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幼儿“食育”及其策略

2017-12-20张玉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食育策略

张玉晴

【摘要】学前期是幼儿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儿童在这一时期习得的对于食的认知并在此时期上形成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将对其当下乃至今后的健康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推行食育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以及丰富幼儿园课程,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分析影响幼儿食育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并再次基础上提出推行幼儿食育的策略:家庭、幼儿园、社区各系统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人际互动,相互作用,并加强政府层面的保障支持。

【关键词】食育;生态系统理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042-02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是儿童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系统。布朗芬布鲁纳的社会生态理论嵌套结构模型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对儿童生活和交往有着最直接关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中观系统是指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系统是宏观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于处在学前期的儿童的态度、文化习俗、法律法规等。

一、幼儿园推行食育的必要性

食育,顾名思义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学习与食物相关的知识,获得有关饮食的正确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食育是确保幼儿拥有健康体魄的基础。一方面,食育与体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体育是身体教育,是为了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健康;无独有偶,食育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食育是体育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饮食知识、饮食习惯并食用健康的食物才能为身体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推行幼儿食育具有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入园时还由成人喂饭的幼儿不在少数,嘴里含着饭不会咀嚼而流哭泣的幼兒也非罕见,挑食、偏食的幼儿更是不计其数。幼儿及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至关重要。不只是幼儿,家长的错误饮食习惯、教师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也是影响儿童饮食习惯的重要方面。如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早餐,马马虎虎在街边上买一些快餐给孩子吃,或食用油炸油腻的食物;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强迫儿童吃太多的食物,吃不完不许玩游戏,或吃完午饭直接午睡。导致的后果就是,“小胖墩”“豆芽菜”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错误的饮食习惯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影响儿童当下及日后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

二、影响幼儿食育的最直接、最深远的系统——家、园、社区

对于幼儿而言,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其最直接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幼儿联系最为密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最为直接和深远的。

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最早、最深远、最全面的系统。学前期的儿童在正处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塑形的时期,家长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能正向的促进儿童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家庭食育是幼儿食育的基础。家庭食育的主要表现是家人共食。共食时孩子可以效仿成人饮食,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和习惯,同时家人共食为增进亲子关系提供了机会,有利于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除此之外,家人共食时,家长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如餐桌礼仪、尊重长辈等。

幼儿园是影响儿童食育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系统,幼儿园食育的重点是落实科学理论的系统认识,进一步规范指导孩子的日常饮食习惯。幼儿园食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生活习惯、学习环境、评价方式等都对幼儿的饮食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

社区是由儿童游戏和活动的所在,儿童除在园时间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社区食育是对孩子科学而合理的饮食教育的强化。社区的环境、社区提供的食品都对儿童的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

三、推进食育的重要途径

(一)家庭、幼儿园、社区各司其职

既然幼儿食育如此重要,且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那么就有必要引起家庭、幼儿园、社区的高度重视,三者各司其职,扮演好在幼儿食育中的角色。

首当其冲的是家庭。家庭是儿童食育最重要的场所,中国传统食育更多的是由家庭来负责,如今也不例外。当今在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中,父母和子女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其中父母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父亲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影响。对学前期儿童而言,父母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饮食习惯和日常饮食上。父母是否吃早餐,早餐是在家精心制作早餐还是草草购买街边摊,晚饭能否在合适的时间点用餐,饮食结构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问题主要都是有父母决定,但这些决定产生的后果却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

