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职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化实训发展纪实

2017-12-20张学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家 2017年43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技术学校西宁市

文 / 张学武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让职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产业化实训发展纪实

文 / 张学武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曾几何时,“职高生低人一等”“职教只是普教的剩饭”的观点广为流传,在职教学生、家长、教师心头蒙上了阴影。但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陈旧的世俗观念中拨云见日,越来越多地赢得了来自社会的赞誉。短短数年,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成为香饽饽。而这其中,作为青海省职业教育的先行者——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广大师生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职业教育的价值。

聚焦:学校产业化实训已形神兼备

近年来,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途径,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湟中县县情和学校实际的“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实训工作产业化发展之路。

2009年8月,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创建基地促教学,产教一体出特色”的办学思路,由学校投资39万元成立湟中县职业教育开发有限公司,下设五金加工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汽车修理厂、种养殖业基地、塔尔寺青春旅行社、工艺广告装潢公司等6个分公司,由专业骨干教师或学校管理人员任分公司经理,尝试“产教结合”之路。公司对内是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对外是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初步形成了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经过几年艰辛的摸索发展,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稳步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既稳定了“形”,又丰满了“神”,逐步实现了相关专业的消耗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的转型,并成功将学校特色品牌和师生技能水平推向了市场,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产教结合思路的成熟和产教结合模式的逐步成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其中倾注着学校几代职教人的心血和汗水,来之不易。从1982年建校到1998年穷则思变开办工厂,探索产教结合之路;从2001年学校依托旅游胜地塔尔寺注册塔尔寺青春旅行社,到2007年响应《湟中县职业教育“168”工程规划》,在迅猛壮大的唐卡堆绣专业基础上成立的藏文化艺术职业技术学校分校,努力创设集教学、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至2009年,经过长达十年职教人的探索和努力,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助教,逐步推动实训产业化发展”的建设思路得以成形和明晰,并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创建基地促教学,产教一体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奋斗目标。终在2009年8月,学校注册湟中县职业教育开发有限公司,将新成立的依托于机加工专业和焊接专业的五金加工厂,依托于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汽车修理厂,着眼于学生就业安置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三个分公司和原有的校办企业统归旗下,开始了实训产业集团化的再一次探索。

探究:实训的产业化运行是一种必需

2007年以后,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硬件建设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学校积极进行软件建设,把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当作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步凸显,并制约着学校实训教学得以进一步发展。一是生源情况决定了学校实训课教学必须实行改革。二是县情、校情决定了学校实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三是实训课自身的现状要求实训课必须进行有效改革。

正因如此,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最后决定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通过学校自办、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依托专业优势产教结合自创产业,把学校实训和企业生产结合在一起,对内实训,对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创造“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的产教结合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学校实训课从消耗型向赢利型、从单纯实训式向产业化实训的转变,创建产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逐步推动职业教育向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展示:实训产业化运行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校办工厂、校外实训基地构成了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整合了“理论知识、技能实训、生产实训”为一体的学习内容,组建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企业师傅”为一体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空间,实现了生产和教学的有效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推进了教学方法改革。生产性实训的开展,需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较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将生产任务分解为若干实训项目,从实训项目逐步向生产加工过渡,项目教学法很快在全校范围内推开,并得到了很好的收效,继而提炼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三段六步式”“任务驱动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以能力为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是促进了专业课程开发。学校围绕课程标准和校内生产性实训情况,开发了实用课程资源,并通过微课开发、教学视频制作、通用主题素材收集等方式,将唐卡、堆绣、掐丝、木雕、彩绘及青海特色菜品制作等传统工艺保留下来,提升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是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推广和加强对外经营,引进了一批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与生产性实训教学,经营性实训有效提高了兼职教师工资待遇,同时还参与课程开发、大赛指导、教师培训等专业建设领域,对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兼职教师的引进,给专业建设带来了活力,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得以优化。

五是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更好地让专业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和对外技能服务,学校成立了以职教专家、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为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大师或技术骨干成立大师(专家)工作室,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不断拓展和丰富生产性实训的经营范围及形式,并指导专业教师,按市场需求开发产品,改进工艺,为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增添了活力。

六是增强了社会服务功能。学校依托校办产业优势,积极开展农业“绿色证书”“雨露计划”、三江源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采用分散就业,定岗就业等形式,实现学员周边行业务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帮助学员走上靠技致富之路。民间工艺品制作、中餐烹饪、汽车维修等培训项目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社会培训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七是丰富了中职德育内涵。课堂就是车间、教学就是生产,学生身份转换成了企业工人。生产性实训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以及理解并融入企业文化的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产教结合的探索路上,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依托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创办的圣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创办起,依靠基地地理优势和藏文化展示中心功能的发挥,借助专业资源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专业和产业互相支撑,既拓展了专业领域,满足了实训需求,开辟了多元的学生就业渠道,又使学生作品在青洽会、青海国际藏毯展销会上展出,进入青藏铁路公司装饰进藏列车,远销云南香格里拉风景区和承德避暑山庄,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唐卡、堆绣培训班,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因为如此,湟中县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打造旅游文化产业时,让县“八瓣莲花”艺人工作室进驻基地,并在2010年促使学校圣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改制为八瓣莲花有限责任公司,脱离学校归附于县文化局管理,成为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后记:依托实训工作产业化发展之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在师生的精神世界里种植下职业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花开灿烂。如今,该校已成为青海省职业教育的瞭望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技术学校西宁市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CLASS STRUGGLES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大国工匠”张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