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在初中身体素质课课练中的实验研究
2017-12-20吕青,蔡蕊
吕 青,蔡 蕊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北京 100000)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在初中身体素质课课练中的实验研究
吕 青1,蔡 蕊2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北京 100000)
躯干是介于上肢与下肢的中间环节部分,躯干支柱力量的大小对身体姿态的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安排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激活和动员臀部肌群参与运动,并对运动损伤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训练,忽视身体核心部位的躯干支柱力量练习,这对掌握技术,提高动作质量极为不利,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伤害事故。本研究以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初二年级14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躯干;支柱力量;初中生;课课练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初二年级男生69人和女生73人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表1是实验对象的一般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2016年10月13日—12月12日进行实验。测试时间:前测2016年10月9日,后测2016年12月15日.实验地点:华师一附中朝阳学校田径场。实验安排:实验共进行8周,每周训练4次,每次15~20min。练习内容见表2、表3。测试指标:立定跳、前掷实心球、闭目鹤立、仰卧起坐、十字跳。
1.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18.0软件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法对初中身体素质的影响程度。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前后2组立定跳远成绩对比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的指标之一。经过8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2组实验对象的立定跳远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表4)。实验组立定跳远男生成绩从1.96m提高到2.2m,增长率为3.06%;女生成绩从1.76m提高到1.80m,增长率为2.27%;对照组男生成绩从1.96m提高到1.99m,增长率为1.53%;女生成绩从1.73m提高到1.75m,增长率为1.15%。
实验表明,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使立定跳远成绩提高,且实验组立定跳远男女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检验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2 对照组训练手段一览表
2.2 实验前后2组前抛实心球成绩对比
前掷实心球项目主要反映肩部、腰腹部肌群的爆发力。经过8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2组实验对象的前抛实心球成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实验组男生前抛实心球成绩从7.86m提高到8.92m,增值为1.06m,增长率为13.48%;女生成绩从4.96m提高到5.56m,增值为0.60m,增长率为12.09%;对照组男生成绩从7.63m提高到8.23m,增值为0.60m,增长率为7.86%;女生成绩从5.33m提高到5.6m,增值为0.27m,增长率为5.06%。(表5)
表3 实验组训练手段一览表
表4 实验前后立定跳远变化一览表
表5 实验前后前掷实心球变化一览表
表6 实验前后仰卧起坐变化一览表
实验表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法使前掷实心球成绩明显提高,且实验组男、女生前掷实心球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检验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实验前后2组仰卧起坐成绩对比
仰卧起坐指标主要反映受试者腹肌的力量及耐力力量。经过8周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2组实验对象的仰卧起坐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实验组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从40个/min提高到44个/min,增长率为10%;女生成绩从42个/min提高到43个/min,增长率为2.38%;对照组男生成绩41个/min提高到42个/min,增长率为2.43%;女生成绩从40个/min到40个/min,增长率为0%。(表6)
实验进一步表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法可使仰卧起坐成绩提高,且实验组男、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检验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实验前后2组闭目鹤立成绩的对比分析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闭目鹤立成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实验组闭目鹤立男生成绩从0.58分提高到1.25分,增长率为46.55%;女生成绩从从1.20分提高到1.35分,增长率为18.75%;对照组男生成绩从1分提高到1.04分,增长率为0.06%;女生成绩从从1.24分提高到1.30分,增长率为7.10%。(表7)
实验证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法使闭目鹤立成绩提高,且实验组男、女生闭目鹤立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检验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实验前后2组十字跳成绩对比分析
十字跳是检验身体灵敏性的指标之一,指人体在突然变换环境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身体肌肉各单位的随机变化能力。实验组十字跳男生成绩从28.8次/10s 提高到30.2次/10s ,增长率为4.86%;女生成绩从26.3次/10s提高到26.9次/10s,增长率为2.28%;对照组男生成绩从27.5次/10s提高到27.6次/10s,增长率为0.36%;女生成绩从25.9次/10s提高到26.1次/10s,增长率为0.77%。(表 8)
实验证明,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方法可使十字跳成绩提高,且实验组男、女生十字跳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检验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分析与讨论
3.1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躯干支柱力量可以使人体躯干部位稳定,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它是由肩部、躯干、髋部共同发力,保持身体姿态,有效控制四肢运动。实验表明,经过8周系统训练,2组运动员3项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立定跳远实验组男生增长率为3.06%,女生增长率为2.27%;对照组男生增长率为1.53%,女生增长率为1.15%。前抛实心球实验组男生增长率为13.48%,女生增长率为12.09%;对照组男生增长率为7.86%,女生增长率为5.06%。仰卧起坐实验组男生增长率为10%,女生增长率为2.38%;对照组男生增长率为2.43%,女生增长率为0%。由此可见,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提高3项身体素质是有效果的。其中,实验组立定三级跳远、前抛实心球和仰卧起坐3项身体素质的增值高于对照组。经过分析认为,躯干支柱力量训练是多关节多维度的动作练习,在进行身体肌肉训练的同时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和本体感受,可以尽可能地加快速度、增大强度,从而加大时间负荷。
3.2 躯干支柱力量对身体平衡能力影响分析
实验表明,经过8周系统训练,2组学生闭目鹤立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实验组男生增长率为46.55%,女生增长率为18.75%;对照组男生增长率为0.06%,女生增长率为7.10%。由此可见,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提高闭目鹤立成绩是有效果的。其中,实验组闭目鹤立增值高于对照组。经过分析认为,躯干支柱力量训练能够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为人体提供良好的身体姿态,从而提高全身能量传递效率。
躯干支柱位于人体的中枢,人体动作力量来源即产生于躯干支柱,它也是能量传递的中枢环节。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强调的是集各部位之间的整合、协调发力,强调机体的统一性而非各个部分。核心稳定利于躯干支柱近端固定,为机体有效的能量传递创建基础,躯干支柱力量的稳定性能够加快远端四肢力量传递和动作的质量,提高动力链传递效率;减少因能量泄露引起的远端四肢压力,进而避免四肢出现代偿动作影响动作质量和效果,影响身体姿态控制能力。
表7 实验前后闭目鹤立变化一览表
表8 实验前后十字跳变化一览表
在日常运动员训练员,大多数运动员会忽略深层肌肉、辅助肌群的锻炼,片面的追求“大运动量”和“高强度”训练,单纯的以提高强度与量的方式增强肌肉的横断面积,破坏机体的生理条件制约的平衡关系。对于青少年的训练来说,过早地接触如此的训练极易引发运动损伤的产生,从而造成运动员的早衰。
3.3 2种不同模式课课练对协调能力影响分析
在本实验验中灵活性指标选取了十字跳为测试依据,它能反映出人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实验表明,实验组男生增长率为6.5%, 女生达到2.2%;对照组男生增长率0.3%,女生的提高幅度为0.7%。由此可见,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提高十字跳成绩是有效果的。其中,实验组十字跳增值高于对照组。
4 结 论
4.1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对提高3项身体素质是有效果的。其中,实验组立定三级跳远、前抛实心球和仰卧起坐3项身体素质的增值高于对照组。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引入中学课课练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4.2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有效地提高中学生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为维持身体平衡提供物质保障。
4.3 通过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G807.2
A
1674-151X(2017)20-04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21
投稿日期:2017-08-1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科建设—重点学科—躯干支柱力量训练在中学身体素质课课练中的应用研究。
吕青,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