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科室联合培养骨科康复教师的研究探讨

2017-12-20李春龙彭伟王丽梅李磊沈健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康复科骨科医学

李春龙++彭伟++王丽梅++李磊++沈健伟

【摘要】跨科室联合培养教师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我院通过跨科室联合培养骨科康复教师的项目实施,有效的解决了跨科室教学的难题,提高了教师康复治疗理疗和技术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联合培养;骨科康复教师

【基金项目】此研究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资助项目,课题编号:14G053。

【中图分类号】R-4;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289-01

一、教师培养计划的制定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选择本科室青年骨干教师中,已取得教师资格并承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培养对象。由骨科及康复科教研室共同制定了骨科康复教师的具体培养计划:

1.基本理论培养计划,包括掌握康复医学及现代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治疗學、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掌握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相关理论培养计划。

2.临床康复技能实践培养计划,根据骨科康复方向特点,选择相关的评估、治疗、操作等理论知识制定相应技能实践计划,目的是根据熟悉掌握骨科康复相关康复实践技能。

3.临床康复教学“带教”计划,目的是通过实践辅助康复科教师理论教学及临床康复带教的实际工作,达到巩固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康复专业带教能力。

二、培养计划的实施

1.基础理论培养计划实施方式为:自学与理论听课相结合,即被培养骨科康复教师可在规定的时间内(1年)根据自身情况,根据所需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选择自学方式或校区理论教学随堂听课的方式完成。

2.临床康复技能实践培养计划实施方式:在康复科进行,短期集中轮科的方式或利用周末时间的灵活方式实施。被培养教师至康复科,由康复科教师指导完成规定的临床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康复技能操作理论讲解及病人实践操作培训。完成时限3-6个月。

3.临床康复教学“带教”培养计划实施方式:完成理论及实践培养的骨科康复教师,必须完成规定学时的临床康复实践教学“助教带教工作”,即协助康复科教师进行康复专业的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任务,如理论小讲课、技能操作讲课等任务。完成时限3-6个月。

4.对骨科康复教师实施“导师制”,即每一位骨科康复教师均有一位高年资康复科教师担任“导师”,贯穿教师培养的整个过程,这样被培养教师可随时与导师沟通解决在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导师同时对被培养教师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5.集中及分散相结合,一方面,每个学员自由分配时间、制定计划并上报科室,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体自学或随堂听课计划;另一方面,每个季度由两个教研室共同组织一次培训教师全体参加的学习工作总结,每个月由康复科高年资教师针对全体培训教师进行一次集中理论或实践培训,主要解决培训过程中培训学员遇到的困难、问题,起到答疑解惑、集中培训的目的。

三、培训的考核和效果评估

1.由我院医学院组织相关科室专家对完成培训的骨科康复教师进行考核,包括理论考核(笔试)和实践操作考核(操作)两部分。

2.对已培训的骨科康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已培训和未培训骨科教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带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进行对比。

四、结果

所有参加培训骨科教师均通过了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在问卷调查中已培训的骨科康复教师认为其骨科康复教学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其次在康复专业知识、康复操作技能、自学能力、教学自信心、教学方法应用、肢体语言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而且通过听课和导师间沟通、交流、学习,对于自身整体教学能力综合能力也有明显提升,同时通过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指导临床,有效的提高了骨科临床病人康复效果,提高了病人满意率和治疗的优良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康复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评分表现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骨科内容与康复科内容衔接性、骨科与康复科知识贯通性、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掌握程度、知识感兴趣度等方面上的差异,培训的骨科康复教师教授的学生明显优于未培训过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体现了跨科室联合培养骨科康复教师的良好效果。

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1984年,卫生部建议医学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以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并在临床中得以发展[1]。康复医学形成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即多学科、多专业团队合作模式[2]。其中骨科康复是康复治疗的最早发展领域,也是康复治疗的基础,骨科康复治疗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骨科康复医学是在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上革新和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两个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结果[3]。因而骨科康复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骨科康复的理念和教学工作也更加重要。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骨科教师多为附属医院的骨科医生,其培养传统方式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或骨科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一定时期临床工作,经过相关教师(心理学、教育学等)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资格认证考试即可从事相关的骨科教学工作。但这种培养方式对于专业方面则没有过细的分类及要求,或者说比较模糊,而且培养方式完全局限于外科系统内轮转,甚至单纯在骨科内部学习成长。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期间,还是临床工作后,都没有完整系统的接触学习过骨科康复的相关知识,不具备系统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以及经验。因而,这种传统培养方式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骨科或外科临床实践经验,骨科专业理论实践基础扎实,能够完全胜任《外科学》等学科的骨科部分教学工作,但对于某些涵盖康复治疗等新兴专业学科的交叉领域的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也就不能完全胜任相应专业的教学工作。

但在我们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诸如培训过程时间长、内容多,而且许多内容需要被培训教师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进行,增加了骨科教师工作量,使相对紧张的临床工作更加繁忙;培训结果考核方式是否合理、评价效果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3):99-101.

[2]StukiG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康复策略进行统一概念描述的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2):1103-1107.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3.

猜你喜欢

康复科骨科医学
临床教学路径在康复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康复科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康复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