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英语中动结构句法和语义特征的语料库研究
2017-12-19姜蕾
姜 蕾
(东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中国学生英语中动结构句法和语义特征的语料库研究
姜 蕾
(东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以英语中动结构为研究对象,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描述中国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中动结构的情况,探索和发现中动结构中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的句法特征及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会使用受事格和处所格做主语;会使用动词的多种形式作谓语;主要使用介词短语和副词充当修饰语来描述主语的属性或状态。与英语母语者语料库对比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动词的选择与母语者类似,但动词的变化相对较少,同时,还有零修饰语使用比例较低和非典型中动结构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在中动结构的使用频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中动结构; 中介语; 书面语; 句法; 语义特征
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是英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具有主动的形式和被动的意义,其独特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引来语言学界的关注[1]。现有研究主要从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三个视角展开理论探讨和本体研究[2-4]。中动结构具有较为统一明确的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特征,通常包含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三个显性句法成分[5]。原型中动结构中主语在语义上是谓语动词的逻辑宾语;谓语动词是呈简单主动形式的及物动词。
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中动结构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换位可还原成逻辑上的动宾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主语是受事论元,施事论元被隐含,修饰语描述的是受事论元的内在特征和属性,或施事论元的内心感受;系统功能语法认为,中动结构具有通指性和非事件性,以主观特性评价替代客观事件描述[6-7]。然而,也有学者指出,除了具有原型特征的典型中动结构,也存在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的非典型中动结构,在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层面与原型中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非典型中动结构的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分别有形式上的变体。主语不一定是逻辑上的受事论元,也可由工具格或处所格担任;动词可以违反非事件性特征的限制,出现时态的改变;修饰语除了副词以外,也可以使用介词短语或名词短语,甚至零修饰语。从语义关系来看,非典型中动结构不再蕴含施事论元,也不再暗示情景责任主语归因,而是描述主语的内在属性和特点,结构中的动词和修饰语一起述说主语的性状[8-10]。
英语中动结构是构式语法框架下的重要语法现象,而构式的习得历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本研究将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描述中国学生使用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征,从实证角度为中国学生英语中动结构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提供证据。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外围绕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成分和语义关系特征,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多数都是依靠内省语料,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难以把握中动结构的全貌。近年来,出现了使用语料库方法的研究。Simargool以481个中动句的171个动词和动词短语为例,试图分析中动结构中修饰语的句法特点,结果发现英语中动结构中修饰语主要为副词,其次是介词短语,也有零修饰语、形容词、不定式和其他形式[11]。这个研究为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但是所用例句均为选择性语料而非自然语料。除了修饰语的句法特点,也有学者关注谓语动词的句法特点。Hundt对BNC语料库中sell引导的中动结构进行了考察,发现动词也可以跟否定形式和情态动词一同使用,且多数中动结构都有修饰成分,零修饰语的中动结构比例很少,然而,副词并非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修饰语[12]。这个研究为非典型中动结构的研究、中动结构的英语母语者语料库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验证据,但是研究对象仅为sell一词,较为单一。可以看出,国外研究已经开始使用语料库方法研究英语中动结构中修饰语和谓语的语法特征,但是或因为没有使用自然语料,或因为研究对象仅为一个动词,其研究结论的泛化性较弱,且较少涉及各句法成分语义关系特征的研究,以及针对二语学习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中,司联合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原型中动结构的构式意义和述谓结构,也讨论了零修饰语的作格结构和原型中动结构的区别[3]。杨佑文从构式语法理论视角分析了英语中动结构的典型形式与非典型形式[8],其中关于非典型中动结构中主语在形式上的各种变体的论述拓宽了人们对英语中动结构多种句法形式的认识。两个研究均是依靠内省语料的演绎推理,而没有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持。Zhu & Chen以学习者词典中的英语中动句为例,比较分析了修饰语的类型和使用比例,发现的结果与Simargool的研究结果类似[13],但是词典中的例句有别于真实语料。杨晓军以sell、read和drive为例,通过对多个语料库的考察,研究了英语中动结构中修饰语的类型和使用比例,发现介词短语的使用比例最高,此外还有副词、形容词等[14]。由此可见,国内研究也包括基于内省语料的演绎推理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两大阵营,研究主要针对中动结构修饰语的类型和使用比例,对于其他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的研究及三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几乎没有系统的研究,而且也没有针对二语学习者的相关研究。
事实上,除了针对修饰语的研究,研究者还应该关注主语和谓语动词;除了针对英语母语者使用的中动结构句法和语义特点的研究,研究者还应该关注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中动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特点;而且,基于语料库的实验证据比依靠内省语料的演绎推理更加客观和科学。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库的方式和方法,从实证角度来描述中国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中动结构的情况。
二、 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英语中动结构包括原型中动结构和非典型中动结构;从句法结构看,中动结构有三个重要的显性成分,即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从语义关系看,主语所指对象的物性特征、动词的语义特征和修饰语的语法特征互相作用和限制。本研究以二语学习者的英语中动结构为研究对象,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描述中国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中动结构的情况。研究目标包括:①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和分析,描述中国学生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②通过对英语母语者语料库的研究和分析,描述英语母语者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③通过对比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和句法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中国学生使用英语中动结构时存在的问题。
1. 研究问题
① 中国学生使用英语中动结构时,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有什么样的句法特征?
