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夜市趴”,金马奖曾经的保留节目!
2017-12-21李楠
文/李楠
“影人夜市趴”,金马奖曾经的保留节目!
文/李楠
《一页台北》诚品书店的拍摄进行时
侯孝贤担任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期间,颁奖后曾有个保留项目,“金马影人夜市趴”,没错,就是夜市。
台北市中心的宁夏夜市街头,半露天的大排挡里,几十张折叠圆桌,红色塑料小板凳,临时拉起的照明电灯泡和亮晶晶的艳俗风背景板——就是晚宴全部。侯孝贤、陈国富、陈可辛围坐一团,连走完金马红毯就走、公布最佳导演时都见不到人的杜琪峰都来了,个个衣着笔挺香艳,挤在塑料布围成的大棚里,桌上摆着啤酒、仙草蜜、一次性碗筷,一不留神就会蹭了一手酱汁。
坐在这里的电影大佬们,与草根的环境神奇混搭,就像某黑帮片里大佬们街头滋事的画面,一番烟火味的民间豪气。
宁夏夜市是台北本地人最爱的聚集地,据说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地道的台北古早味,自小长在台湾的侯孝贤自然深谙其道。
而对于台湾本土电影人来说,夜市更代表着他们割舍不了的情怀,所以在一众台湾电影里,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夜市,那些躺在灯光下的小吃,娇艳欲滴地反射着酱汁,随着电影一起漂洋过海来到大陆,氤氲着浓烈的台湾土著味道,勾了无数大陆吃货们的魂。
庙口太子帮
《艋舺》——华西街夜市
2010年,电影《艋舺》横空出世,身穿花衬衫的少年郎在街头四处游荡、打打杀杀,重新定义了台式青春片的格调。上映那一年,风头无人能敌,在台北首映票房击败《阿凡达》,也刷新了《海角七号》的纪录,最终票房超过2.5亿新台币,成为2010年台湾本土票房冠军。
这部“生猛而华丽的青春动作片”把地点选择在艋舺,因为它是台北最古老的街市,庙宇、夜市、风云际会的码头,正如电影里说的:“艋舺从清朝到日据时代,一直都是台北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既保留了闽南地方文化,又带有日据时期的殖民地文化。
而华西街夜市,一直以前就是艋舺核心地带,紧挨龙山寺和清水祖师庙,地方很好找,入口处有一座气派的传统宫殿式牌楼,两旁悬吊式的大红宫灯,据说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电影《艋舺》开篇的群殴戏码,就是在这座牌楼前面发生的。
《艋舺》的导演钮承泽,并非土生土长的台湾人,1949年,随父亲从北京来到台北,经常随着父亲去艋舺逛夜市,“有一些台湾的或是闽南的美食,都是第一次在艋舺吃到,卤肉饭、杨桃冰,还有鱿鱼羹。”在电影里,赵又廷饰演的蚊子因为这碗鱿鱼羹差点送了小命。
宝斗里,艋舺著名的红灯区
基情满满的和尚与太子
盘踞在庙口的黑帮二代太子帮,想吸纳傻愣愣的蚊子为新弟兄,送了他一份生日贺礼,而这大礼,就是怂恿他去敌对角头(类似帮派的概念)的地盘买几碗鱿鱼羹。蚊子买鱿鱼羹,还特地强调是庙口要的,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招来一大帮人的疯狂围堵。拎着5碗鱿鱼羹,蚊子被生生追了好几条街,直到最后逃入庙口地盘才算得救,在跑晕头的时候还被一辆车撞了个七荤八素,人倒是没事,鱿鱼羹统统洒在了地上。愣小子蚊子还心心念念惦记着吃食,问:“鱿鱼羹怎么办?要不要再去买?”“还去买?你不要命了!”这碗他到最后也没吃到的鱿鱼羹,是华西街夜市的招牌之一,鲜弹的鱿鱼须、嫩滑的鱿鱼棒、还有爽脆的土豆丝,云集一碗羹,如果有机会品尝,可不要错过。
华西街夜市的小吃以海产为主,蚵仔煎、炒螺肉、鳝鱼面、鼎边锉都是特色食物,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售卖蛇肉小吃。它的边上,曾是早期台湾著名的烟流之地宝斗里,电影里也出现过这个“红灯区”的场景,那是蚊子第一次寻花问柳的场所。男人们汇集于此,夜市中有许多以去毒壮阳为招牌的蛇店和鳖店。沿街还有很多草药店及卖灵芝茶的小摊,是华西街夜市不同于其它夜市的卖点。
《一页台北》中的小馆子
小凯与苏茜第一次相遇的诚品书店
师大夜市一角
《一页台北》——师大夜市
相比《艋舺》中的怀旧味道,《一页台北》作为一部城市恋爱电影,小清新风格更为强烈,展示了很多台北的城市元素,诚品书店、全家超市,夜市的戏份也选择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师大夜市里拍摄。
