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胜武办学的制胜之道在得人心
2017-12-20刘锦文王俊文朱婧芬
文 / 刘锦文 王俊文 朱婧芬
范胜武办学的制胜之道在得人心
文 / 刘锦文 王俊文 朱婧芬
初见范胜武的人,大多会觉得他严肃,难以亲近。记者在交流中很快发现,他冷峻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办学之心。提到接手21世纪国际学校之后取得的成绩,范校长既骄傲又谦虚。他为自己在办学中取得的成绩和突破而骄傲,又谦虚地表示自己并非天赋异禀,所有成绩都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7年前,范胜武临危受命于21世纪国际学校的危难之际;7年后的今天,他带领这片昔日高楼林立之下的“洼地”突出重围,打造成响当当的品牌。
作为一所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认为国际学校里的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国际学校里的学生大多在毕业之后会选择出国,而如何让这些“走出去”的学生能够“走回来”报效祖国,是国际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不仅仅如此,还要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
范校长在学校建立起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十二年一整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每年年底,学校会组织老师开茶话会,总结过往经验,努力让来年的教育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完善这一体系,范校长不仅注重树立学校品牌以吸引更多优质师资,更从多方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搭建起更高、更完善的学习平台。
在办学方面,21世纪国际学校坚持走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道路,并开创了“双向互动式”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模式;在国际交流方面,范校长将借鉴国际教育优势与中国教育优势相融合,从而拓宽学生升学渠道;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始终坚持将学生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学生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在人文关怀方面,完善课堂多元化建设,使学生们的艺术、审美、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能在相对应的课堂中发展……
在范胜武的带领下,学校多次荣获“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民办中小学优秀学校”“全国十大课改样本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中国最具国际特色教育品牌”等,2017年,范胜武校长还获得了第三届“明远教育奖”。
21世纪国际学校今天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让我们在范校长的实际工作中寻找答案——
找到“发动机”,凝聚人心
要把党建工作当作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动机”,这是范胜武的经验之谈。
许多学校党建工作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将党政建设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二是想做但是不知从何下手,找不准切入点;三是虽然做了,但没有真正落到点上,煮成了“夹生饭”。21世纪国际学校对党建工作一直本着高度自觉、用心实践的态度,使之成为其他工作的原动力。
“党建工作对民办学校更重要。”党建工作在21世纪国际学校成为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发动机”,这一点在具体实践当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从范胜武的自身管理经验来看,自1996年至今,从开始的副主任到后来的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最重视的始终是党建工作。无论何时何地,范胜武始终将思想工作的落实当作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他认为治校和治军一样,部队连级干部当中,连长和指导员分工明确,一个带兵打仗,一个做思想工作,两者缺一不可。若是没有连长,就无人可以带兵打仗;若是少了指导员,思想工作跟不上,大家贪生怕死也就无法打胜仗。上一级的营里有教导员,再上一级团里有团政委,都是同样的道理。“毛主席何以展开延安整风运动,也是出于对思想工作的重视。”
党建工作可以培养教师们的责任心,而是否具有责任心是一个老师能否取得教学成绩的关键。范胜武一直强调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把老师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步调上。创新意识、课程研发固然重要,老师的责任心更重要。“一个老师的优秀与否,可以助推一个家庭走向高处,也能把一个家庭推向深渊。”
从前年开始,中组部、北京市委组织部、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区教工委等先后到21世纪国际学校考察。考察的意义一是了解民办院校是否党建活动,二是考察党员作用的发挥。对于第二点,范胜武是这么回应的:“党建工作不应该与其他工作相对立。我们学校党员数量较少,如果仅靠党建、党员的作用是不够的。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像党员一样发挥作用。有的人即使没有入党,但是符合了党员的标准,甚至思想上超过一般的党员。在思想上入党是我一直主张的。我们的党建工作应该让更多人发挥党员作用,让更多人思想上入党。”
范胜武认为关于如何解决教师倦怠的问题是一个伪命题,既然选择了教师就不该倦怠,教师的倦怠等同于贻误千家万户。这个问题之所以被许多校长提出,一方面是教师队伍本身出了问题,更多的则是社会出了问题。如果教师队伍中有个别人出现了倦怠,可以看作是这些个别人的问题。但是如果是普遍现象,那就是整个教育出了问题。一个教师只有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事业而不是职业,本着一颗良心做事,才能有望成为一名好教师。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去做面子工程,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做教育,功过自有评说。
