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9潘竞华
潘竞华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为了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也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就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于英语这样语言不通的学科很容易就打击了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这里,笔者也将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具体应用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 中职英语 有效运用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构建了科学的竞争环境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一大创新之举。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英语知识灌输,而忽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间的交流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再者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合作中,学生既是一个集体又是不同的个体,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发挥各自优势的机会。同时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问题,学生们可以自行进行探索解决,这也很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教师给予的压力,学生可以在轻松系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也增强了學生的自信心,这样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穿新型思维。而且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可以培养学生间虚心学习的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科学的划分小组。所谓科学的划分小组,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划分小组的时候,教师要有依据,要分的合理。一方面是在小组的人数上,不宜过多不宜过少,三至五人为宜,人数多,学生之间的意见不能及时得得到反馈,而且容易使合作学习不受控制,人数太少,没有讨论的氛围,降低学习效率,背离了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在小组人员的安排上,要实现多元化,班级上的学生在英语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尽量安排在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小组中全是学习好的学生,或者全都是学困生,这样在合作学习时,学生才能有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人数合理,英语掌握程度相互不同的小组里,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2.合理分工高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其中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做到合理的分工,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在学习中,不注重学生的分工,任由那些,英语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统领的全局,全权以一位同学的思想为主线,而那些英语基础差,性格内敛的学生则成了听众,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依旧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处于被动的学习,那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环节,可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也可以根绝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工。单词掌握好的可以将文章中学生不熟悉的单词来进行翻译,就行掌握好的可以将文章的大意进行讲解,综合能力强的,可以最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等等,争取在学习中做到各司其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3.教师高效选择合作课题。中职院校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场的学习形式,但是不但表教师就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最高的成效,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有效的利用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也并不代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课题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要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教师对于合作课题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太简单,学生谈论起来没有意义,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前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和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技能学到知识,又能自主一时的进行问题的延伸和探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是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而且在这种科学的竞争环境下,也激励着学生不言败不落后,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学生的主导意识,合作过程中,学生也慢慢有了团队意识,懂得了集体观念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3(06).
[2]唐敏.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及活动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4).
[3]杨选辉.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