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中疑问代词“何”“谁”“孰”

2017-12-20朱良红

现代语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梁惠王代词介词

摘 要:本文就《孟子》中“何”“谁”“孰”这三个疑问代词在使用规律方面进行分析描写,以探讨三者之间用法的区别。

关键词:《孟子》 何 谁 孰

《孟子》“何”“谁”“孰”三个疑问代词中,“何”是一个功能比较全面的代词,可以询问人、处所、时间、原因等,因此使用频率也最高,《孟子》中共出现137次;“孰”可以询问人或事物,共出现24次;“谁”在《孟子》中出现的都是用作询问人的,共出现13次。本文从指称功能和语法功能这两个方面探讨“何”“谁”“孰”的用法。

一、指称功能

(一)“谁”

《孟子》中的“谁”跟现代汉语一样,主要是指人的疑问代词。例如:

(1)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孟子·梁惠王上》)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战国文献中,“谁”偶尔也可指物或者事件,但数量极少。例如:

(3)子墨子曰:“吾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耕柱》)

但在《孟子》中没有这样的例子。“谁”也可以表示反问。

(4)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孟子·公孙丑上》)

“谁”极少出现在表示选择的疑问句里,《孟子》中仅有一处:

(5)“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孟子·告子上》)

(二)“孰”

“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

(6)“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孟子·梁惠王上》)

上例中,“孰”用来询问人。

(7)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上例中,“孰”用于询问事物,且有表选择的意味。

“孰”字还可用于表示比较,“谁”字一般没有这种用法。

(8)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孟子·告子下》)

(三)“何”

上古汉语中,“何”主要是用来询问事物,但也可以用来询问人、处所、时间、原因等,还可以用来表示反问,加强语气,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的代词。

《孟子》中“何”的询问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询问处所,可译为“哪里”。

(9)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孟子·告子下》)

2.询问原因,可译为“什么”“为什么”。

(10)比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孟子·尽心上》)

3.询问“性状”,用于名词前作定语,可译为“哪”“什么样的”。

(11)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4.表示反问,译为“怎么”。

(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5.用于感叹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13)王曰:“恶!是何言也!”(《孟子·公孙丑下》)

“何”在《诗经》中,还用作指人,但在《孟子》中没有出现这种用法,《孟子》中的“何”大部分用来询问原因。

二、语法功能

(一)“谁”

1.作主语

(14)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孟子·梁惠王上》)

2.作判断句的谓语

一般构成“主语+谁”的形式。例如:

(15)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孟子·离娄下》)

组成“舍……其谁”句式。表示反问,以加强语气。例如:

(16)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3.作宾语

当“谁”作介词宾语时,一般要放在介词前。例如:

(17)子思曰:“如汲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谁”作动词宾语时也放在动词前。例如:

(18)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孟子·告子上》)

《孟子》中出现的“谁”无论是作介词宾语还是动词宾语,都是放在介词或动词前面的。

(二)“孰”

作主语。这是最主要的用法。

(19)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孟子·万章上》)

战国文献中,“孰”还有作宾语或者状语的用法。但在《孟子》中出现的“孰”,都是用作主語的。

(三)“何”

1.作主语

“何”作主语时,指代事物,一般为“何+谓+宾语”形式。

(20)“何谓善?何谓信?”(《孟子·尽心下》)

2.作谓语

古汉语中的“何”作谓语时,一般和语气词“也”“哉”“邪”连用。①但在《孟子》中,只出现了“何也”“何哉”,没有“何邪”。此处“何”作谓语,多用作询问原因。例如:

(21)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孟子·公孙丑下》)

(22)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孟子·滕文公下》)

(23)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孟子·尽心下》)endprint

(24)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孟子·滕文公下》)

3.作宾语

可作动词宾语。如:

(25)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孟子·公孙丑下》)

也可作介词宾语。最常见的是“何以”结构,根据“以”的用法不同,可译为“拿什么”“凭什么”。

(26)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孟子·公孙丑上》)

(27)何以谓之狂也?(《孟子·尽心下》)

4.作定语

可译为“什么”。例如:

(28)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尽心上》)

“何”作定语有两种固定形式,第一种是“何+名词+之+动词”的结构。如:

(29)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孟子·万章下》)

第二种形式是“动词+何+名词”。例如:

(30)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孟子·万章下》)

5.作状语

用来询问原因,译为“为什么”“怎么”。这是“何”最常见的用法。

(31)比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孟子·尽心上》)

(四)“何”字结构

1.何如

共出现16次。询问情状,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32)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2.如何

共出现5次,相当于“何如”。例如:

(33)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孟子·万章上》)

“如何”还可用于询问原因。例如:

(34)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孟子·万章上》)

3.如之何

也是一个固定形式,共出现11次。用在动词前表示反问,译为“怎么”。例如:

(3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有时候用在询问句的末尾,译为“怎么样”。例如:

(36)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孟子·梁惠王下》)

(37)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滕文公下》)

三、结语

从使用频率方面看,“何”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高的;“谁”和“孰”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孰”更占优势。

在指称义上,“何”指代事物;“孰”可以指人或者事物;“谁”在《孟子》中都是指人的。

从语法功能看,“何”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谁”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孰”可充当的句子成分类型相对较少,在《孟子》中基本都是作主語的。

从构词能力看,“何”的构词能力最强,可以构成“如何”“何如”“如之何”等词或词组;“谁”和“孰”在《孟子》中没有构成词或词组使用,但“谁”还有“舍……其谁”这样的句式。

注释:

①张玉金.古代汉语语法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2:274-276.

[2]张玉金.古代汉语语法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2-96.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4]王海棻.疑问代词“奚”及其与“何”字用法的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30-36.

[5]王华.春秋繁露中的疑问代词“何”“谁”“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3):32-35.

[6]刘春萍.战国出土与传世文献中的“谁”与“孰”[J].殷都学刊,2012,(1):96-100.

(朱良红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梁惠王代词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代词(一)
代词(二)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介词不能这样用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