在文化建设方面,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范校长开创了“世纪文化”。正如校名中所包含的寓意,该文化紧贴新世纪发展潮流,为学生发展开辟诸多新路径,挖掘更多新可能。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研发人员多途径、多角度丰富校园文化内涵。21世纪国际学校小学、初中分别开设了上百种选修课、兴趣班,高中成立了种类繁多的学生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全面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校2014年还被海淀区教委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基本素质是学生成长的根基,除了校园文化的建立之外,范校长还号召开展“运动型、健康型校园建设”,为此,学校执行以下措施:全校学生每日必做早操;保证学生下午两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组建特色体育小分队,并定期组织比赛;开设多种类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体育赛事;邀请奥运冠军李宁、杨凌、陈中、王丽萍,足球王子李金羽举办讲座,传递奥运精神……范校长还特别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开设了十二年一贯制《世纪演说家课程》,将课程分为四个学段,并确定了每个学段的教学主题及培养目标。在海淀区中学生辩论赛中,21世纪国际学校最终夺得冠军。为了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感知,学校成立了“世纪影视殿堂”,筛选出100部电影,分别让四个学段的学生学会感知电影、认知电影、解析电影、创作电影。在这种集体观影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交流感悟,相互启迪,让成长更加丰富和厚重。这些基本素养短期内看似无法提高学习成绩,但关系到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青少年是未来科技的储备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便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科学学科建设,实现了WIFI校园全覆盖,启动Pad教学,开设STEAM多学科融会课程。多彩的科学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范校长认为,品行规范不容忽视。学生只有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少一些摩擦,多一分和谐。所以,他们开设了十二年一贯制礼仪课程:小学生侧重于学礼履礼,修持践行;初中生侧重于人格伦理的教育;高中生侧重于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21世纪国际学校的学生很多都会走出国门,那时将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代表我们国家。范校长的远见卓识值得每一个国际学校的校长学习。学校成立了“周恩来班”“雷锋班”“少年孔子班”“钱学森班”等一系列世纪名人班。
范校长以党建工作为发动机,发散出了一整套由文化、基本素质、科技、礼仪等组成的全方位素质培养体系。
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呢?范校长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找到契合点,党建工作应当与具体工作相融合;第二,找到兴奋点,教师的工作不应当停留在养家糊口这一浅层次上,教师要有抱负和情怀;第三,找到支撑点,要让老师知道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找到党建工作的这些基本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当好“排头兵”,感动人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范胜武都会首先要求自己做到,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范胜武自任职于21世纪国际学校以来,除了出差以外,每天六点准时到操场,走完十圈之后学生开始跑步。范胜武不认为自己有超能量,也并非不知疲倦,而是出于对自己分内之事的担当。范校长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第一个做到,要求学生早起跑步自己起得更早。有这样一位校长“排头兵”,哪个学生早上还好意思赖在被窝不起来呢?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范胜武经常教导全体干部、教职工要对工作高度负责,顾全大局,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努力。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他每天都要巡视很多次,观察上课情况,督查教师言行,排查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为了建立良好的校园风气,从晚上8点到10点,他带领行政干部在校园督查,七年来日日如此,雷打不动。
范校长秉公无私,两袖清风,很多事迹在学校传为美谈。学校为教职工设立招生奖,他在招生工作中亲力亲为,为学校招收了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却将应得的奖金封存在财务部,设立“校长基金”,用于派遣教师外出培训、奖励优秀教师、邀请教育名家举办讲座等活动的支出。他拒绝高工资,许多一线优秀教师都比他拿得多。近年来,学校发展了,要求到校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甚至达到10∶1,很多家长送钱给他,请求到校就读,他都一一拒绝了。
他的清廉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有许多兄弟院校来访,送给他私人一些纪念品,如书籍、文具、精美工艺品等,他都全部存放档案室。曾经有一所香港中学来访,送给他一个果篮,他却将其分给了教师,他说:“老师们很辛苦,要懂得关心大家。”除了克己奉公,他还在干部例会上多次告诫大家严格要求自己,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允许有贪恋钱财的行为,发现一起,马上辞退相关人员,毫不留情。
范校长认为,阅读是学生与古今中外名师大家的智慧碰撞,是他们将来立足于社会的精神支撑,是支持孩子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范校长一直积极开展阅读工程,让校园书香陪伴学生们成长。范胜武深知,许多改革措施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或者口头说教上,其目的是无法达成的。“我们今年推动的阅读,在落地方面还不够,大家都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而在我看来,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是所有人的事。”范胜武认为,只有通过阅读,一个人的思想能力、认识水平才能提高。在推广阅读的落地方面,范胜武选择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一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老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典型带动,整体突破。大手拉小手,快步走的拉着慢步走的。
范胜武认为,人人都可以在其自身基础上有所作为。“同样的学生去了不同的地方学习,遇到不同的老师,结果都是不同的,”范胜武说,“老师的职责之一应当是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发现美的人才是美的。”
