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

2017-12-19王斯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职业教育影响因素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对某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找到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探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突破口。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25-02

2000年,我国与美国Intel公司共同开展了“未来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当时,这个项目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之后逐渐延伸到各大高校,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革命。现如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比例失衡;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优质资源短缺;缺乏顶层设计,各自为营,很难形成合力[1]。面对这些问题,笔者选取了某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以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调研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与意识、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影响因素、意见和建议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一)信息化教学态度与意识

图1中可以看到已经有许多教师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占到了问卷人数的70.5%。

图2显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看法不一。

图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高教学效率、使内容形象丰富及激发学习兴趣等。

(二)信息化教学工具及资源的使用情况

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下载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信息发布工具、图像处理工具、音频编辑工具、视频编辑工具及辅教辅学工具等。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工具的熟悉程度如图4所示。

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掌握了诸如PPT等基本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但对这些工具的熟悉程度也基本停留在表浅功能的使用上;而对图像、音频和视频编辑工具不太熟悉。

以上调查数据虽不能完全代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状况,但也能从侧面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见一斑。

二、有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滞后,激励考核体制缺失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各高校也将信息化教学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这种重视大多体现在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信息化竞赛,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层面,而对于日常教学,虽然校方也三令五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然而却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监控、考核及评价机制。体制缺位,致使教师缺乏参与及创新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二)缺乏统筹,资源建设失衡

建立系统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保障。然而,受经费、招生规模及基建设施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大院校不得不改变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方案和进程。信息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资源利用不均衡。硬件的缺失、条件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成效甚微,师资建设针对性不强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作为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2]。我国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视程度之高由此可见。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并没有如预期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技术,轻适用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在教育领域推广,致使许多教师迷失在各种新技术的培训学习中,被技术左右,追求新、奇、特的信息手段,缺乏教学内涵整合。学习新技术,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活化知识结构、简化教学内容。优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不在于技术的高、精、尖,而在于技术的应用是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求。

2.消极的意识态度

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推广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存有消极应付或排斥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的主要来源:一是,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开展信息化教学探索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以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驾轻就熟,不愿意改变;三是,诸如PPT等基本教学工具,大多数教师也只发挥了其功能的十之一二,而那些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信息化工具,他们根本分身无暇。鉴于此,他们对待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态度自然是能避则避,避之不及就消极应付。

3.缺乏针对性

不论多么科学的教学理念、多么先进的教学技术,都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分析受教者行为习惯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作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不分场合、不问学情,滥用信息技术,不仅不能体现信息化的价值,还会适得其反。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途径

(一)以政策保障信息化深入开展

政策是教学信息化深入开展的有效保障。各级教育机构及单位应当以政策倾斜或资金扶持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二)以有效的资源统筹信息化教学建设

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认识到了环境设施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导致硬件设施重复建设或建设过剩;有效资源短缺、专业资源匮乏等突出问题。资源建设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这就要求各院校在持续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整合已有信息化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以过硬的队伍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护航

教师驾驭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对学生素质培养及能力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不是以视频取代教师,不是以科技手段堆砌来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要有能将信息化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能力。因此,在加大资源建设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师资能力的培养:第一,加大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宣传,普及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第二,组织座谈调研,查找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培训交流,共享优秀教学案例;第三,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以赛促提高。

(四)以学情分析筑牢信息化教学根基

古有孔子育人“因材施教”。每个人获取知识技能的方式方法、进程速度、兴趣偏好都会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好的教育不可能模式化。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设计开放性的主题,拓宽学习空间,选择适合学习对象认知习惯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四、结语

教育的持續性决定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职教改革思路,创新职教理念,充实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信息化朝着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迈进。

参考文献

[1]王珠珠、曾海军、刘雍潜、江新、李龙、冯秀琪、赵国栋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2]陈琳,陈耀华,乔灿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局之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新发展——201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38-145.

作者简介:王斯蕾(1980-),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职业教育影响因素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