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一切学生,请科学地爱

2017-12-19黄立玲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南风威尔刺猬

黄立玲

自从1995年从教以来,我便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深爱着教师这个岗位,也能算得上是一位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但这些年来,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困惑:为什么我不能好好去爱每一个学生,更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

今年暑假,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拜读了辽宁师范大学孙媛教授所著的《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其中刺猬效应、破窗效应、威尔德效应、淬火效应及南风效应这五大效应,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不禁反复研磨,似乎也算是找到了答案。

刺猬效应

一直以来,我似乎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里所谓的好,是指脾气好,从不打骂或严厉地批评学生。这也导致了他们中的一些在犯这样那样的小错误时,还有恃无恐,觉得无妨。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距离产生美,这五个平凡却精炼的字,无疑是一盏指明灯。刺猬效应,顾名思义,就是在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一定的“心理距离效应”,老师和学生应“亲密有间”,摆正位置。这样,既可避免因过于高高在上,而无法卸下学生的防备与紧张,又可以在与孩子们交朋友的同时,保证教学管理中不丧失原则。

破窗效应

当一个班级或一些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管理制止,防微杜渐,及时修补各种破窗。而我以往总觉得并非每个学生都是可琢之玉。那些实在不要学的,也只能忍痛放手。殊不知,这样的学生多了,便是一个小的团体,会渐渐滋生不良风气,班级就会越来越难管理,破窗效应也由此而来。想想那个可怜的美国人,仅仅因为没有及时修理一块掉落的篱笆,一个月假期后,整座别墅便被拆的七零八落。如若我们也对班级部分小分子放任自流,那么即便是亡羊补牢,也是为时过晚了。

威尔德效应和淬火效应

针对学生中的不良行为或习惯,教师应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抄作业,或许是因为来不及、不会做,还是生病了等等,教师应耐心弄清原因,而不应胡乱判罚,甚至一棍子打死,使用罚抄,停课等手段,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不喜,老师也不乐。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在我早期的任教生涯中,就曾出现过一次手机风波。那时我正巧带着一个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并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我和这个班的学生也一直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在临近期终考试的一个月里,班级里课上玩手机的学生逐渐多了起来。为了配合班主任工作,我下定决心做一回黑脸包公,看见孩子在课堂上玩手机,便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没收,不给学生任何解释和改正的机会。两个手机没收以后,我和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关系急剧恶化,他们在毕业后来看望本学科的高一老师,对我甚至是视而不见,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我一向和学生都处的很好,很受学生的爱戴,这次怎么了?我颇有些委屈。

现在想来,我当时确实是错了,学生玩手机可以有多種原因,他们本来基础就较为薄弱,而我非但没有及时意识到,还自以为是为他们好,课堂上老是拿一些各地的模拟卷来考他们,导致一部分人已经丧失了对高考的信心,自然只能玩手机来逃避现实。除此之外,当时玩手机的风潮正在学生中兴起,他们肯定也是控制不住,这时候,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去疏导,而不是一味地围追堵截。而且买一个手机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就这样被自己信任喜爱的老师无情的没收,不谈家庭经济情况,就想想孩子们的心理落差,那该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啊!根据威尔德效应,假如当时我能像朋友一样,跟他们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聊聊玩手机的危害,再通过反复思考,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许事情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这也就是所谓的,“科学”的,去爱孩子。

南风效应

最后,要想科学地去爱所有学生,还应遵循南风效应,始终牢牢记住:温暖的南风远强于刺骨的北风,和煦的关怀比严厉的批评更能打动孩子们的心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坚持用温和的方法对待学生。陶行知的“四块糖”,一块比一块更能打动学生,正能起到以德服人的良好作用。

我想,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我仍然是那个亲切和蔼的老师,但也一定注意与学生保持刺猬取暖的距离;我依然会指正孩子们的不当举措,但当发现学生中有大面积“破窗”的苗头时,我也会及时刮起温暖的南风,将每一个孩子都推回正轨;师道尊严固然是正理,但我同时时刻不忘兜里揣着“四块糖”,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弯下腰去和孩子们有效沟通。这样科学的爱定会让我们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科学的去爱一切学生,收获的定是孩子们纯粹热烈的情谊。

猜你喜欢

南风威尔刺猬
南风颂
威尔森林的骗子大叔
最佳男演员:威尔·史密斯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南风易逝,醉沉年
↓点灯——派威尔(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