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傲慢与偏见》的双译本赏析

2017-12-19陈颖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单身汉贝内特傲慢与偏见

陈颖

【摘要】本文从美学角度对《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章进行分析和鉴赏。通过双译本的平行对比分析,阐述两种译文在用词、句子选择和语篇构建等方面再现原文语言之美的优缺点。

【关键词】译文赏析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之美

1.语言之美。

(1)意境美。本文开篇并没有对历史背景或是乡村景象的描写和渲染,但是从贝内特夫妇的对话中不难发现当时英国是一个男权主义社会。女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婚姻是关键。家长们为帮女儿找到有钱的女婿到处打探消息。

(2)节奏美。贝内特夫妇对话对比强烈,情绪反差很大。话语的长短对比和大量运用语气词,使原文节奏快慢交错。

(3)语义美。每次提到丈夫时均为“Mr. Bennet”,提到太太时则不是“Mrs. Bennet”,要么以“his lady”或“his wife”或“she”来指代,要么根本就不提,进一步突出了男女地位有别的社会语境。

(4)修辞美。本章在贝内特先生言语中还始终贯穿一大讽刺。表面上看贝内特先生对于妻子的话题并不感兴趣,其实则不然,他一步步诱导着妻子将这个消息从头到尾的倒出。

(5)错综美。开头一个荒谬无稽的真理,似乎严肃而庄重,而下面却是夫妻间急迫攀亲嫁女极具讽刺的对话,可笑而滑稽。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中是体现了一种错综之美。

2.形象之美。

(1)绘画美。文章虽然没有关于当时乡村生活的描写和社会背景的介绍,但是从两夫妻的对话中却能窥见18世纪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一生追求的焦点。

(2)形象美。从第一章贝内特夫妇的对话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贝内特夫妇形象饱满,个性鲜明。贝先生不苟言笑,好冷嘲热讽;贝太太性子急,好打听,见识浅薄又咋咋呼呼。

3.感情之美。本文选取原著的第一章,就孙致礼和王科一的译文进行平行文本的分析与赏析。对比两人译文在忠实原文内容基础上再现文本美学价值上的优缺点。

(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王: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孙: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赏析:两个译文都本能的将句子的语序进行的调换,看似是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却没有反应出作者要达到的反讽的效果,使得译文趋于平淡。笔者认为不妨保留原文语序,虽然可能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但是这样恰恰会产生一种陌生的反差,再现原作的反讽效果。

(2) “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王:有一天,班納特太太对她的丈夫说:“我的好老爷……”

孙:“亲爱的贝纳特先生,”一天,贝纳特太太对丈夫说……

赏析:此处的称呼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男尊女卑。王的译文注意到了这一点,采用归化的手法把“My dear Mr. Bennet”译成老爷,但是这样中国读者可能误认为原著作者是中国人。孙的译文看上去的直译但是也体现了这种尊卑的关系,所以更好的再现了原文。

(3)“Is he married or single?”

王:“有太太的呢,还是个单身汉?”

孙:“成亲了还是单身?”

赏析:对应贝太太的长句,这句是不温不火的贝先生的短句。他明明好奇的想知道又装作很严肃。显然王的译文好像少了这种味道。孙的译文与原文更加匹配。

(4) “Only think what an establishment it would be for one of them.”

王:“只请你想一想,她们不论哪一个,要是攀上了这样一个人家,该多么好。”

孙:“请你想一想,她们谁要是嫁给他,那会是多好的一门亲事。”

赏析:这句话出自贝夫人之口,她那慌慌张张,一惊一乍迫切地希望攀上这门亲事的形象通过一个感叹句表达的栩栩如生。王用了四小句进行翻译,孙用了三小句进行翻译。两位译者都充分考虑了人物形象的再现。王的译文节奏更能突显人物形象,要略胜一筹。

(5)“Indeed you must go, for it will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visit him, if you do not.”

王:“你的确应该去一次,要是你不去,叫我们怎么去。”

孙:“你真应该去一次,要不然,我们母女就没法去见他了。”

赏析:这是一句反映当时英国乡村风俗的一句话。从中能看出,在当时如果家庭的男主人不去拜访刚来的邻居,家中其他人是不能先去拜访的。孙的译文把这种历史背景交代的更加清楚,而王的译文却有些模糊甚至有些歧义。

(6) 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

王: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

孙: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

赏析:这两段是对贝内特夫妇形象的集中描写。王的译文和孙的译文都采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用来修饰贝夫人,生动形象而且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但是从细微的遣词造句来看,孙的译文更加准确。像孙的“孤陋寡闻”较王的“不学无术”更加符合人物的形象,在忠实原文方面更加精准。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单身汉贝内特傲慢与偏见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冰上舞蹈搭档
幻想和希望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一个诺贝尔奖梦想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