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路径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2017-12-21唐启棋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动机体育锻炼

唐启棋 李 军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路径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唐启棋 李 军

(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为考察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具体促进路径,对两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年级的698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男性比女性要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初一、初二、高一、高三年级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初一年级的均值最高。(2)重要他人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重要他人支持中能力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主动机影响锻炼行为,还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根据研究结论从四类重要他人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自我决定理论;促进路径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大量学者对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1-5]。本研究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讨青少年锻炼行为改变的促进路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以下假设:(1)重要他人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2)重要他人支持中能力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主动机影响锻炼行为,还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两所在校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获得有效问卷698份,其中男生380人,女生318人;初一130人,初二120人,初三50人,高一163人,高二179人,高三56人。

1.2 研究方法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进行题目设计,问卷采用李克特 5点计分,范围从 1(“完全符合”)到 5(“完全不符合”),问卷共分为4个分量表,分别为锻炼气氛量表、锻炼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量表-2和锻炼活动等级量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比女生体育锻炼要积极(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青少年的身体锻炼量的比较

2.2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年级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年级差异显著,F=8.86,p=0.000。事后检验发现:(1)初一与初三、高三差异显著;(2)初二与初三、高三差异显著;(3)高一与初一、初二差异显著;(4)高三与初一差异显著。其余年级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身体锻炼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2.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模型建构

2.3.1 重要他人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除班主任支持和锻炼行为之间不相关外,其余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见表3)。

表3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P<0.05 **P<0.01

2.3.2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模型验证

首先验证体育老师支持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经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1所有指标达到要求(拟合指标见表4),由于自主需要对自主动机不显著,故删除不显著路径。该模型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15%的锻炼自主动机。来源于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13%的能力需要以及22%的关系需要。具体路径见图1。

其次验证班主任支持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经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2所有指标达到要求(拟合指标见表4)。该模型解释了10%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14%的锻炼自主动机。而来源于班主任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12%的能力需要、6%的自主需要以及17%的关系需要。具体路径见图2。

再次验证父母支持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经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3所有指标达到要求(拟合指标见表4)。该模型解释了10%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15%的锻炼自主动机。而来源于父母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13%的能力需要、10%的自主需要以及23%的关系需要。具体路径见图3。

最后验证同伴支持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经AMOS22.0进行统计分析后,模型M4所有指标达到要求(拟合指标见表4)。由于自主需要对自主动机不显著,故删除不显著路径。该模型解释了11%的锻炼行为,其中三种需要解释了14%的锻炼自主动机。来源于同伴的自主支持感解释了17%的能力需要以及46%的关系需要。具体路径见图4。

表4 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关系的模型拟合指数

图1 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M1

图2 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M2

图3 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M3

图4 青少年锻炼行为模型M4

3 讨论

3.1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结果表明:(1)青少年身体锻炼情况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体育锻炼行为比女生体育锻炼行为要积极;(2)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年级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初一与初三、高三差异显著;初二与初三、高三差异显著;高一与初一、初二差异显著;高三与初一差异显著。

从结果上来看,当代的青少年锻炼量差异明显,又因为体质情况可以和身体锻炼情况呈正相关,所以可以推测当代青少年个体体质情况具有明显差异,且男生优于女生,可以推测和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国情有关,学生在初中和高中的课余时间很少。而学生的体育课基本是“放羊式”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机会。由于面临毕业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不得不进行体育测试的相关练习,这或多或少的能增强学生的体质。由于中学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往往不喜欢和老师或者班主任走的太近,因为他们的这种畏惧心理,所以重要他人影响中这两者所占比例不大。在青少年时期,往往表现欲望强,对异性好感逐步增加,所以会在家长或者同伴面前表现自己。更有甚者未经过正确引导,形成爱争强好胜的负面心理特性。

