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在曲阜召开

2017-12-19

中国德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分会场儒家道德教育

2017年11月4日至5日,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在山东曲阜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主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协办,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德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孔子故里论道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

4日上午,第26届德育学术年会开幕。开幕式由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教授主持。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教授,田家炳基金会代表李荣安先生,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檀传宝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向阳教授宣读了2017年“中青年年度德育论文奖”获奖名单。该奖项由田家炳基金会提供资助,经过严格评审,此次共有7位教师、12位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获得奖励。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崔振成博士作为获奖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兼国学院院长马士远教授作了题为“儒家文明与道德教育”的主题报告。马教授认为儒家文明是华人华侨沟通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儒家倫理道德教化仍有其生命力,文化复兴不能自毁传统,道德教育是全民强根固魂之举,必须从儒家道德文明中汲取营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文化传统,需要文化自信,需要道德教育,更需要国人的担当。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孙彩平教授在题为“从儒家伦理空间的历史变迁反思当下中国伦理空间的重建——一个伦理空间的视角”的演讲中,对空间伦理进行了基础性阐释,并以此为视角,立足当下中国伦理空间的现状与重构使命,分析了儒家三重伦理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建构力量,以及现代化过程中在多种力量消弭后儒家伦理空间塌陷的历史命运。演讲以史为鉴,以空间伦理思维反思当下中国伦理空间建构中面临的伦理空间失序与中间伦理实体缺位的问题,提出中国新的伦理空间重建的可能。

4日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在六个分会场展开了研讨。第一分会场研讨以“儒家文化与德育变革”为主题。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指出中国传统德育的根是人文精神,强调道德至上。传统德育作为一个整体,对现代社会、现代德育并不完全合适,因为它生长并服务的是传统道德型文明,而不是我们今天努力建设的现代法治型文明。不过,鉴于道德的继承性和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在具体问题上,传统德育对我们还是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第二分会场研讨主题为“儒家文化与德育变革”。代表们阐述了中国传统德育以从“内圣外王”两个维度提升人生境界为理论内核,并且通过内化外来学说丰富理论内核的方式发展的观点。首都师范大学刘峻杉博士作了题为“唤醒我们生命中的文化基因——仁义礼智信五德体系的德育价值”报告,他认为德育需要激发人类自在的道德基因,而非全新的灌输。第三分会场以“儒家文化与德育变革”为研讨主题。各位代表针对如何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最后,河南师范大学宋晔教授总结,中国文化应汲取西方优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应有国际视野。第四分会场研讨以“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为主题。北京工业大学沈自有老师提出了从管理到服务的学生工作理念,倡导借助服务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张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认为教育应该站在去恶的最前线,去除康德意义上的根本恶,警醒并抵抗“平庸之恶”“理性之恶”。第五分会场研讨以“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为主题。南京师范大学闫旭蕾教授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对中小学德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提出德育应由二元对立思维向网状、立体思维转换的观点。各位代表还就国学的传承、学校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冲突、传统文化保持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展开了讨论。第六分会场研讨的主题为“田家炳学校德育论坛:传统文化与德育”。国家开放大学刘惊铎教授提出,德育的顶层设计要与理论研究和教师素质相联系,不断优化结构;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认为,在具体的学校德育实践中,要把德育的边界厘清,德育不能包揽学校教育,且德育要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5日上午,中青年德育论文奖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争先博士作了主题为“汉藏在关怀与公平议题道德判断的比较及其教育启示”报告,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和社会交往在民族地区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尊重并利用藏族文化传统中积极的道德因素,明确反对道德相对主义,积极开展学校道德教育。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生彭文超汇报主题为“以心观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认为从心的角度展开以心观心的道德成长和道德教育进路,是人重新寻获人生意义的必由之路,亦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提供给我们的思路。

随后大会安排了专题报告环节,华南师范大学郑航教授作了题为“关系主义主导下的儒家德育传统”的学术报告,从“关系”这一儒家伦理和德育的基石入手,阐述了儒家德育传统的概念和特征。重庆师范大学冉亚辉副教授作了题为“孔子儒学对中国德育思维领域的历史影响”的学术报告,主要从“孔子儒学及其哲学思维”“孔子儒学对中国德育思维领域的历史影响”与“孔子儒学的思维问题及其弥补”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孔子儒学。

在各分会场代表汇报结束后,大会进入自由发言阶段。黄向阳教授阐述了对“忠恕之道”的深刻理解,北京工业大学杨昌勇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学术规范”这一问题的思考,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委员曾佑惠将璧山区的“三礼教育”分享给大家。

闭幕式环节,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杜时忠教授宣布了新一届德育学术委员会名单。再次当选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的檀传宝教授作了讲话,对新一届德育学术委员会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展望。最后,下一届承办单位代表、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教授向所有与会代表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

责任编辑︱樊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会场儒家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知命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在广东省分会场参加中国科协2020年全国学会工作会议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后文博会时代:分会场的长效化发展研究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