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7-12-20周卫忠王自强孙大鹏李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河北省文化产业

周卫忠++王自强++孙大鹏++李楠

【摘要】运用访谈法、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河北省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与保护中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深入探寻实现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河北省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7TY004》。

【中图分类号】G812-F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68-02

随着西方文化不断侵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全球化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挖掘河北省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现状,提出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策略,河北省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文化特色,做好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传承与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深入探讨对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2004年河北省建立了十二个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以实现民族群众健身服务,为河北省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服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分别是:河北体育学院和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综合训练基地、省武术中心为武术训练基地、省摔跤中心为民族式摔跤训练基地、省射击中心为射弩训练基地等。2010年建立了九个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分别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师大体育学院、河北省蒙古族高级中学、张家口教育学院等。

河北省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非常著名。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发展至世界多个国家的邢台平乡梅花拳,还有沧州武术。沧州武术在民间有五十多个拳种,分两大派系:少林和武当。少林拳中有华拳、大洪拳、小洪拳、功力、燕青、通臂、劈卦、太祖、长拳、明堂、八极、螳螂、六合、戳脚、沙脚、翻子等;武当拳中有八卦、太极、形意等。太极拳、劈挂拳、燕青拳等规模较大。其中,孟村太极拳和沧州劈挂拳被列为国家十大传统拳种,作为国内外武术竞赛规定套路并推向世界。另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并闻名中外的吴桥杂技,吴桥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杂技赛场。“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套路多样、曲牌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是东杨庄战鼓队。以上体育资源,都具有极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常山战鼓”和邯郸“荡秋比赛”已经是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

二、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河北省大部分民族體育项目主要是依附于在民族体育项目比赛、节日活动和宗教礼仪而存在,但在传承发展与保护中,民族体育的真正价值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因此所面临的处境也是越来越严峻。通过到相关单位和实地的调研、走访,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匮乏,失去文化功能价值

目前对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传承方式、体育制度、传播和场所要求等关注少,史料研究的人更少。大部分研究仅满足于对传统体育中某类项目的泛泛的介绍和基础性的资料梳理,没有经济文化功能的体现。因此,要加深理论上的研究,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支持。

2.价值观念西化,导致民族意识淡薄

价值观念日益西化,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和物质也逐渐向西方靠拢,自我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弱化。在当今体育项目中,西方竞技体育中的刺激性、观赏性倍受人们关注,除了金牌和荣誉,对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漠视。

3.政府支持不够,缺乏相关职能部门

地方政府除了更多的关注经济的增长之外,对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是很重视。缺乏相关的民族体育文化管理部门,对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保护意识还不够,缺少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宣传,导致人们还没能正确的认识到当前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4.传承人的断层,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些血缘脉络、传男不传女和传内不传外等古老的传承方式,影响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失去了体育项目真正的价值和功能。如今,部分传承人仅去传承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民族体育文化,反之,则不被关注,存在传承人断层、项目遗失的危险,这些都限制了河北省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基本对策

1.深入理论研究,开展好各项配合活动。

政府除物力和财力支持外,还应建立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鼓励相关部门对河北省民族体育文化定期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借助现代新媒体等技术,建立河北省民族体育文化资料库,通过网络使更多的人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种类、分布状况、文化背景、传承情况和内核价值等,实现民族体育资料的永久保存。

2.加大政府支持,完善制度保障和鼓励政策

政府首先要肯定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的价值,给予民族传统体育应有的地位,建立一些政策和制度来把握其发展方向。鼓励和资金支持当地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并给予传承人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技艺展示的舞台。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民族体育的保护意识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大力宣传,转变人们的思想偏差,充分认清外来文化侵蚀的危害,增强人们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传播,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

4.加强高校教育,实现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endprint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虽然河北省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科研和竞赛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整体的发展还不容乐观,校园文化中传统体育的常态化、大众化还是比较差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当地学校应该率先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这样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培养传统体育人才,为基层输送传统体育指导者,更好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上的普及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做出贡献,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层面的传播与保护,实现教育的传承。

5.树立项目品牌,做好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业资源开发工作

河北省要充分认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深层次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内涵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力挖掘项目的旅游开发,突出其商业价值。做好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业资源开发工作,可借鉴河北的沧州市,举办“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使武术这一民族体育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地扩大;河北省可依托西柏坡风景区、野三坡、避暑山庄、北戴河和白洋淀等旅游景区的资源特有的优势,可在旅游区开展富有民族精神、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向游客展示河北省民族体育文化的特色文化,用文化特色来打造民族体育项目品牌,以此来提高项目的品牌效应,从而实现河北经济和民族体育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民族需要复兴,民族体育更需要更多的人关注、重视、传承和保护。需要唤醒更多人的思想和意识。我们优秀的文化遗产、知识、技能、技艺等不能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因此,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必须兴起民族体育、体强国强,国强民兴,中国的发展才会更加有力量。我们要以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已任,致力于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只有这样,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承与保护才会有更大、更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主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邸建勇.河北省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

[3]佟小玲.新时期中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探讨[J].才智.2015(34).

[4]张大千,白光斌,郭玉麟.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7).

[5]赵伦.新媒体视角下民俗体育文化发展[J].新闻战线.2015(12).

[6]韩永红.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之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7]刘志斌,万华林,汪海洪.仪式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34).

[8]张凤彪,桑云鹏,李元.全民健身國家战略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5,(10):1-6.

[9]梁冰.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转变与发展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9):88-91.

[10]张华影.文化生态视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态变迁与应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13(6):140-143

[11]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方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1):75-81.

[12]何祖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定位的思考[J/OL].体育科技文献报,2015,23(11):81-82+115.

[13]刘晓菲,李樑.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概念、特征与分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03):62-64.

[14]秦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15]孙喜莲,蔡仲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市场划分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05):60-63.

[16]唐光耀,欧阳友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05):274-275.

作者简介:周卫忠,男,1967.10生,河北宁晋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河北省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河北省部分水产品市场价格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河北省商务厅原巡视员仲继安涉嫌受贿被逮捕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