师大夜市紧挨着台湾师范大学,光顾者多是学生和旁边的上班族,虽然不以观光为主,但竞争还是相当激烈,在菜品的推陈出新上,下了不少功夫,像绿色臭豆腐、红灯笼卤味都是特色小吃,生煎包、面线、鸡蛋冰则是台湾学生们最爱的零食,还有很多韩国烧烤、日本简餐、意大利面食的小馆子,都是为学生族量身打造。因为学生多,摊位前往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鸡排英雄》里夜市商贩
电影里姚淳耀饰演的小凯和郭采洁饰演的苏茜,在排队买生煎包的时候进行了长时间的尬聊,年轻男女刚刚相识,聊天中带着欲拒还休的羞涩,连带着夜市的空气都彷佛带着粉红色的泡泡。但这场戏的实际拍摄场景其实非常困难,姚淳耀说:"就是要不断的抢时间,在师大夜市里,路人会很容易看摄影机,人群很多,拍摄起来也特别难掌控,而且因为我们都是拍夜戏,每天都要赶天亮的时间,抢在日光影响到拍摄前,将进度完成。"
《一页台北》在2010年的柏林影展中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奖,这部电影的夜间戏占了九成,由德国世界导演维姆·文德斯监制、以短片《美》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陈骏霖导演,从构思、策划到开镜历时两年,毫不遮掩想透过镜头呈现台北城市之美及浪漫情怀的企图心。
链 接
台湾美食,总是绕不开“夜市”二字,几乎所有台湾“扛把子”的小吃都在夜市里被一网打尽。
夜市在台湾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雏形源自庙宇、学校附近的集市,“烧香许愿、接小孩放学,完事了总是想吃点什么。”这样一来,美食就有了聚集地,而到了晚上,超市、饭店纷纷打烊,可庙门口外的小摊小贩却依旧热闹,人流量逐渐聚集,食品以外的行业就也被吸引过来。
现在,夜市已经是台湾庶民饮食文化的缩影,虽然很多都是推着小推车的摊贩,但是流动性并不高,有很多超过几十年的老字号,小推车往往都被装饰得超级豪华:老板和明星的合影照片、美食节目的探访视频、媒体报道、美食家亲笔签名等等,都被贴在最显眼位置。
多少大牌红星到了台湾,都会趁着夜色,钻进汹涌的人潮,举着鸡排、蚵仔煎、鱼丸汤、筒仔米糕大快朵颐,吃到忘形时,也忘了隐藏自己,肆意的吃相经常被狗仔队曝光。
《鸡排英雄》里大约九成的戏份都在夜市
满意大鸡排是电影中的当家花旦
这一晚的浪漫由师大夜市开始,小凯和苏茜的生煎包还没有吃到,就遭到警察和其他人的围追,他们跑过师大夜市最繁华的一条街,跑遍和平东路、罗斯福路、大安森林公园、忠孝路天桥、台北捷运,最后跑出了爱情的火花。
《鸡排英雄》里的士林夜市
台北的夜市大大小小有十多处,但最知名的,是士林夜市。它是台北市内最大、也是旅游打卡次数最多的地标夜市。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除了吃,还是售卖创意服饰和首饰最多的夜市,又有捷运直达,几乎每晚都是熙熙攘攘。
鸡排英雄蓝正龙收获了爱情
但士林夜市的摊贩们并没有哄抬物价,价格很平民,不到一百元人民币就可以尝遍炸鸡排、士林大香肠、蚵仔煎、大肠面线、生煎包、臭豆腐、大饼包小饼……一定要极饿的时候去才好。
2011年的《鸡排英雄》是一部特别台的台湾本土电影,拍的是市井小民的日常与情义,影片里虚构的“八八八夜市”,就是以士林夜市为原型,全片的舞台中心都是围绕着夜市进行。
这部在大陆并不知名的喜剧片,在台湾本土收获上亿的票房,和片子里的地域特色有绝对关系,夜市、闽南语、挽面、电音三太子、布袋戏、还有台到爆的台客舞,无一不证明这就是一部赤裸裸的城市宣传片,和香港的《七十二家房客》异曲同工,但更为戏谑和直接。
这是一帮俨然一个小社会的夜市摊贩的悲欢喜乐,除了经营,每天都搞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动,投票夜市会长、评选夜市仙子、自行车大赛、还有满意大鸡排和阿驻黑椒牛排的pk大赛。比脸还大的鸡排,就是士林夜市里最火爆的豪大大鸡排,每天都拥着一堆人排队。
每天在夜市讨生活的摊贩,他们是一群看不见阳光的人,有着小人物的私心和快乐,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爷给个好天气,能让他们在夜市里好好赚钱。人们平日里都把目光集中在小吃上,而《鸡排英雄》的导演叶天伦把目光聚焦到吃食背后的平民身上,对他来说,夜市是最能体现台湾本地人悲欢的场所,正如他自己所说:“台湾有句俗话叫一样米养百样人,怎么去面对生命?看夜市里辛苦又乐观的人们,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这是台湾生活的缩影,更是我心中的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