维整合的策略在全脑语文的课堂中非常适用,它打破课程界限,整合了课程资源。全脑语文课程以传统语文教材主题单元内容为主线,围绕主题向外拓展,整体规划经典诵读、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整本书阅读等内容,让课内外融合,实现单元主题下的内容整合。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拓展阅读”“自由阅读”“个性阅读”等方式扩充阅读量,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读写联动、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中高年級,我们会结合单元习作要求及选文特点,插入全脑作文的训练,将单元习作要求逐步渗透到全脑作文阅读中。
晋萍:整合教学资源真的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提效了许多。围绕同一个主题,从“一篇”到“一群”再到“一类”,归类梳理多角度、多层次的文本,关联多学科、多阶段的内容,衔接融合多学段、多层级的知识,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语文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捷径。我还在探究中实施了“四合”实践策略:“学科整合”,根据学生的的认知规律,整合了相近学科及同科异段的教材资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学段整合”,根据低、中、高学段的交错关联点,对三个学段之间的过渡进行有效的衔接;“学时整合”,探索出班级学时和长短学时的时空组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我们还统筹增补了“微课”“空中慕课”,打破班级界限,合班学习或连堂设计,提倡全脑晨读、全脑午写、全脑夕练;“学生分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快乐分层,走班学习。endprint
侯慧玲:我来谈谈我们全脑語文实施的第三个策略——“活动拓展策略”。全脑语文课程还体现了方法上的拓展,由单元教学走向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活动拓展,拓展时注意了紧密与松散的关系。紧密表现在依据教材主题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以及本单元选文内容、体裁、作者等特点,迁移研究阅读与此相吻合的整本书的阅读。松散表现在积极开设读书漂流活动,依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需求和阅读能力,推荐专属书目,并指导学生阅读生命成长中所需的各类图书,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使学生在积极的语文拓展活动中构建语文能力,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训练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
记者:王校长,在聆听了工作室成员的叙述后,我真正感受到文靖东路小学的老师们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付出了不少的努力。您能再谈谈贵校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推进全脑语文的吗?
王红梅:前面几位老师作了详尽的阐述,我想补充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全脑语文的科学高效,我们还尝试了“整体推进”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不能轻重不分。所以,课程设计者们将全脑语文课堂教学“五学步骤”、全脑记忆的“三环训练”模式等教法、学法进行了整合,将不同的方法策略融入不同学段的全脑语文学习中,形成理念先进、操作实用、见效显著的教法体系。全脑语文课堂教学“五学步骤”是:确定主题,预学—制定计划,互学—分组活动,展学—交流汇报,研学—总结拓展,延学—探索未知。全脑记忆的“三环训练”模式是:眼、脑机能训练环节,包括定点凝视、圆圈拓展训练、注意力训练,以此启动全脑,启发潜能,让学生快速识字、记忆及阅读;全脑快速阅读环节,包括固定程序阅读训练、线式阅读训练、广面阅读训练,课下海量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读书交流环节,包括绘制思维导图、交流感悟、评点分析。
记者:全脑教学是贵校的品牌特色,全脑语文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是独树一帜。能说说全脑语文课程与常规的语文课程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晋萍:全脑语文在课程目标上侧重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从学习内容上看,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写作在量度和效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在学习方式上,传统的学习偏重于教师的传授与训练,全脑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实践者,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为“指导员”。在课程的功能上,注重注意力与记忆力、阅读理解与想象力以及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的提升。各科教学是融会贯通的,一定程度上说,全脑语文课程也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助力需求。
孔玉双:全脑语文课程采用的是多感官的教学策略。处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教学的手段精彩纷呈,信息的传递和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多感官的教学打通了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的通道,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器官的刺激,让学生亲身实践操作,手、耳、眼、脑并用,左右脑协同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建立起对课堂活动的深刻
记忆。
侯慧玲:全脑语文课程从内涵上指向脑潜能的开发。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偏向逻辑思维,右脑偏向形象思维。当人们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时,需要左右脑同时使用或是交替使用,让大脑和谐运用,把人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语文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抽象的概括、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也要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等形象体验。借助多感官教学,使学生的左右脑互为协同、互为补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积淀语感、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增强记忆,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效。
记者: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全脑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语文能力呢?能结合你们的日常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吗?
晋萍:语言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学习不单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要着力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识字是语用的基础。全脑语文课程的开发关注识字教学的研究,对识字总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趣味的故事和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实现集中、提速、大规模识字的目的,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主阵地,全脑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善于灵敏地捕捉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来进行语用的表达训练。以《海底世界》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介绍海底动物活动特点的段落为开发点,关注文字的表达方式,明确抓住典型动物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具体的诀窍。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海底动物的睡眠特点,以此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尝试用习得的方法自主表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堂需要实现语用能力的真提升,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教材和写作训练相融合,让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运用相辅相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要在写作训练和语用的过程中来实现。
侯慧玲:晋老师在谈到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提及思维的能力也不能滞后。其实,全脑语文课程尤其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基于全脑理念的比较阅读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在教学中,我们会研读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比如在教学《诺贝尔》和《天火之谜》两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比较探索。通过题目比较、结构比较、置换比较、图标比较、删减比较等路径,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对文本进行排列组合,历经优化信息群的思维过程,就能体会写人和写事文章的异同。如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思考两篇课文分别写什么:到底是写爱因斯坦还是写小女孩?究竟是写宋庆龄还是写樟树?带着思考走进学习探究的情境,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以及象征手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比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历经分析、思辨、判断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当然,比较教学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会通过各种思维类型的训练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追求语言发展的同时不忘渗透全脑语文的思维意识。
王春花:语文是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所以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开发设计之初,我们也注重到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渗透。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期待实现读文、修心的状态,在语言文字中历经气质的积淀、文化的滋养,润泽美妙的生命。所以,全脑语文的课程还包括国学经典、成语诗词的记诵训练,把这些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启智慧的大门,获得人格气质的优化与提升。此外,全脑语文课程还含有“阅读与鉴赏”的内容,强化阅读的体验,深化阅读的理解,丰富文化的内涵,同时有计划地为学生补充大量阅读,将佳作名篇作为训练载体,以扩展学生阅读的视野,汲取文化的营养。全脑语文课程的入选教材都是美文精品,内涵丰富,视野广阔,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评议、内化,使审美的情趣和文化的修养内化于心。
记者:听了工作室各位老师的介绍,我真正感受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全脑语文课程是在重构“教”的思路、寻找“学”的路径,是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新的课程架构。相信这种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惠及文靖东路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全脑语文课程研究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开阔。谢谢!
责任编辑 郝 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