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汉俳在三秦诗坛绚丽绽放

2017-12-20张勃兴

金秋 2017年18期
关键词:赵朴初诗体短诗

◎文/张勃兴

让汉俳在三秦诗坛绚丽绽放

◎文/张勃兴

汉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众多诗体中以中文创作的韵文,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产物。最初只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译,后来才用中文创作,现已被中日两国诗人和学术界所认同。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时,两国就有驿使往来,随着中华文化传入日本,汉诗也逐渐在日本流行。由于深受中国诗词的影响,在日本诗坛出现了俳句诗体,这种短诗,言简意赅,灵动精巧,诙谐滑稽,深受人们喜欢。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1980年5月,中日友好协会首次接待日本以大野林火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他们带来松尾芭蕉与谢芜村、正冈子规等历代俳句大师的名著。当两国诗人欢聚一堂之际,赵朴初先生诗兴大发,参照日本俳句十七音并依照中国传统诗词的声法、韵法、律法等特点,即席赋诗一首:

上忆土岐翁/囊书相赠许相从/遗爱绿荫浓

幽谷发兰馨/上有黄鹂深树鸣/喜气迓俳人

绿荫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于是有人把赵朴初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的“汉俳”两字,作为此类诗体创作之名称。一时间,中国大陆、港澳一些诗人纷纷响应,汉俳初步显示出蓬勃生机和魅力。

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俞平伯在《诗》刊上就曾撰文说:“日本亦有俳句,都是一句成诗。可见诗本不见长短,纯任气声底自然,以为节奏。我认为这种体裁极有创作的必要”,呼吁以中文仿照日本俳句创作新体裁的诗。当时中国诗坛虽一度兴起“短诗热”,一些作家写了一些具有俳句特征的短诗,形式凝练简洁,例如汪静之的《惠的风》,何植三的《农家的草紫》,潘漠华、冯雪峰等人的《春的歌》等,但这些短诗也只能说是受了日本俳句篇幅短小特点的影响,还不能算作是汉语的“俳句”,后来中日诗人交往日益频繁,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了俳句。

1981年4月,中国著名诗人林林和袁鹰应日本俳人协会之邀访问日本,在日本《俳句》杂志上发表《架起俳句与汉俳的桥梁》一文,让“汉俳”这一种韵文体裁开始被日本友人认识。1982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赵朴初、钟敬文等人的数首汉俳作品,在国内诗坛引起注目。

中文是单音节语言,与复音节的日语不同,故汉俳改日本的十七音为十七字,仍分三句,而句子节奏则参照五言和七言体诗,五字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个别的还采用一六式。

无论是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汉俳都有季语(又称季题),即表示季节的词语,但要求没有日本俳句那么严格,季语通常放在首句。自由体又称散体或新诗体,无平仄和押韵规定,可用白话文写作,近似新诗;而格律体则要遵守平仄和押韵,用文言写作,近似词的小令,所以也可视其为一个词牌。

2005年3月23日,中国汉俳学会成立,汉俳出版物增多,还有汉俳专集出版。汉俳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加入,使汉俳成为深受欢迎的体裁之一。

汉俳的特点是:一、体裁短小,可即事即情即景即感成诗,易咏易记,雅俗皆宜。二、抒情为主,体式虽小,但要情长味浓,使人读后深感芳郁酒前,爱不释手。三、措辞纤巧,以言浅意雅为高,情境幽美为佳。四、句子整炼。全诗十七字,三句段。第一句五字为首,第二句七字为腹,第三局五字为尾。五七五谱式,序不可变。五、神韵和谐,一般要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不过也有只在首句与尾句押韵的。

最早用汉俳表达中日源远流长友谊的是温家宝,他于2007年和2010年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日本友好人士时,欣然分别吟咏了所赋两首汉俳:

“春到瑞雪迎,

宾朋齐聚自东瀛,

时代传友情。”

“融冰化春水,

雨过青山分外翠,

大地生葳蕤。”

我省从2014年秋开始开展汉俳的创作活动,是响应著名诗人常法宽老师的倡导。数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开展得不够深入广泛。今年4月常教授病故,为了缅怀他,我们应该把汉俳创作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以实际行动促进汉俳在三秦诗坛绚丽绽放!

猜你喜欢

赵朴初诗体短诗
赵朴初修改陈毅诗词遗稿始末
发挥优势写短诗
关于当前诗体创新的若干断想
经历
刘半农翻译中的陌生化翻译策略
夜晚的天空
短诗(五首)
赵朴初论佛教徒的公民意识
歌德今秋力推赵朴初书法
Christian Concept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