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职培训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初探

2017-12-19戚振东张勇刘君

继续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

戚振东+张勇+刘君

摘 要:分析研究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开展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就进一步深化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作战指挥;实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针对实战化教学,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作战指挥能力是指挥军官岗位任职的核心能力,强化以作战指挥能力生成为核心的课程实战化教学,是适应部队使命任务需求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是推动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重要举措。本文所提及的作战指挥课程,是指以作战指挥能力生成为目的而开设的一系列相关课程的总称。

一、任职培训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实战化教学认知的问题

实战化是任职培训院校开展作战指挥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的基本标准。虽然近几年部队的实战化训练已开展得如火如荼,院校实战化教学作为连接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的桥梁受到高度关注。然而,由于长期受和平思想的影响,加之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致使广大教员、学员对实战化教学的认知不全面、不深入,或者存在偏差,难以牢固树立实战意识,缺乏开展实战化教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战化教学要么只是“挂在嘴上”,没有真正得以落实,要么仅仅浅尝辄止,没有牢牢把握实战标准。

(二)教学内容优化调整的问题

教学内容是任职培训的核心,作战指挥类课程作为紧密联系部队作战训练实践的应用性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其内容会随着人们的认知、理论的发展、实践的检验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作战指挥类课程教学内容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对于院校教育来讲,就必须紧跟这一变化过程,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作战指挥教学内容应当紧密联系部队而又高于部队,突出院校的理论研究优势。然而,由于沟通交流受限、资料来源受阻等诸多原因,存在院校培训内容与部队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和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建立和选择必须根据特定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而定,突出教学模式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任职培训不同于学历教育,其更加强调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而非基础知识的积累。虽然围绕提高学员作战指挥核心能力,总部提出了融理论学习、战例研究、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为一体的作战指挥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改革不彻底、缺乏创新力等问题,有些传统的老理念、舊模式没有被彻底颠覆,在“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上“学”的地位没有被完全凸显出来。

二、任职培训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目标瞄准岗位任职

任职培训作为院校教育与部队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具有显著的指向性、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是一种直接面向部队需求的教学活动。因此,确定任职培训培养目标,必须直接面向基层部队建设及任职岗位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即部队建设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学员履行岗位职责需要什么能力就培养什么能力,最大限度地缩小院校教学与部队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员在院校真正学到能用、实用、管用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岗位任职的能力和素质,尽可能地缩短其部队任职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二)教学内容紧盯部队发展

任职培训教学内容设置要立足向打仗靠拢、向部队靠拢,坚持按需设课,杜绝因人设课,确保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实用管用的教学内容上,解决在院校学的到部队用不上、部队需要的又学不到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及时吸收部队作战训练的实践经验成果,特别是掌握新装备部队实际需求,实现课程和教材的动态更新、滚动发展,解决教学内容滞后部队发展的问题,使学员学到既先进又管用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的适用性,针对具体培训对象、任职岗位、专业方向等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因人而异,避免“吃大锅饭”的现象。

(三)教学组织突出实践应用

实践是能力生成的基本途径。作战指挥类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突出理论的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组织上,要摈弃单调枯燥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摆脱学历教育学科式的教学模式,要以实际作业实践为主,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突出抓好指挥作业、实装操作、对抗演练和实兵演习等实践环节。而对于基础理论课程,要加强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推广“小班化”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员与教员开展深层次互动交流,着力培养学员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四)能力培养聚焦实战标准

任职培训作为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必须紧贴实战、瞄准战场,紧紧围绕实战抓教学,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学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包含“教”“学”双方能力的共同提升,无论对于教员,还是对于学员,都要以实战的标准来衡量其能力素质。对于教员来讲,必须首先筑牢实战化教学的思想根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专业领域的实战技能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力素质能够适应实战化教学的需求和标准;对于学员来讲,紧紧把握“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坚持部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打仗最缺什么就补什么,使学员在院校培训所学与部队作战训练需求能够无缝衔接。

三、深化任职培训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着眼为战教战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深化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实战化教学必须首先弄明白什么是实战化教学、实战化教学的标准是什么,而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理解实战化教学的本质含义,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进而导致教学实践上偏离了实战的“轨道”。深化作战指挥课程实战化教学,必须坚持为战教战的教学观,深刻认识军队院校教学服从并服务于未来战争的本质,只有清醒认识这一本质,才能牢牢把握实战化教学的根本方向,即一切围绕实战抓教学,坚持仗怎么打课就怎么教、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会学员什么,摈弃以往脱离实战搞教学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增强实战化教学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实践的转变。

(二)着眼未来战争深化教学研究

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不断发展变化,未来战争究竟怎么打,克敌制胜需要什么能力支撑,这些都是有待研究探索的问题。我们谈实战化教学,不能忽视了对未来战争形态和样式的研究,也就是必须弄明白实战到底是怎么样的。否则,实战化教学很难做到既重当前、又管长远,难以实现从跟随战争到设计战争转变。因此,深化实战化教学,必须着眼未来战争,发挥院校理论研究优势,深入开展相关问题探索,特别是针对可能的作战任务,突出搞好战场环境分析、作战对手研究和战法运用探讨,通过理论研究进一步增强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基于作战想定优化教学设计

原总参谋部印发的《军队院校作战指挥教学组织实施办法》中指出“推进理论学习、战例研究、想定作业、综合演练融合一体的作战指挥教学模式改革”,这其中把作战指挥教学区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组织实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依据部队担负的实际作战任务编写基本想定,并按照由分到合、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以基本想定为“线”,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全程,把作战指挥教学四个环节有机地整合串联,形成一条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思路。

(四)立足实用管用完善教学内容

坚持把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及时收集部队建设、战备训练等最新情况及科研院所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的相关经验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删除调整以往部分过时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保质保鲜”,学员能够学到实用管用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打仗、练兵和育人的高度一致。同时,注重教学育人的前瞻性,在内容设置上既做到急用先学、专攻精练,又兼顾长远发展、拓展视野,适当增加部分研究性、探索性内容,在教会学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进一步引导其思考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到既顾当前又管长远,充分发挥教学内容改革的牵引作用。

参考文献

[1]孟祥劝.推进以实战化教学为目标的作战指挥教学模式改革创新[J].陆军航空兵学员学报,2015(5).

[2]程良根.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训练的着力点[J].装甲兵学术,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战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关于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方式的研究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实战化在士官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