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2017-12-19王一寒

商情 2017年41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王一寒

[摘要]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英语恰当准确进行表达、与人沟通,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对其正确的进行英语输出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得体语言的定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得体语言的积极作用,主要包含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促进学生语言习得这两方面;最后,针对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教学语言及表达单一、语言不规范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帮助教师能够更好的进行英语语言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用能力;语用意识

人么进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语言恰当准确进行表达、与人沟通,进而提高交际能力。语用能力作为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其的培养是语言学习中关键问题。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运用英语的能力较低,明显与其语言能力不符。这种情况的产生于我国语言教学观念与模式有着很大关系。基于此,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相关内容及语用能力培养方式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效率与效果。

一、概述

现阶段,关于“英语语言的得体性”相关研究一般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的问题主要包含:怎样帮助学生学到得体的语言:英语学习者如何运用得体语言:语言教學中怎样培养学生跨文化交往的能力(林大津,谢朝群,2005);中国式英语应当怎样符合跨文化交流中的用语标准(韩跃勤,2006)等。但是,却忽略语言教学中另一关键群体——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即使存在少量的文章对教师语言得体性问题进行分析,但是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没有提及教师语言得体性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解决建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有利工具。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一个沟通交流工具,在教授过程中,应当用其最原本的语言形式来表现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总,应当注重语言的得体性,注意对用语进行一定控制。

二、得体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也是教师用来传播文化的媒介。得体的语言,除了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一)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语言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运用得当,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在英语教学中,得体的教师语言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正如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语言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讲授课堂知识时运用得体的语言,在评价学生时,也需要使用得体的语言。好的评价能让学生积极靠近老师,积极思考,勤奋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相反,不恰当的语言则会让学生心生厌感,打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予以鼓励,如使用“Good”,“Welldone”,“Nicegoing”,“Excellent”,这些语言会让学生热情高涨,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并不都是完全正确或完美的。如果学生的回答有一些出入或是完全不搭题,教师的语言在这时就要起到得体的评价学生的作用了。“Youarestupid?,Stop,youransweriswrong”等这些评价是不恰当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最好的评价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出亮点,加以肯定之后,再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思考。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它更是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Anton,1999)。社会互动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所以交际成为了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意义协商,思想表达的平台。在交流中,由于思维模式、语言习惯,词汇量和语法结构掌握的不同等因素,学生对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在文化背景,语音,词义,句法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得体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是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要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经过国内学者的多次语用能力测试和分析证明: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明显滞后于语言能力。学生语用能力差的问题与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直接相关。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只是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语用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忽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根据Kasper(1997)的研究,外语学习者有必要学习一些因文化、种族而异的语用规范,教学干预不仅有助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习得,甚至是必须的,而且二语语用具有可教性。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主、客观特点,从以下几点着手,采取可行的方法措施培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旨在提高语用意识的活动使学生获得语用语言信息和社交语用信息。比如,赞扬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功能,有哪些合适的赞扬话题,以怎样的模式提出和接受。从各种口语或书面语料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特定的语用特征,这些语料可以是本族语者的“课堂做客者”,也可以是真实交际的录像,故事片以及各种虚拟和非虚拟的书面和视听材料。教学中可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任务,它们可以是社交语用任务或语用语言任务。以感谢为例,社交语用任务可以是观察英语本族语者在什么条件下表达感谢(什么时候,出于对什么样的商品或服务)。这样的观察可以视学生人数和可供利用的时间而定夺究竟采用开放式还是计划性的方式。开放式观察可以任由学生判别哪些可能是重要的语境因素。而计划性的观察是给学生提供一张具体标示出学生要留心观察的一些类别的表格,例如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熟悉程度,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人付出的代价,在何种程度该人不得不提供商品或服务。而语用语言任务是关注通过什么样的策略和语言手段达到感谢——使用何种客套语,表达感谢使用了哪些辅助方法,比如对给予者所花的心思或对收到的礼物表达高兴之情,就礼物方面提出询问等等。最后,通过研究各种语境下的各种表达感谢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社会语用和语用语言层面结合起来。同样通过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输入的相关特点,这些观察任务有助于学生将语言形式、语用功能、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它们的文化意义一一联系起来,因此能引导学生注意到发展语用能力所需的信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观自觉性的发挥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提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开展中英文化背景下的语用比较