除了家庭以外,学前期幼儿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的课程、饮食、环境创设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等都对幼儿食育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幼儿园的课程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适合的幼儿园课程会对幼儿食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食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的拼凑,幼儿园要将食育内容系统化,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以及科学饮食知识制定相应的课程。基于知、情、意、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食育课程可以分为食物认知、愉快进餐、意志培养、劳动体验四部分。第一,食物认知是食育的基础篇。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食物被送到餐桌之前的样子。如,在给幼儿端上米饭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植物角帮助幼儿认知米饭的前身——水稻,认识水稻的生长变化过程,水稻的颜色、形状,水稻变成大米的方法等等。第二,培养幼儿在饮食时的愉快情绪也是食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认识并了解相关营养学知识的基础上,幼儿要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并在进餐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不挑食,吃饭时不哭闹、不讲话。第三,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珍惜食物。教材里可以开设古诗欣赏,帮助幼儿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或以故事的形式讲授劳动人民在收获食物时付出的辛苦劳动,体会幼儿园厨师、家长做饭的辛苦,并向他们学习不畏严寒酷暑一直坚持劳作的精神。第四,教材与幼儿的劳动体验相结合。教师帮助幼儿在幼儿园植物区角里埋下种子,等收获时节亲手摘下水果、蔬菜,和小伙伴们一起清洗,送到食堂交给加工师傅,既见证了生命的成长有体验了丰收的快乐。endprint

其次,幼儿园的饮食是幼儿食育最直接物质工具。为了给幼儿提供科学的饮食教育,幼儿园要保证自身提供的饮食结构是合理的。学前期的儿童正处在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每日进食需包括其生长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幼儿园要根据幼儿的营养需要合理安排膳食。幼儿园食堂要从食物采购、食品加工、食物消毒、食物存档等一系列过程中保证食物的安全、新鲜、营养。为了确保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园食堂员工里需要有具备营养咨询师执照的人员,指导并监督食堂的工作。此外,食堂提供的食物要符合儿童的心理,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从颜色上,抑或是从营养上,都有利于儿童食育的进行。值得一提的是,食堂工作人员需尽可能的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春天,教师给儿童讲解了语言故事《樱桃雨》,他们对故事里的红彤彤的樱桃充满了好奇,此时,餐点里如果有这么一盘樱桃,毫无疑问一定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对故事的延伸拓展。

再次,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食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一是在室内利用幼儿园走廊、墙角的“闲地”,开辟区域活动,如让孩子做一些采购食品、烹饪游戏、饮食疾病医治等,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做一些或者观摩简单的烹饪,让他们感知一日三餐的艰辛,品尝自己的杰作。二是在户外开辟种植园地。让大一点孩子亲手实践,种些菜、蕃茄、豆夹等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可以介绍一些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份及对身体的好处,然后等蔬菜成熟后,亲自采摘。有些没有条件的园可以在室内搞一些盆栽植物,可以一起搞种子发芽的实验等,让他们从中感知一些植物生长的规律。三是在教室或走廊的墙上贴上膳食宝塔图,帮助儿童认识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的比例,养成均衡营养、不挑食的好习惯。

最后,幼儿教师是开展食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自身掌握科学的食育知识才有可能将这种知识传授给幼儿。食育知识作为科学知识的一部分,是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养。为此,教师要丰富自身科学知识,尽可能考取营养师执照。

社区是幼儿在园在外最重要的游戏与活动场所。社区内部的邻里关系是社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及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和谐邻里关系,是指社区居民在与邻里的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和谐相邻,具体表现为邻里之间基本利益一致,心理相容性强,感情彼此认同,有共同的社区归属感和行为准则,能够互相帮助、关系融洽,社区人文环境优美,氛围和谐。邻里承担着帮助儿童社会化的基本社会职能,因此,社区内部邻里关系作为中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对儿童产生影响。不在社区擺垃圾食品小摊、保证食品健康、在社区里种植绿色植物、不向儿童宣传不良饮食习惯等,无不是为儿童食育创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健康的饮食环境主要是指饮食水源洁净、空气清新、饮食场景宜人等。这是全社会的责任。科学健康的饮食内容需要成人世界、广大社区、众多传媒抱着对儿童负责任的态度,传播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及相关知识。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人际关系及相互作用

家庭、幼儿园、社区各个系统各司其职是有效开展食育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各个系统之间的人际关系及相互作用更是开展食育的关键。家庭与幼儿园的关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三者在幼儿食育问题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家园要携起手来,幼儿食育才不会陷入“5+2=0”劳碌无功的尴尬。孩子很多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主要源于父母食育知识的缺乏。为此,倡导家园合作,全天候跟进,共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担负起教育幼儿的第一角色,以身作则,教育幼儿专心进餐、定时进餐、适量进餐、营养进餐、杜绝零食。同时,幼儿园将当日的教学内容或某一学段的食育内容告知家长,请家长帮助幼儿巩固教学内容,双方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共同为幼儿食育而工作。

