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2017-12-20朱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朱晓霞

【摘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满足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64-02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等,不仅确保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能否精心合理的布置学习任务,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以及接受能力等等方面,将学习任务合理的分成几个小的学习任务,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展开探究活动。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对下面几个内容加以重视:第一、在小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必须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融入进去,注重联系新旧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轻松操作;第二、教师可以将任务进行分层处理,照顾学生的学习感受,确保优秀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困生可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三、在设计任务时,应当体现出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说,在制作生日贺卡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模仿教师的演示过程;其次,学生对字体、格式、内容等进行调整;第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板块,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有梯度、有层次性的任务设计,充分满足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布置并且指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创建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合理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感受具体、形象的事物,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对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直观性,如在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片或者是声音等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不仅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其次,确定教学的任务。在创建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提出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明确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努力下,学生有效的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得到充分培养。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兴趣,学习更加具有目标性,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一些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教师完全可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给与学生足够的讨论和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查找和整理资料、明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且尝试可行的操作方式。在此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与失败,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学会了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详细来说,(1)合理分工,协作配合。如果学习任务的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交流探讨,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2)一起进步。如果学习任务复杂程度较高,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强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穿插安排在一个小组中,通过优秀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实现组内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进步。最后,小组通过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结合资料、教材、以及网络信息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采用学习任务评价的方式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段,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肯定学生的优点,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意识、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比如说,在《图层应用》知识点教学中,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每个小组对组员的意见进行汇总,由代表将自己小组的作品制作过程、制作方法、特点、创新性、以及各个组员的学习参与度进行表达;然后其他小组可以针对此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或者是该小组自己评价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在每个小组表达完毕之后,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给出中肯的评价;接下来大家投票,选择出最优秀的小组作品。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意见,查找资料,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处理。通过此种评价方式,一方面体现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有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布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国秀.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3(4):166-166.

[2]姜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46):6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