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捕捉与利用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
2017-12-19房丽娜
房丽娜
【摘要】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忽略或盲目追求课堂生成而造成语文课失衡、肤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正确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才能求得精彩的“生成”课堂。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捕捉和利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3-02
“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教師精心设计的教学手段,师生的互动对话,甚至一个表情、动作,都可以触发并生成教学资源。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去捕捉和利用生成性资源呢?我认为要根据学情与文本特点,大胆取舍。善于观察课堂、细心倾听、以学促教、大胆调整思路、授人以渔是重要途径。
一、善于观察,因势利导
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我要求学生小组品味描写作者心路历程的语句,大家都在认真参与讨论,我发现一名女生似乎在看别的书,她虽然也参与,但却看别的资料。我本想批评,但我还是轻轻走到她面前,才发现她原来在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他们小组的同学告诉我,她对海伦·凯勒的心路理解非常透彻,因为她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小组展示环节开始了,她的发言,获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我借此机会表扬了她热爱阅读,因为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很多同学不重视名著阅读,优秀同学也是粗略阅读。此后,很多同学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班内掀起了阅读名著的热潮。这节课,我庆幸自己没有鲁莽伤害一个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她,让我一直头疼的名著阅读得到了解决。
作为教师,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用欣赏的眼光激励他们,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让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
二、学会倾听、教学相长
倾听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它的意义不仅是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在教学《河中石兽》一文中,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有同学提出: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吗?其中讲的道理是正确的吗?
听到这个问题时有些学生大笑,有些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指指点点。
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这两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鬼狐怪谈、奇闻轶事,其中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这说明:不必把这则故事当作真实的事件,而重在把握“不可据理臆断”这一寓意。
课后,我反思到:当学生思维“活”起来、“动”起来时,我们必须学会倾听。教师只有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思维的障碍在何处,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三、以学促教、柳暗花明
很多情况下,课堂上学生不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截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奇怪想法”,是在挑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智慧。
学习《卖油翁》,我引导学生:与技艺高超、骄矜暴躁的陈尧咨相比,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气闲神定的智者。有位同学立刻反驳到:“我不这样认为,卖油翁酌油之技只是手熟而已,不能和高超的箭法媲美,射箭还要有过人的意志、超常的悟性等。我感觉分析文章,不能一味地批判陈尧咨。”许多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我提问:作者塑造卖油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经过大家的一起研讨,得出结论:卖油翁在文中是以一名说教者的身份出现的,作者将他设为“卖油翁”而不是“卖油郎”,借卖油翁之言行批评陈尧咨一类人的品行,不管多大本领,做人都要低调内敛。
课堂中时常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我们能积极捕捉其中的有利因素,跳出“教学预设”教语文,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以学促教,根据课堂的突发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整,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意外惊喜。
四、变换思路,调整策略
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及时变换教学思路,重新调整教学策略。
学校刚进行了班歌比赛颁奖仪式,同学们精心排练,但名次不理想,走进教室,凝重沉闷的气氛让人压抑。这节语文课我本来安排学习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让学生在轻松诙谐幽默的学习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
看到学生低沉失落的表情,我想应该调整我的教学计划,我说: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随笔训练吧,以“班歌比赛”为话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批阅时发现:这次学生的随笔内容充实,主题积极向上,情感真挚,一改往日空洞贫乏、没有真情实感的弊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思想、行为“节外生枝”,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程序时,教师应该趁机调整教学思路,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五、授人以“渔”,一箭多雕
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后的放手。
学习《皇帝的新装》,因为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就让班级自行选定导演、演员,自分角色,排课本剧。表演结束,其他同学针对表演进行评价,并请主要演员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人物的认识,并用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通过课本剧这一形式,既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揣摩人物形象,又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箭多雕。
在这堂课中,课堂不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学生不再是“沉默的羔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崭新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的课堂资源不断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叶谰教授也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并超越文本,捕捉生成的美丽,演绎灵动的课堂,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机勃勃、充满激情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程秀丽.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文理导航(上旬),2012年04期.
[2]安建中,吴学芳.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问题及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05年0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