其次,家庭与社区之间相互合作,家庭要参与社区工作中来。社区要有目的的开展饮食营养宣传活动,为幼儿的饮食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和社区环境。家庭要积极主动的带着幼儿参与到活动来,这样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又锻炼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再次,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是紧密的、相互的。幼儿园存在于社区之中,幼儿园开展的幼儿饮食教育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幼儿园通常会将社区作为园区活动的外部拓展场地,因为相对来讲,社区环境较为安全。社区不仅仅提供了较为安全的幼儿活动场地,还可以为幼儿食育提供人力支持。因为,社区里人员职业各不相同,有专长食品安全的,有专长蔬菜种植的,有专长营养学的,这些人员都可以作为幼儿园食育的好帮手,能为幼儿讲解更专业的饮食知识。

家庭、幼儿园、社区在幼儿食育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通过共同统筹有效资源、共同协作,为幼儿食育创造良性互动关系。

(三)幼儿食育的外在保障系统——政府支持

幼儿食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的保障。日本在幼儿食育方面是迄今为止做的最为完善最为先进的国家。其中,政府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幼儿食育尚处在起步阶段,为了长远发展可以需要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

第一,立法保障。日本将食育作为国民性项目,并制定《食育基本法》作为保障。《食育基本法》在序言中强调了食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即“食育是生存之本,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指出食育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出能够过健康的食生活的人”;其内容涉及食育推进的基本计划、基本措施、会议活动以及目前涉及的饮食方面的各种问题,如由于不规则、不健全的饮食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人类活动的衰退与混乱、对食品安全性信赖程度的降低、对饮食重视程度的不足、传统饮食文化的丧失等等。综观我国,尚未有法律性文件保护幼儿食育,幼儿很难在幼儿有步骤、大面积的推广开来。

第二,大力宣传。政府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决策,并借助政府或民间力量进行大肆宣传,使食育理念深入人心。将食育作为全民性的活动,纳入国策。规定某个月为食育月,在食育月里组织开展各种食育宣传活动,邀请饮食营养专家为人民群众讲解日常饮食营养问题,向群众发放宣传册,帮助家庭和社区丰富自身的饮食知识。

第三,培养饮食营养人才。如今公共营养师的数量仍然较少,为民众推广食育较为困难,因此,国家要鼓励民众考取营养师执照,尤其是幼儿教师。鼓励高校大力培养食品与健康、饮食安全、营养学等专业的人才,并规定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务必将营养与卫生作为必学科目,为幼儿食育提供人才支持。

学前期是儿童身体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学前期儿童的饮食教育是关系儿童健康的重要教育内容。幼儿食育的开展不是某个系统的单独工作,而关系到幼儿生活于其中的家庭、幼儿园、社区各个系统的,更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给予大力支持。家庭、幼儿园、社区、政府应高度重视,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指责与权利,努力将幼儿食育贯彻落实,保障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

参考文献

[1]施用海.关于日本的食育[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4-6.

[2]施用海.再谈关于日本的食育[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10):4-7.

[3]程景民,郑思思.日本《食育基本法》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6):5-7.

[4]陆意玲.谈幼儿的食育[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4(01):99-100+108.

[5]骆晓莉.推行食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发展[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6,(Z1):19-21.

[6]周念丽.食育,让幼儿拥有美好的未来[J].幼儿教育,2014,(25):19.

[7]王瑜,黄程佳.我国幼儿食育必要性及其促进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4):15-19.

[8]李惠惠.日本食育对中国食育的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5.

[9]王伟凯.论我国传统饮食礼仪的当代价值[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4):25-28.

[10]李惠惠.日本食育对中国食育的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5.

[11]白宇.日本幼儿食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育策略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不仅是生理营养,食育更给予婴幼儿心灵之养分
我的手机在哪?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食育进校园之浅见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