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7-12-19宋光桃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林业人才培养高职

宋光桃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林业体系建设的不断跟进,林业相关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建设开始广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培养林业人才,为林业体系建设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成为当前众多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分析了林业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接着对林业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探讨了如何构建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9.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84-02

林业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项产业,同时也是一项公益事业,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保护系统,是我国林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为我国各行业领域输送技术人才,其重点在于培养各专业人才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即职业技术水平。因此,对于林业高职人才而言,就是要为林业体系的建设贡献职业技术力量,从技术入手,推动我国林业发展。

一、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

1.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动力

林业对于我国的生态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益事业,所以林业无论是在生态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对于林业高职人才有效地进行培养,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因为无论是林木的种植还是林业的经营管理都需要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而为了进一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通过高职教育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同时又掌握了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合理地对于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应用,能够为林业生产、管理以及服务一线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有效地推动现代林业发展。

2.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进行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还需要有效地培养其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技能应用在生产实践之中,所以要想更加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而通过采用更加科学的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使得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进一步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改革。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至關重要,只有合理地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加以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而通过对于这些优秀人才的培养,又能够有效地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加以优化,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有效地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难题

1.生源难题

生源难题是林业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国的林业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导致许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对这种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高职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也没有认识到林业高职具体的内容的是什么。所以正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许多林业高职院校存在着招生难的情况,很多高职院校往往不能够招到足够的学生,同时即使是招到了足够的学生,这些生源的质量也相对较差,所以对于林业高职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大多数的生源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也就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要想使得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地优化,首先必须要解决生源难题。

2.实践难题

许多林业高职院校在对于林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实践难的问题,由于林业教学较为特殊,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但是许多林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实践基地也不够稳固,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但是实践教学又是林业人才培养的一个基本途径,如果脱离了实践,将对于林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严重的影响。许多林业高职院校往往只是在校内设有实践基地,但是校内实践基地同校外实践基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学生在开始工作之后,所需要接触的也是实际的林地,所以校外实践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林业高职院校不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对于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造成严重的影响。

3.人才难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招聘教师的门槛都很低,导致很多高职教师的学历偏低、职称也不高,甚至在部分高职院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比例都很小。由此一来,就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理论功底不扎实。不难想到,这样的教师队伍素质,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仅如此,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而外,很多进入院校任职的教师甚至没有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出现与时代脱节的现象,又如何能够教授紧跟时代步伐的林业高职人才呢?这样的人才难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想要构建良好的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教学本身入手,而对于技术型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因此,本文认为要重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同时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实训基地的建设也不可忽视。具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教学实训、阶段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产学合作、顶岗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板块,对于这些板块内容的安排、设计和组合,要慎重考虑,结合实际,致力于提升林业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言,要根据学校的经费条件以及专业的实训要求,规划和设计好实训基地的建设,既要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利于研发活动的开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师资培训活动的开设。

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课程教学体系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要从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出发,要在教学安排上突显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从而在本质上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的标准,高职人才培养中,应当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既要抓牢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鼓励学生尽早取得相关职业证书,提高自己的就业水平。除此之外,在林业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建设,高职人才培养更重视校企合作,因此本文认为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较好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人才的对口输送,同时也更利于企业职工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能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更直接、更紧密、更互惠的合作关系及利益关系。最后,学校应当突出重点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与顶岗实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质量保障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教学规模以及未来的教学发展规划来科学确定专业教师的数量以及教师的专业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进入高校,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邀请骨干教师或行业精英到校进行指导和教学,鼓励并支持在校教师到外校或企业中进行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同时适当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从而全方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提高人才质量保障方面,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进行执行和审查,以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指标,促使学院及教师按照教学制度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能够确保学校输送人才的职业技术水平,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当中就要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重点关注企业的参与度,包括与企业合作的频次、合作的深度等等,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自我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应当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数据分析的报告、实践结果的反馈、自我检测修正的分析等等,由此既可以作为教学考核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自我要求和监督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高职人才培养不仅是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目前林业高职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实践、生源、教育体系、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莹.探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全面培养模式——以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1):103-105.

[2]邓云莉.林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素质教育途径的研究[J].职业技术,2017,16(3):35-36.

[3]王琳,王晶.服务“森林云南”建设的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6,(1):154-156.

猜你喜欢

林业人才培养高职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