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7-12-19黄初中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黄初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有效提升了我国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现代化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模块,中学生正处于构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必须落实好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使學生明确个人的义务与权利,在遵纪守法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240-01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建设法治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纵观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成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等。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当前中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以下笔者展开论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道德体现了个体的素养,法律属于道德的底线。在道德与法治的约束下,我国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的发展。青少年是促进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元的价值观,某些负面的价值观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了一定影响,由此可见,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引导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三观刚刚开始构建,教师必须把握这一关键时期,使学生主动抵制不良诱惑。纵观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可以发现,教材内容已经涵盖了道德与法律,但是仅依赖教材难以满足现代化人才需求,教师应就教材案例进行延伸,开拓初中生的视野。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面临很多困境,笔者梳理了下列几点:缺乏教师资源,我国东西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西部较偏远的地区缺乏专业的思品教师,学生未能及时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或者某些思品教师缺乏完善的法律认知体系,在教学期间难以讲解准确的法律知识,不利于开展学校的守法教学活动;思品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但是我国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课程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譬如教材内容相对落后,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难以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协调。根据相关数据调研显示,我国开展的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都以教材为落脚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为“灌输式”,也不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中,为了使初中生树立法制观念,教师必须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增进师生间的距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传授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与法律教育并非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课下也可以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充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后,教师应与其进行密切交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负面情绪,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解决对策,使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贯穿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2.运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增强初中生对课程的喜爱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章节目标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譬如在“走进新的学习生活”单元中,第一课为“我是中学生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刚刚进入中学时候的心理感受”,为班级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随后让学生交流“如何更好的适应中学生活”、“学习的意义是什么”等,使学生在踊跃发言的过程中交流个人观点,这一环节能使学生吸收课堂知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态度等,在今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微信群、QQ群等与家长保持联系,同时向家长讲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跟子女阐述道德与法治知识。其次,翻转课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丰富的影像资料中能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爱。

3.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小组的形式划分班级。譬如在“人生自强少年始”的课程中,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自信、自主、自强。由于章节内容相对繁多,为了避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可以提前设计课程问题,同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问题讨论,包括如何增强自信、为什么要培养自主意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独立的人等。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在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当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探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也能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喜爱。由于初中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活动或者竞赛活动,不断活跃课堂气氛。譬如“老人摔倒是否该搀扶”是当前社会争议性较强的课题,教师可以把班级划分为正方与反方,学生根据个人认知自主选择正反方,随后由双反说出各自的观点。当双方激烈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分别总结双方的观点,并且向学生讲解应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当他人遇到困难时需要尽个人的力量进行帮助,但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融合了生活实例,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参与课程活动中,达到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也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认知理念,也能使教师掌握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而实施针对性较强的解决对策。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而且学生能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个人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中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改革教学模式,在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中学生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彦.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2017(8):226-226.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14(4):96-96.

[3]陈均武.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神州,2017(8):53-53.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