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心灵 追求梦想
——从《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之五)探讨陶渊明人生哲学

2017-12-21张爱荣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园田人生哲学官场

张爱荣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文学·艺术研究

放飞心灵追求梦想
——从《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之五)探讨陶渊明人生哲学

张爱荣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世的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归宿。通过他的《归园田居》(一)和《饮酒》(五)的具体分析,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思路。

陶渊明;追求自由;人生哲学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来辞官归家,从此隐居。对田园生活的描述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代的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他们毕生的精神追求。这样一位独特的文人,这样一位难得的隐士,这样一位不追求功名的凡人,他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苦苦追寻?寻觅安抚人类心灵的良药。我想大概那就是陶渊明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理想人生、理想人格。所以,很多人都把陶渊明当作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对象,文化心理上的认同对象。本文试图通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饮酒》(之五)这两首诗的具体分析,来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认为研究陶渊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长期以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强烈的矛盾凸显,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的一大课题。而这一切,我们似乎可以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和精神追求上得到启迪,甚至找到部分答案。

陶渊明的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结合。宋代元好问赞赏他的诗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1]77。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生活情趣。语言朴素自然,在平淡、朴素的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执着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诗人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在诗歌的具体形象描写之中,在平凡的素材中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这种情、景、理相融合而形成的和谐意境,往往令人神往。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诗人的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中,这些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含蓄委婉。我认为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中寄托了诗人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哲学追求。下面我就通过对《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之五这两首诗的分析来探讨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一、返璞归真,追求自由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40。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公元406年)所写。

诗的开篇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本性,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一草一物。“误落尘网中”,满是自责追悔的意味。诗人将“尘网”比作官场,可以看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被束缚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比,表明他就像喜欢自由翱翔的鸟儿和喜欢自由畅游的鱼儿一样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归自然,也就意味着重获自由。少年时的作者本有着“大济于苍生”的远大志向,但残酷的现实将诗人推回家的方向,诗人只能在大自然中寻求人格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那么如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自然就可以“守拙归园田”了。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安谧幽静的自然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的束缚与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归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就像一个充满活力、满心欢喜的孩子,他远眺近观,瞻前顾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虽全是田园实景,但又不全是实景,因为在诗人心中,它们是自己精神自由的寄托、安顿心灵的场所。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将视线转向远处,远景模糊,轻烟袅袅。“暧暧”、“依依”摹景生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描画乡村的山水画,诗人久久伫立凝望的神情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乡村缓缓上升飘舞的炊烟拨动了读者内心最温柔的那根琴弦。恬美、静谧跃然纸上,田园之景、乡村之乐,浑朴自然。唐代王维甚爱此联句,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化用此句曰“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来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恬适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乡间的普通隐士,又非田野耕作的淳朴农夫。因为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丰富、优越的物质生活,而田间劳作的农夫又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才是真正能领略大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辛勤的躬耕劳作中求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追寻大自然,遵从自己的心灵去生活,这是陶渊明自年少时就追求的理想生活。在当下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有多少人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又有多少人关注当下的大自然,人类的栖息地?又有多少人真正能遵循自己的心灵去生活?这不也正是我们现代人应该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吗?回归自然,释放自我,解放心灵,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没有雾霾、没有喧嚣、没有涂炭生灵,有的只是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的人们。还有什么样的生活能比解放心灵的生活更幸福?

二、求真自由,超越梦想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247。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生活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喧嚣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世凡俗的搅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种种喧嚣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了解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权贵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交集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诚如清代吴淇所云“‘心远’为一篇之骨,而‘真意’为一篇之髓”。“心远”一词,实质意义上是追求一种精神的淡泊,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远离名利是非的精神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记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就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应该说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遵循自然、尊重万物、适应自然法则的循环吗?是顺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对远古纯朴自给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还是追求直率真挚的品格?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功名利禄,不应该被龌龊官场束缚了自己纯真自然美好的本性,而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去吮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当然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诗歌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虽然演奏结束了,但余音始终回荡在人们的耳际,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这两首诗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复归本性、融入自然以后的生活情景及其所体现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但使人的灵魂和精神归于平和和宁静,而且充分显示出自然景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美妙与和谐,而这正是蕴含着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美好人生的真谛。

对于陶渊明来说,归隐田园直接关系到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超乎一般的意义。这是因为弃官引退,归隐田园,对他来说不单是生活方式的简单改变,也不单是满足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爱好,而是去追求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心灵超越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这才是人世间的真自由。也就是说,“生命的支撑点,也就是人生的终极寄托主要不是在生命之外的世界,而在生命自身之内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为心灵和精神找到真正的归宿和寄托”[4]。

“陶渊明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过再艰难的生活也不屈服,这在士大夫生活史上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古代,作为权势者附庸的士,始终存在进退问题。传统的人生道路是“学而优则仕”,陶渊明则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从仕途退回来,亲自种田。第二,追求自由精神的可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官场回归田园,获得了宝贵的自由。第三,坚持真性。陶渊明与生俱来爱好自然,个性与官场发生了冲突。求真、认真,是陶渊明思想的重要方面。第四,陶渊明把生命安顿在不受拘束的田园里。这是其人格实践最有意义和后人难以企及的地方。”[5]我想这四点就是陶渊明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吧。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真正实现中国梦和谐社会这一美好理想,我想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应该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吧。

[1] 章必功.元好问暨金人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2] 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79.

[3]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 赵沛霖.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33-136.

[5] 龚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 [N].南方周末,2014-01-01.

OpeningtheMindandPursuingDreams—From“ReturnPastoralHouse” (one)and“Drinking”(five)toDiscussTaoYuanming’sPhilosophyofLife

ZHANGAi-rong

(JournalofWeina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Weinan714000,China)

Tao Yuanming was a famous writer during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He said,” not to bow to reality”, which always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later intellectuals, and even becomes their spiritual home. For such a unique scholar, where is his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sis Tao Yuanming’s “Return Pastoral House” (one) and “Drinking”(five) to discuss his philosophy of life.

Tao Yuanming;the pursuit of free;life philosophy

I1207

A

2095-770X(2017)12-0106-03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12.024

2017-05-25;

2017-06-01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6JK2050)

张爱荣,女,陕西渭南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李兆平]

猜你喜欢

园田人生哲学官场
归园田居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羡闲逸,吟式微——《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与《登快阁》比较阅读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归园田居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