跨文化语用比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从语言形式上、社会语境、语用原则上和文化根源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从而使学生注意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的差异性,从而有效习得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赞扬为例,英汉存在不少差异。首先差异存在于赞扬谁的方面。在说英语的国家中,一个人可以赞扬自己的家人,所以听到一个说英语的妇女夸赞她的丈夫工作多么勤奋事业如何成功不足为奇。同样她也可能会夸耀自己的孩子,说他们功课优秀,参加活动积极等。而在中国这会被认为是“爱炫耀自己”。中国人一般不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家人,中国人崇尚谦逊。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的家庭就是自己的延伸,在别人面前对待家庭成员如同对待他们自己。如果他们认为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不好,那么贊扬家庭成员也不好。然而,西方人很直率。如果一个人真的认为自己或家人表现出色,那么在与别人谈话时就会实话实说。这种文化差异源自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差别。个人主义文化鼓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人、物、看法。而这些标准是在他所处的文化影响下产生的。这种文化提倡人们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从众为上。所以谦虚、不标榜自己就变成了交际准则。此外,英汉民族在赞扬什么方面也有差异。讲英语的男士夸奖女士漂亮司空见惯,因为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在西方国家盛行,追求爱和被爱被认为是人的天性,有魅力是赢得异性爱的一种资本。但是在中国谈论女性的美貌是个忌讳话题。因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思想大行其道。这种传统文化仍然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所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一般人不去赞扬女性有魅力。另外,英汉民族在对称赞语的如何应答上也存在

显著的差异。按照Leech(1983)的“礼貌”准则,人们在谈话中遵循礼貌原则,其中包括“一致准则”和“谦虚准则”。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往往同意对方的恭维内容,是受“一致准则”的影响,也是合作原则中以“质的准则”为上,而中国人倾向于谦虚,将对自己的赞扬降到最小的程度,这也是受“谦虚准则”或“贬己尊人”(顾日国,1992)准则的约束。

(三)将语法教学和语用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正如Thomas(1983)指出,语用语言失误可以在语法教学中得以纠正,因为某些语法形式具有一定的语用涵义。因此某些可教的语用知识就可以列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讲情态动词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讲语法结构时,可以简要介绍一下不同句法结构表达的言语行为,让学生了解疑问句并非都表示“询问”。陈述句也可表示“请求”、“命令”、“劝告”等。因此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将知识与语用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既能掌握正确的语法要领,而且能领会不同的话语基于不同的社会权势关系、熟悉程度和所执行的任务等因素需要,动态地调整语言形式和语言策略以实现各自的语用功能。以实施要求他人接听电话的请求为例,下面就有多种表达方式,究竞选择哪一种语言形式,就需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语境因素。

(1)Answer the phone,

(2)1want youto answerthe phone,

(3)Will you answer the phone?

(4)Can you answerthe phone?

(5)Wouldyou mind answering the phone?

(6)Could you possibly anSWer the phone?

分析以上例句不难发现,句子表达意思的间接性越来越大,因而总的来说其礼貌程度也是呈递增趋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并非越间接的语句礼貌程度就越高,或者说越得体。如果是熟悉的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可以用例句(1)或是(2),上司对雇员也完全可用例句(1)或(2)。但是,如果是对关系比较陌生的人,或者是下级对上级,用例句(1)或(2)就显得不那么礼貌和得体了,这时候更应该使用例句(5)或(6)的表达方式。

四、结语

要在深度上推进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中的根本目标。我国教学界对学生英语能力滞后问题应给予充分重视,积极思考对策,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紧密关注及反思学生的语用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语用能力培养的理念,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加大跨文化背景的语用比较,切实地将英语教学与语用知识结合起来,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合格的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