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心”招
2017-12-19马志国
马志国
庄子在《至乐》篇早就有言:“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大凡人生,总不免忧国、忧民、忧亲、忧己,忧愁思虑如影随形。
何以解忧?人们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来化解无谓的忧虑,可效果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如果您也正被无谓的忧虑所困扰,别怕,如下“心”招可以帮您巧解忧虑。
其一,欲擒故纵巧解忧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罗兰德,他治疗忧虑的措施很独到。他不是让忧虑者不去忧虑,而是让忧虑者来个“欲擒故纵”,每天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来忧虑,即“用忧虑战胜忧虑”。结果发现,尽情地忧虑一段时间更能驱除忧虑。
第一,平时通过想象、放松、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打断忧虑,告诉自己,会有时间专门去忧虑的;第二,每天专门用于忧虑的时间最好为30分钟;第三,专门忧虑时不要坐自己平时常坐的座位,以免以后一坐这座位就产生忧虑,也不要在晚上睡觉前专门安排忧虑;第四,不能“偷工减料”,要保证时间,要专心致志。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往往不能一门心思地去忧虑,逐渐地,忧虑便悄然消失了。
其二,嘴角上翘巧解忧
先请稍许调整一下,使情绪平静一些。然后请嘴角上翘,尽力上翘,并且尽力保持较长时间,1秒,5秒,30秒……不管刚才忧心忡忡也好,思虑重重也罢,现在,保您笑起来,忧虑不见了。您不妨对着镜子再试试,肯定效果更佳。這个方法可以叫做“嘴角上翘法”。
美国的詹姆士认为:情绪的心理状态,不是情绪生理变化的原因,相反,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绪心理状态的原因。他用生动的事例说:当您看到一只老虎,听到它的吼叫时,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眼、耳等感官组织传导到大脑皮层,使您产生对老虎的认识,于是您又联想到老虎是野兽,很厉害,会吃人。而后,大脑皮层指挥您的肌肉收缩,同时有心跳、呼吸加快等反应,于是就“跑”。这种生理变化再传回到大脑时,就产生了一种主观体验,即“怕”。丹麦的兰格几乎同时也提出这种看法。所以,这种学说就称之为“詹姆士-兰格学说”。
此外,还有个心理效应问题。当您一旦有意地调整面部肌肉时,也就无意间调整了内心的情绪状态,于是,心中的忧虑就不知不觉随风飘散了。
其三,转换视角巧解忧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天天忧虑重重。每逢晴天,老太太便念叨:“这大晴的天,伞可不好卖呦。”每逢阴天,老太太又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如此忧心忡忡,老太太竟忧虑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访得一智者,智者为老太太出一“心”招:“晴天好晒盐,您该为小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如此转念一想,保您忧虑全消。”老太太依计而行,果真无忧无虑,心宽体健起来。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转换视角。
原本,事情常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糕不堪?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凡事只要换个视角,我们常常会看到另一番情景,何愁不转忧为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