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优效课堂”初探
2017-12-19王颖尹小艳渠计兰
王颖+尹小艳+渠计兰
【摘要】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如何能使职业院校的课堂真正成为“优效课堂”,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的“优质”和学生“学”的“高效”,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应遵循的原则,介绍了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该法的步骤及案例。
【关键词】职业院校;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计算机专业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08-01
一、职业院校的学情分析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困惑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放开和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的学生呈现多元化,学生入校门槛较低,行为习惯较差。虽有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是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欠缺,再加上我国专升本和对口本科录取率较低,也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职业教育被看成是弱势人群的教育,据相关研究证实,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整体家庭背景都处于弱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多来自于农村或者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多从事农业或者外出打工。这些家庭在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上均处于弱势地位,势必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喜欢动手,却缺乏理论功底和思考能力,计算机课程优效教学程度不高。而且计算机专业课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知识连续性强,较难理解,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不仅不会被学生所接受,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引发厌学、弃学等情况。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分组原则
计算机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小组间的互助性学习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分组原则按照小组成员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个性特点、男女生性别比例,并结合实训室的计算机数量等方面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有差异,更强调互补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所强调的同质性,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合作性异质学习团体,每组6-8人为宜。每学期调整一次小组成员,让学生有更宽的交流空间。同时,各个小组之间又相对均衡,具有同质性。这样,组内异质就为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计算机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课程的整体设计。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课程应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計算机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学习能力、社会需求等对本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撰写导学案,确定小组任务,制定课程实施计划、精心设计问题、设定拓展练习内容,准备小组展示环节。只有针对课程进行合理、正确的整体设计,才能“教”的“优质”,学生才能“学”的“高效”。
(2)课堂合作学习。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或者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还有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优效学习的最好方式。
计算机课程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通用账户把老师设计的小组任务下载到各自的电脑上,并查看上次学习任务老师给出的评价。获悉学习任务之后,各小组成员按照教学材料展开分析、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长具有小组活动组织、管理、分配、协调的权利,并督促本小组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发现问题,相互讨论,当解决方法有分歧或者不确定时及时告诉老师,老师及时进行点拨、反馈、升华,最后各小组成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分享给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小组合作评价。任务完成之后,展示学生的成果,先让学生自评,再小组间互评,便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评出制作最优秀的作品及小组,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只鼓励学生个体的形式,要注意点和面的结合,既要表扬制作设计较为优秀的同学,更要面向小组的合作性鼓励,表扬团结协作较好的小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标准,以个人提高分来计算小组成员的进步,当然还要点评一下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改进的地方。评价角度是多维度的,从多方面发现学生或小组的亮点,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操作给予肯定,这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秘诀。这种方式使每名学生既是个体,也是小组的组员,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实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推动全体学生合作达标,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效”。
三、计算机专业课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和调控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过多地干预学生,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但这并不是否定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代表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不参与也不需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了,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合作之初,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等各方面情况,充分做好分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选拔并培训小组长,制定小组口号和目标,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并进行培训,认真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当学生学习观点冲突时,及时引导点拨;当学生合作激情不高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方法。还要特别关注合作学习小组后期建设,唯其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顺利且富有实效地运用。因此,教师绝不能忽视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调控引导作用。
2.明确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的关系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开展的小组合作如无源之水。因此,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个体充分独立自主学习的补充和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独立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师生提出有价值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独立自主学习思考有价值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教师在构建优效课堂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学生个体充分独立自主学习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达到和谐统一,实现组内组间生生思维共振,以提高集体智慧的有效性,不能因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个体的充分独立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参考文献
[1]袁丽英,对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模式的探讨.职教通讯.2013,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