念好“服务经”,传递爱心
范胜武初到世纪学校时很多事情一团乱麻,无从下手。他用7年时间将野马驯成了骏马,将“包袱”变成了“财富”。21世纪国际学校的校训是“做豪迈的中国人”。无论从校训还是从校长范胜武的气质来看,该校的校风用一个“大”字恰如其分。首先是大爱无痕,范校长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于无声处见精神,于实际处见爱心,把行动落在实事上,在范校长身上丝毫看不见任何居高临下的态度;其次是大道至简,遵循教育规律,默默向前。
范胜武先把自己的爱心给老师,再让老师把爱心给学生。为了给老师更多的爱心与关怀,范胜武着力念好自己的“服务经”,他做了三件事:第一,解决进京指标;第二,解决购买返程车票难的问题;第三,解决生病的老师就医的问题。除此之外范校长还解决了教职工之间的部分不平等问题。他认为“如果连老师都享受不到平等,他们的学生就更难享受到平等了。能够做到事事为老师们着想,体恤到位了,老师们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让老师们的收获和他们的付出相匹配是范校长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老师经常被比作红烛,但是又有人提出老师更像电灯,自己要不断补充能量才能照亮他人,而红烛燃烧之后就什么都不剩了。“红烛理论过于理想化,落地、务实的东西离我们更近。理想化的东西没有可持续性,无法始终保持最初的状态”。范校长说,“只有物质、精神两手抓才是长久之计。”
范胜武认为一个人的实际收获应当与其付出相匹配,这是生存规律也是自然法则。对于无法培养的老师,学校建立了淘汰机制。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范校长不爱惜老师,而是为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长负责,为了把爱给更多的人。这是一种舍小爱、顾大爱的精神。
“朴实的教育工作者”是范胜武给自己的定位,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公正、廉洁,在他眼里都是分内之事。
家长认同是对一所学校最大的肯定。21世纪国际学校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是家长介绍来的。因为老师关爱学生,孩子们在学校中有所收获,学校才会获得如此高的肯定。学校甚至有一些学生是范胜武曾教过的学生的孩子,特地把孩子从山东送来北京培养,他们觉得范胜武的学校比公立学校更加人性化,老师更加负责。
敢啃“硬骨头”,彰显恒心
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范胜武吃尽了苦。
这所老牌的民办学校曾一度陷入低谷,从学生到教师,从职工到干部,都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行为,干部的管理方式,在他看来都必须下大力气来修正。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范校长一年定一个目标,终于带领学校逐渐走出困境。
第一年被范胜武称为规范年,他提出了四个规范:第一个规范,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专心上课,克服不良的作息、生活、学习习惯;第二个规范,在于规范教师的管理行为,使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负管理责任;第三个规范,在于规范干部的管理行为;第四个规范,规范的是教师的考核机制、评价机制,让老师对班级风气的管理成果直接与其工资挂钩。在这四个规范实施一年之后,学校的不良之风得以扭转。
这些规范执行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年解聘、自发离职的老师多达67人。面对这种情况,范胜武并不慌张,他认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无法代表其质量。建立健全淘汰机制的结果,是让范胜武领导的教师团队在这七年中,从原本只有一个研究生的队伍进化为拥有180多个硕博士的精英团队,这其中甚至有三分之一是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海归,这对国际学校的办学至关重要。
第二年是质量年,走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办学道路。差异化办学首先是要做到不与周围学校相类似,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优质院校的特殊道路。毗邻海淀的六大名校,21世纪国际学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也正是这样的压力催生出了其优秀的小班办学模式。每个班级20多个学生,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这一条件是周围的学校所不具备的。除此之外,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升学压力,学校的国际部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努力用比其他学校低的录取分数,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学校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培养,在刚刚结束的中关村首届国际高中辩论赛中,21世纪国际学校的学生一举夺魁,而这仅仅是该校一个培养点。
范胜武强调,必须寻求符合学生能力,符合家长需求的差异化发展。好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范胜武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早读的设置到每学期的活动、比赛,始终围绕传统文化为核心展开。始终坚持把传统文化建设放在首位,并且坚持走在教育改革的时代前列。
第三年是内涵发展年,旨在推动教师内涵的发展与课堂生态的变化。在这一年的学校建设过程中,范胜武提出了“四度老师”的概念。“我们的老师要做有风度的老师,有深度的老师,有温度的老师,有气度的老师”。范胜武说,“风度是外在形象,深度是内在的学识涵养,温度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气度是深度与风度的综合体。”范胜武还对不同性别的老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除了有深度、有气度之外,女老师要知性优雅,男老师要严谨庄重。
第四年是特色建设年,学校的课程改革在这一年里基本完成:初中选课走班开始实施,高中国际课程成功完成本土化……
第五年着力创建高效课堂。第六年提出“创建健康型、运动型校园”的口号,“不会抓体育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学校每年定一个主题,并狠抓落实,终于取得突出成效。
这七年,学校一年一个主题,各个主题之间环环相扣,学校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范校长本人就是一个有高度、有风度、有温度的人。首先,有高度,对学校建设方向整体把握,高瞻远瞩,从校训“做豪迈中国人”出发,提出新时期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其次,有风度,不愿将自己神化,拒绝戴高帽子,满腹才华却不盛气凌人。第三是有温度,平易近人,不说大话、空话、套话。经历过跌宕起伏,范胜武始终以站立的姿态,不忘初心,带领21世纪国际学校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