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kV柔性直流系统单极大量子模块瞬间旁路跳闸分析
2017-12-19熊旭
熊旭
摘 要:文章以2017年09月20日厦门±320kV柔性直流系统单极瞬间同时过多子模块旁路,造成±320kV单极柔直系统跳闸事件为例,对±320kV柔性直流系统单极瞬间同时过多子模块旁路原因做了分析,并得出处理结论。
关键词:±320kV柔性直流系统;子模块旁路;系统跳闸
中图分类号:TM7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5-0179-02
厦门±320kV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真双极接线、电压和容量双创国际之最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是2015年国家电网的重点科技示范工程,其换流阀的运行工况、旁路及故障原因分析、整改策略,对柔性直流系统的发展,提供工程实际应用不可或缺的数据和运行经验。
1 事件过程现象
1.1 换流阀监控主机报文
2017年09月20日23时36分32秒,鹭岛±320kV换流站极I阀监控主机报文弹出:“SM旁路过多故障”“阀控请求跳闸”。阀监控主机监视界面显示:极IC相下桥臂子模块总旁路数20个;极IC相下桥臂:#1阀塔中间层子模块28、30、31、32、35、36、38、40、41、42、44、45、46、47、48旁路,#1閥塔顶层子模块49、50、52、53、54旁路。(除子模块28,其余均为本次旁路)旁路数超过冗余(16个),阀控请求跳闸,极Ⅰ跳闸过程中200MW功率转移至极Ⅱ,无负荷损失。
1.2 OWS监控后台事件报文
2 现场设备检查情况
2.1 现场一次设备检查
#1阀塔顶层子模块54爆裂(图1、图3)下封板脱落,掉落至#1阀塔中间层(图2)。子模块框架底面平台上均为IGBT模块内部的硅胶物质、破碎的封装外壳以及破碎的驱动适配板。上管IGBT和下管IGBT模块均只剩余基板,基板上的芯片均已损坏,且芯片的焊接引出线均被爆炸力拉断,母排均已变形。
在#1阀塔中间层子模块30(在子模块54正下方)外壳(图2)和#1阀塔顶层子模块54处的均压环上均发现放电痕迹,下封板脱落两头有放电灼伤痕迹。现场地板上留有IGBT爆裂碎片。该子模块的IGBT发生炸裂,但防爆板并未严重变形,支路水管完好,未漏水。(见图4)。
检查发现爆裂子模块54内部两个IGBT模子模块附近的均压环、其正下方的子模块及下封板上有烧灼的痕迹,如图5-图7所示。
2.2 二次设备检查
对极Ⅰ二次设备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现象。
3 对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3.1 南瑞控保波形分析
故障闭锁跳闸前极Ⅰ网侧电流、桥臂电流波形见图8。在系统跳闸前,极Ⅰ网侧电流、桥臂电流波形有变化现象,经分析是因为同时发生闪络的模块数过多,无法满足当时调制波需要投入的子模块数量,导致桥臂电压不平衡引成环流造成。
3.2 阀控动作行为分析
从图9可以看出C相下桥臂共旁路子模块20个(黑色圆圈),超过一个桥臂子模块冗余能力16个,根据阀控“一个桥臂子模块旁路数超过16个需申请跳闸”的逻辑,阀控系统动作行为正确。
3.3 大量子模块瞬时被旁路原因分析
同一阀塔同层子模块并不是所有都被旁路,而是部分被旁路的原因见图10。子模块有三种工作状态,状态1,两个IGBT关断;状态2,上IGBT开通,下IGBT关断;状态3,上IGBT关断,下IGBT开通。
本次故障发生后,阀段出现层间短路,处于状态2的“投入放电”或者状态3的子模块会报IGBT过流故障,处于状态1和状态2的“投入充电”的子模块无故障。阀控制系统根据南瑞控制系统的投切命令控制层间的子模块,因此子模块的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有可能从状态1切换至状态3,从而再次发生过流故障。本次故障为下封板脱落造成层间短路,短路过程较短,短路消除较快,因此有些子模块在短路期间会因调制原因发生2次过流而旁路,而有些模块则不会上报过流或者故障。
4 结束语
(1)子模块54的爆裂现象与前期发生情况类似,上下管IGBT芯片均已损坏,初步分析为IGBT发生了上下管直通短路故障导致,即上下管IGBT同时打开会导致IGBT驱动器检测到过流故障。
(2)子模块54的爆裂导致下封板掉落,在下落中引起与该模块等电位的均压环与下方的模块之间发生放电,造成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阀段间出现电压闪络,导致位于短路区间内的子模块大多数发生IGBT过流故障而旁路。
(3)阀控系统在判断到桥臂子模块失去冗余能力后正确跳闸。
(4)极控制系统动作行为正确,功率转带正常,负荷未损失。
(5)对发生IGBT击穿的C相下桥臂子模块54进行更换,并且对本次旁路的其他子模块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正常,打开旁路开关继续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海涛.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0):195.
[2]游松涛,汤国文,黄景婧.试论变电运行跳闸故障及处理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7):74-75.
[3]梁长栋.解决配网线路跳闸的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1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