② 英语母语者使用英语中动结构时,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有什么样的句法特征?
③ 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对比时,在中动结构的主语、谓语和修饰语的句法特征及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本研究将以构式语法理论为依据,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寻求以上研究问题的答案。首先,以Simargool研究中的171个动词和动词短语为检索词,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并分析中国学生所使用的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然后,在英语母语者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并分析英语母语者所使用的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最后,从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两个层面对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中国学生使用英语中动结构时存在的问题。
2. 语料选取
我们所使用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是2008年出版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 2.0)中的写作语料子库(WECCL),包括全国各种层次20多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及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所撰写的限时和非限时作文4 950篇,总形符数约125万。WECCL所收集的语料共包含27个不同题目的作文,包括议论文和说明文两种作文类型,能够较好地代表我国近阶段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能力状况[15]。我们所使用的英语母语者语料库是由美国杨百翰大学Mark Davies团队开发的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CA)。COCA是一个在线语料库,收集了1990—2015年的美国英语语料,语料庞大、内容丰富,分口语、小说、新闻、流行杂志和学术期刊文章五大类,总形符数约5.2亿,平均2000万/年[16]。WECCL将被用于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动结构的语言特点,而分析英语母语者中动结构的语言特点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母语者进行对比分析时将使用COCA中收集的最新语料,即2015年的语料。所选语料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所选语料库WECCL和COCA(2015)的基本信息
如表1所示,COCA(2015)的总形符数是WECCL总形符数的16倍。梁茂成、李文中和许家金认为[17],不同容量的语料库间对比时,应使用标准化频数,因此,下文对单库检索结果汇报时将使用频数,而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进行对比时,将使用标准化频数或百分率占比,以确保两库提取数据的可比性。
3. 数据检索步骤
① WECCL语料库检索
以Simargool研究中所使用的171个动词和动词短语为检索词,使用AntConc 3.4.4在WECCL中检索含有这些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句子,包括动词的五种形式(即原型、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当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相同时,则为四种形式),提取数据并经过人工筛选,共发现34个中动结构的例子,涉及到12个动词和动词短语,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和动词短语有add up、finish、melt、cut和open,如表2所示;其他的动词还包括sell、feed、bath、drive、extend、fasten和crumble。
② COCA语料库检索
以WECCL语料库中检索得到的12个使用中动结构的动词和动词短语为检索词,在COCA中检索含有这些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句子,包括动词的五种形式。由于COCA语料庞大,本研究选择从2015年即最新的语料中提取数据并人工筛选,共检索到636个中动结构的句子,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和动词短语有open、extend、melt、crumble和add up,如表3所示;使用频率较低的动词有bath (8)、feed (8)、fasten (7)和finish (3),单个动词使用频数不足10次(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使用频次)。
表3 COCA(2015)中使用中动结构的动词和动词短语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中国学生使用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
