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7-12-20孙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措施小学数学

孙康

【摘要】小学数学的特点是将蕴藏在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通过数字或符号信息转化到概念和理论的学习上来,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教研活动,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28-01

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活动开展现状

(一)背景现状

自教育系统新课标政策实行以来,给整个教育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而新课标实施和最初开始推行的教育阶段,就是小学教育阶段[1]。在这种新的环境和背景下,要搞好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首先就要明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制定的新目标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角色的转换,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通过交流和指导的形式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知识结构的建立上,也更加把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情况作为主要依据,另外,在教学形式上,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即将抽象的数学定义和理论通过回归现实生活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最终完成从知识教育上升到素质教育的过程。这种要求与教研活动的丰富性与发散性基调是相吻合的,因此,从背景现状上来讲,目前的教育环境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二)实际现状及问题

首先,活动设计简单化,活动实施形式化。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基本不太重视前期活动计划的制定,所以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缺乏对活动整体进程的把握,使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教研活动主体部分出现形式简单,内容空洞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容易受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研活动的目的还是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或考察上,这就偏离了教研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能力培养上的初衷,导致教研活动的实施停留在形式上,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从开展的主体流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导意识过强,总是急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研活动开展背后实质上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虽然在教研活动的计划中体现出了学生和教师互动讨论的过程,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会不自觉的又转换到教师主要传达,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中。这种现象来源于教师对个人在教研活动中的定位和认识不清,教学理念转换不到位,没有把学生摆在教研活动的主导地位上。另外,当教研活动进入到学生自主实践的流程中时,教师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和思考力度也不够,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出有效的建议和指导,教研活动的成效就会受到影响[2]。

第三、缺乏良好的环境氛围教研活动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集体性活动,而教师在前期的活动计划阶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设计理念上也多存在传统陈旧的问题,因此,教研活动从开展范围和普及程度上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学要求的需要,而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即便定期会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的效果评价上也多流于形式,从整体环境角度来讲,教研活动缺乏一个积极的开展氛围,这也是教研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二、改变现状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活动前期设计,提高活动完整性

教研活动要想顺利有效的开展,一个科学完备的前期实施计划是基礎和前提,并且通过合理的前期活动设计,可以提高整个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在这方面,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教研活动预备小组的形式,从多方面吸收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多种活动开展思路,提出一个科学完备并且适应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活动实施计划[3]。另外,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以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为指导,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抽象性和概念性强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切入点,开展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为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提供保证。最后,注意教学计划的整体性,不但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否充分,也要注意后期的活动成效的测评和跟踪,以保证教研活动的开展得到切实的落实。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研活动开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需要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和位置,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就需要首先从提高教师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入手,要组织好教研活动,教师不但要对数学教学的课程安排进行透彻的研究,还要在教研活动的组织方法和形式上求变求新。那么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素质,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教师可通过观摩教研活动开展实例或加强与专业教研人员的交流不断吸取经验,提高自我,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

(三)提高活动参与性,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研活动氛围,就需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开展频率,只有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为活动开展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同时,活动氛围的营造,还要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来支持,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因素,通过良好的兴趣开端把学生引入到教研活动中来,促进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和喜爱数学教研活动,主动性提高了,那么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就有了保证,只有普遍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整体学习活动氛围。

三、结束语

总体来讲,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应当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大力的普及和推进。

参考文献

[1]梁媛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分析[J].教育,2016(12):84.

[2]周绪友.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9).

[3]冉启龙.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实践[J].教育,2016(7):525.

[4]李邵杰.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探究[J].速读旬刊,2015(9).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