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2017-12-19陈敏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老师专业课

陈敏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 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其教学核心是“能力本位”,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实用和操作型的人才。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英语不再仅仅是其素质的表现,更是一种与其职业能力相伴的直接运用能力。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当走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的道路,使公共英语教学立足于行业、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英语加技能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 专业人才培养

一、前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中国正值大国崛起之际,与国际合作的项目日益增多,英语的应用非常广泛,需要更多的既精通自身专业技术又能流利使用英语的专业人才。如何将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技能精湛、外语流利的人才,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公共英语不够重视。目前许多高職高专院校学校仅仅是为了英语过级考试而设立英语课。以湖北省为例,自从湖北省2016年暂停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后,很多湖北省职业院校都在压缩公共英语课时的比例,仿佛“不考就不用学”,忽视了英语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素质提升及职业发展、对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性。

2.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近几年来随着生源质量下降,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薄弱;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觉得自己听不懂,在上课期间缺乏积极性,不认真上课、开小差等现象屡见不鲜。

3.部分高职高专英语老师在教学中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一直是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育开展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能力的输出”,将学生比作知识的“容纳器”,导致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了“语法翻译”的灌输课。由于传统高职英语课堂“师”与“生”之间在课堂开展地位的不协调性,导致课堂教学演变成教师的“独角戏”,使本该活跃的课堂变得沉闷不堪,由于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受到制约。

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1.专业人才培养对英语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应当走与专业结合、为专业服务的道路,使公共英语教学立足于行业、为专业课服务,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外语加技能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专业人才培养中对英语教学的需求。

笔者通过与专业课老师的交流、调研,了解到目前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公共英语教学的需求主要有:(1)看懂英语专业名词的需求。(2)完成专业英语场景对话的需求。(3)读懂英语专业文稿的需求。(4)专业发展的需求。

2.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为人才培养服务。在充分了解专业人才培养对英语教学的需要后,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公共英语教学:

(1)加强基础词汇教学、夯实专业词汇基础。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前提。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词汇教学,通过语境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日常交流中高频使用的基础词汇;在此基础之上,英语老师应与专业课老师加强交流沟通,收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基本词汇(200个左右),并将这些词汇的教学也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熟记这些词汇。

(2)加强专业场景教学,强化生活实景积累。从语言学习的规律上讲,听说比读写更重要。听是接受语言的表现,说则是思维表达的表现。英语的听与说,是听懂对方传达思想、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在日常交际和专业场景中尤为重要。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中,英语老师应尽可能多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加强英语听说的练习,让学生用英语在不同生活情景下创建对话、完成对话。同时,英语老师也应与专业课老师加强交流沟通,收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情景(5个左右),并将这些情景的情景会话也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便于学生能够在遇到此类情景时,用英语熟练表达。

3.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大量的阅读可以增进学生的知识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有效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中,英语老师使用课上精讲、课下布置阅读任务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英语老师也应与专业课老师加强交流沟通,收集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段落(10篇左右),让学生用课下的时间自己阅读并翻译成中文、交由英语老师修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读、译能力。

4.改变“教师为主”教学模式,挖掘职业发展潜能。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应由“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助推空间。英语老师应围绕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互相协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场所;并用多种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实现高职英语课堂“互动、自主、创新”。同时,英语老师也应与专业课老师加强交流沟通,将学生所学专业最前沿的英语资讯及时传达给学生,共同打造精通专业也能熟练使用英语的顶尖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初探[J].好家长,2014(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老师专业课
我的英语老师基肖尔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第一次见英语老师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高职公共英语泛在学习资源整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