WECCL语料库中共检索到34个中动句,涉及12个动词和动词短语,这与Simargool的研究中所提及的171个动词和动词短语及481个中动句相差甚远,可能说明中国学生不十分擅长使用中动句,也可能是由于写作任务的题目所限。同时,Simargool也指出,总的来说,中动结构的使用频率较低,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适用于中动结构,只有少数具有时间延展性的活动动词和完成动词适用于中动结构,而不具备时延性的达成动词和状态动词不能用于中动结构。
对WECCL语料库中检索所得的34个中动结构的句子使用treetagger赋码,结果发现主语、谓语动词和修饰语呈现以下句法特点。①主语特点:23个句子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主语,占比67.6%,其中动名词1个;11个句子使用代词做主语,占比32.4%,其中不定代词2个。②谓语动词特点:17个句子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占比50%; 4个句子使用情态动词,占比11.8%;13个句子使用其他时态,占比38.2%。这说明中国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典型中动结构,同时,也会使用多种形式的谓语来完成非典型的中动结构。③修饰语特点:20个句子使用介词短语作修饰语,占比58.8%;6个句子使用副词作修饰语,占比17.6%;3个句子使用零修饰语,占比8.8%;5个句子分别使用不定式、从句等形式作修饰语,共占比14.8%。由此看来,中国学生主要使用介词短语和副词充当修饰语,两者相加比例高达76.4%,而其他类型的修饰语占比较低,这个发现与杨晓军以sell、read和drive为例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这个发现能够一定程度地说明中国学生已经掌握在中动结构中使用多种类型的修饰语,但是除介词短语和副词外,其他类型的修饰语的使用不够自信。
2. 英语母语者使用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
以WECCL语料库中检索到的12个动词和动词短语为检索词,在COCA(2015)语料库中共检索到636个中动结构的句子,使用频数最高的open高达293次,使用频数最低的finish只有3次,使用频数超过20次的还有extend(84)、melt(73)、crumble(50)、add up(46)、sell(28)和drive(23),使用频数不足20次的还有finish (3)、fasten(7)、bath(8)、feed(8)和cut(13),这说明英语母语者使用中动结构时所使用的动词相对集中,open是最典型的代表,但是我们在以往的国内外中动结构研究文献中并没有发现很多针对open的研究,其原因有待以后研究进一步查明。数据还显示中动结构的例子主要分布在小说、新闻和流行杂志类语料中,口语和学术类语料中分布相对较少,一定程度地说明中动结构在过于口语化的文本和过于正式的文本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对COCA(2015)语料库中检索得到的636个中动结构的句子使用treetagger赋码,结果发现主语、谓语和修饰语呈现以下句法特点。①主语特点:593个句子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主语,占比93.2%,其中动名词2个;43个句子使用代词做主语,占比6.8%,其中不定代词3个。说明母语者倾向于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引出中动句。②谓语动词特点:255个句子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占比40.1%;20个句子使用情态动词,占比3.1%;361个句子使用其他时态,占比56.8%。谓语动词的变化非常丰富,既包括肯定句,也包括否定句,说明母语者能够打破原型结构,使用灵活多样的谓语形式来完成中动结构。③修饰语特点:289个句子使用介词短语作修饰语,占比45.4%;215个句子使用零修饰语,占比33.8%;71个句子使用副词作修饰语,占比11.2%;61个句子使用不定式、从句等形式作修饰语,共占比9.6%。介词短语和零修饰语两者相加比例高达79.2%,是修饰语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个发现与Hundt的研究结果截然不同。Hundt以sell为例在BNC语料库中检索发现零修饰语的比例很少,而我们的研究中零修饰语占比高达33.8%。探究原因,一方面我们的研究涉及12个动词和动词短语,另一方面我们使用的是美国英语语料库,所分析的动词的数量差异和所使用的语料库差异可能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巨大差异。
3. 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中动结构句法特征及语义关系对比
① 基本数据对比。WECCL中共检索到34个中动句,COCA(2015)中共检索到636个中动句。由于两库语料的容量不同,我们首先计算标准化频数,而后依据卡方检验来验证标准化频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如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使用中动结构的频数不存在显著差异(L=2.773,p>0.05)。
表4 中动句在两个语料库中的总频数统计
② 动词对比。表2列出的是WECCL中使用中动结构频次较高的动词和动词短语,表3列出的是COCA(2015)中使用中动结构频次较高的动词和动词短语,两个表中有三个动词和动词短语是拟合的,分别是add up、melt和open,拟合度达60%;除此之外,WECCL中还包括finish和cut,COCA中还包括extend和crumble。可能说明中国学生使用中动结构的时候在选择动词方面与英语母语者差别不大;但是,中国学生更擅长使用相对简单的高频词,而英语母语者使用频率较高的extend和crumble这类相对低频词在中国学生中使用频率很低,这可能与中国学生有限的写作词汇量有关,也可能与写作任务的话题限制有关。
