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2017-12-20梁小敏
梁小敏
【摘要】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肇庆市实验小学以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为目标,我们立足于小学英语课堂,结合小学生年龄结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以中华传统节日为突破口,我校进行《我们的节日》英语校本课程研发,强调文化渗透,让学生能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以及掌握简单的英语表达,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就开发保障、参与人员及社会力量做出了思考。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英语课程;开发;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16-0113-02
一、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际需求,不断追求校本课程的个性化建设,适应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适应师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具体目标
本课题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为课程目标,立足于小学英语课堂,结合小学生年龄结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突破口,探讨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介译以及总结一些有效的经验,努力让孩子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用英语进行相关表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1)体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传译
校本教材的实施学生是直接受益者。通过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实施,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中华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简单节日风俗的英语表达,让学生有能力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课堂上,学生体验到了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乐趣,把这份学习热情扩展到课外。通过高科技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资料,开展分享交流会等活动,自觉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扩展小学英语教学思路
对教师而言,通过校本教材的实施与研究,一方面,总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教学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手段,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得到更多同行,家长,领导的认可。另一方面,自身素养得到全方面的提升,不仅深入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熟知各大重要传统佳节的时间,传说故事,民俗活动,典型传统美食以及经典节日诗词等,而且通过中英文翻译,比较,推敲,英文应用能力也有一定的进步。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在本套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我校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导向,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宽学习渠道,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水平,教师在编写教材《我们的节日》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起来,要了解学生想学些什么,要知道些什么,这样的教材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注重校本综合实践原则
英语校本课程在开发时,必须要遵守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教材编写方面,逐步淡化英语学科的独特性,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英语是一门语言,一门工具,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为了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
3.联系实际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及条件。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利用周边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合理使用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选取和研究重点
英语校本教材的内容是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的英文介绍翻译。包括翻译节日的名称、日期、传说故事、典型节日美食、民俗活动等。根据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素材编写成校本教材,并利用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加深对这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树立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开发校本英语课程的思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为了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它同样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仅靠我校的几名教师是难以完善的。在体验开发过程的酸甜苦辣后,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参与度
一套教材的开发需要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的花费。为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仅依靠部分教师的作用难以体现“校”的真实底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态度及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教师应该群策群力,跨学科合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学校提供良好保障性
所谓的保障性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过程中,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开发条件和实施基础。校本课程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本位,重在强调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在学校为基础单位的保障下,以教师团队为开发主要力量,形成教师资源的互补,聚集更多的才智,实现课程开发的最优化。
3.社会体系的支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社区及相关地方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和指导。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必须邀请本地大学中文系教授等相关专业的团队的指导,因为这些部门比起学校来更为专业,更有发言权。
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根本宗旨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特性,最大限度满足各有差异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抛砖引玉,以期有更多的热爱英语的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有机会继续整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下转175页)(上接113页)教材。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
[2]沈家驹,马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含义、原则及其步骤[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12).
[3]刘正伟.杨林.关于地方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09(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