3.2 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路径模型

尽管大量研究已经探讨了父母等重要他人在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中的作用,但研究多数仍停留在描述研究层面,而缺乏特定理论的检验。而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讨了四种不同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模型中的4种自主支持感分别解释了 10~11%的锻炼行为。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在以往国内有关青少年锻炼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父母及同伴可能对其锻炼行为产生影响,而较少有研究对两种因素的作用进行比较,也少有文献研究体育老师在锻炼背景下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且并没有提出班主任这一重要他人的概念。这其中只有陆雯[6]探讨了三种重要他人的综合自主支持感对大学生锻炼意向及行为的影响,其结果认为综合自主支持感解释了 44%的行为意向,并通过行为意向解释了69%的锻炼行为,但在这个研究中,并未对三种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的不同影响加以区分。

在近年的国外研究中也同样如此。可以看到较多研究检测了锻炼过程中体育老师的支持对学生锻炼及其他锻炼结果变量的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过程为跨背景模型和 TPB理论,即体育老师通过提供体育课上的自主支持而影响学生锻炼的自主动机,从而影响锻炼情境下的锻炼自主动机,并通过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变量而影响锻炼行为,只有两个研究直接探讨了父母及体育老师的自主支持感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其中 Mc David和 Coxand Amorose的研究,研究者探索父母和体育老师自主支持感、参与感、榜样感在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中的作用。三个最终模型中,自主支持感、卷入感、参与感分别解释了13%、7%、7%的休闲身体活动自我决定动机的差异,三个模型各自解释了36%的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差异。最后三个模型中每个模型中的每种重要他人自主支持变量和自我决定动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在量上得到显著区分,但是具有较好的数据拟合[7]。该研究还表明母亲、父亲和体育老师对青少年休闲时间身体活动动机和行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除上述的3种重要他人(父母,体育教师,同伴)外,加入了另一个重要他人的数据,即班主任。这是因为在当前中国,由于大部分为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可以说是对青少年影响最为深远的教师行业,大多数的学生在学校往往受到来自班主任的管理和影响。本研究认为这4种重要他人的支持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 4种支持只解释42%的锻炼行为,据以往研究可以认为锻炼行为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锻炼意向、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变量等。

3.4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模型的构建,探讨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并在此次研究的基础上为促进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提出建议。针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者对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提出以下建议:(1)在现实中,作为同伴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态度应友好互助,尽情参与。在互相竞争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2)在生活中,父母应起到孩子“最好导师”的作用,对自己孩子的锻炼行为以支持,鼓励为主,引导孩子们练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课后时间动起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强心。(3)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纠正不规范的体育动作,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良性竞争,在比赛或是游戏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与他人关系。(4)在学校生活中,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要多进行关心和呵护,自身对体育运动也要采取支持的态度。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多和学生互动,组织些小型的体育游戏或者竞赛;舒缓他们的学习压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自身之间的关系,以此达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目的。

4 结论

4.1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男性比女性要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在年级上的差异显著;初一、初二、高一、高三年级两两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初一年级的均值最高。

4.2 重要他人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重要他人支持中能力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主动机影响锻炼行为,还可以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1] 陈秀琴.辽宁地区高中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 76-78.

[2] 韩春英.新疆回族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査与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9.28(3)∶33-35.

[3] 张琪秋.不同锻炼习惯学生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及锻炼习惯养成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44-46.

[4] 董宏伟.家庭社会资本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及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2)∶33-37.

[5] 郑祥荣.青少年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干预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25(6)∶114-119.

[6] 陆雯, 张禹, 毛志雄. 青少年锻炼相关认知功能测量方法综述[J]. 山东体育科技, 2012, 34(6)∶49-55.

[7] Mcdavid L, Cox A E, Amorose A J. The relative ro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adolescents’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motivation and behavior[J]. Psychology of Sport &Exercise, 2012, 13(2)∶99-107.

The Promotion Path of Adolesc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Based on 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TANG Qiqi,et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8,Hunan, China)

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株洲市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研究(415);2016年湖南省体育局课题(2016XH059);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C0519)。

李军(1972-),湖南沅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动机体育锻炼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体育老师在电影院上语文课
有些唐突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凶手的动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