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7-12-19汪玉凯
汪玉凯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十九大还重新规划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战略。这两个新阶段的远景都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
那么,十九大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是什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笔者以为,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
第一,从判断提出的背景看,改革开放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动现代化建设,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我国社会也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这些都预示着主要矛盾正发生深刻转换。在此背景下,十九大果断作出新判断,无疑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从矛盾转化的依据看,也符合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国际社会评价标准,由生存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有4个指标:一是恩格尔系数,二是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三是城镇化率,四是橄榄型社会状态。目前我国社会已分别达到这些指标。若按联合国制定的人类发展水平三大指数,即医疗、教育和生活质量指数,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由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向高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转换。
而后一阶段的到来,必将深刻影响社会公众对政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诉求。这也是当下民众对健康、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活质量等愈发关注的原因所在。当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大幅提高后,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安全等非物质层面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如果不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看不到主要矛盾的这些转化,就很难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以公平正义为例。当下,人民群众除了关心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外,还关注民主法治建设,尤其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因为这与民众的切身利益及获得感直接相关。公平正义之所以成为老百姓崇尚的理念,很大程度是由政府的存在价值决定的。政府在社会公共治理结构中无疑是最权威的,这种权威性的核心在于政府掌握着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并通过政策的执行和实施,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而政策制定本身是否公平公正,就成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造成这一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因素。应该看到,过去这些年出现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多方面原因:有些是历史原因,比如东西南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来就很大,大多数少数民族聚集在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有些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战略有关,比如率先实施东南沿海战略,之后才陆续启动西部开发战略、振兴东北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等;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开发、保护策略,也会对地方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还有些是由科技进步、国际环境等因素造成的。
另外,从公共治理的现实看,一些问题的根源也在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方面。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民众感到强势利益群体对政策制定的影响,而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并不充分。这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利益格局被扭曲、政府与民争利甚至权力腐败、司法腐败的重要根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政府在施政中维护公平性和正义性就成了公众关注的核心,更是公共治理的基石。
新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堪称继“四个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十九大报告将之放在突出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说到底是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指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少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人民福祉最大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四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加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也要看到,这方面的问题还比较多,其中与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直接相关的主要包括:分配制度不尽合理,社会利益格局在一些地方被扭曲,甚至存在被强势利益集团绑架的风险;社会矛盾、民生问题突显,官民冲突、贫富冲突和劳资冲突在一些地方和地区比较突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改革也亟待加强,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尚未完全满足公众诉求。
那么,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好新的主要矛盾呢?笔者以为,要按照中央的新判断,主要在两个层面发力:一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二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层面。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层面主要围绕四大问题展开:首先,适度调整国家分配战略,即逐步转向民富优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其次,加大对欠发达区域的开发,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三是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启动大规模新农村建设战略,按新型城镇化的标准建成现代化农村。四是把绿色发展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层面,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主体地位。其次要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第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民众全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就目前状况看,现实与民众心中的愿景还有较大差距,如果不下决心纠正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比如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就不够有力,某些政策有失公平正义。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自强、自立、公平、竞争理念的确立,人们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会越来越关注,诉求也日益强烈,在此背景下,要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老百姓对公共治理的满意度,解决好主要矛盾,就必须从改善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入手。这样,公共治理才会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