③ 句法特点对比。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母语者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主语(高达93.2%),虽然也使用代词做主语,但比例很低;而中国学生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主语的比例(67.6%)远远低于母语者,如表5所示。
在谓语动词方面,中国学生使用一般现在时态和情态动词的比例(50%、11.8%)都远远高于英语母语者(40.1%、3.1%),而使用动词的其他形式的比例较低,这可能与中国学生对英语多种时态的运用能力有关,如表6所示。
表5 两个语料库中动结构的主语形式比例统计 %
表6 两个语料库中动结构谓语动词形式比例统计 %
在修饰语方面,中国学生主要使用介词短语,占比高达58.8%,其次也使用副词(17.6%)和少比例的零修饰语(8.8%),其他的修饰语形式还包括不定式和从句等,共占比14.8%;而英语母语者除使用介词短语外,还使用大量的零修饰语(高达33.8%),其他的修饰语形式还包括副词、从句、不定式和分词等,共占比20.8%,如表7所示。零修饰语的使用比例差异是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在修饰语使用方面的主要差异体现。
表7 两个语料库中动结构的修饰语形式比例统计 %
④ 语义关系对比。王和玉和温宾利指出,中动结构主要涉及论元结构、事件结构和信息结构的问题[18]。笔者将从论元结构、事件结构和信息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动结构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论元结构来看,中动结构中的主语通常是受事论元,施事论元被隐藏;如果没有蕴含的施事论元,也没有情景责任主语归因,则属于非典型中动结构。根据Fillmore的格语法,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不仅可以是受事格,也可以是工具格或处所格[19]。从事件结构来看,中动结构可以是施事论元对受事论元的主观评价,也可以描述主语的属性或状态。从信息结构来看,修饰语和动词一起描述主语的内在属性和特征,或一起描述主语的状态。
国内外的研究者经常以sell为例研究中动结构,笔者从WECCL中共检索到2条以sell为动词的中动结构,见例①和②。
① The magazine sells well.(WECCL)
② A top-grade Christmas card might sell for 35 yuan.(WECCL)
笔者从COCA中共检索到26条以sell为动词的中动结构,为了更好地对比两库中中动结构的语义差异,从中特别选取3个由sell for引导的例句,见例③、④和⑤。
③ A dozen eggs sell for $2.50.(COCA)
④ The wine sells for between $20 and $65 a bottle.(COCA)
⑤ The shirts sell for 15 percent to 20 percent more than comparable garments.(COCA)
这5个例句中的主语都是受事论元,都是动词sell 的逻辑宾语,施事论元被隐藏;英语母语者和中国学生都使用受事格做主语,这可能与sell这个动词的使用特点有关。例①描述了magazine的状态,是施事论元对受事论元的主观评价,例②、③、④和⑤则描述主语的属性和特征。从例①和②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学生有能力正确使用中动结构,例②甚至使用了情态动词做谓语、介词短语做修饰语;而英语母语者使用介词短语做修饰语描述主语的属性和特征时,形式更加多样和复杂。
笔者又以英语母语语料库出现频率最高、中国学习者也相对使用较多的open为例,从WECCL中共检索到3条形式相似的中动句,见例⑥。
⑥ Many chain stores of KFC open in China.(WECCL)
然后,从COCA中找出几个以open为动词的中动句,见例⑦、⑧和⑨。
⑦ The bathroom door opens a few inches.(COCA)
⑧ The store opens at 9 a.m.(COCA)
⑨ The Trump Tower opens on Fifth Avenue in midtown Manhattan, immediately becoming a tourist attraction.(COCA)
这4个例句中只有例⑦的主语the bathroom door是受事论元,是动词open的逻辑宾语,句中的施事论元被隐藏;例⑥、⑧和⑨中的主语都是场所格,没有蕴含的施事论元和事件归因。例⑧和⑨分别描述了store和Trump Tower的自然属性和特征,即商店开业的时间和大厦开放的地点;而例⑥和⑦则描述主语的状态。这4个句子中,中国学生和英语母语者都使用处所格做主语,但英语母语者使用修饰语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及多个介词短语的组合。
melt是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另外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相关的中动结构例句见例⑩和。
⑩ Plastic bags can’t melt in the earth. (WECCL)
通过以上语义关系的对比我们发现,中国学生会使用受事格做主语,也会使用处所格做主语,虽然使用的频率并不高,这也验证了张晓在研究中的发现,英语中动结构的主语绝大多数为受事格[4]。中国学生会使用中动句描述主语的特性、属性或状态,但是修饰语的使用不如英语母语者灵活、多样和多变。简而言之,中国学生能够掌握使用中动结构,但显得不够自信和自如。
四、 结 语
通过对中介语语料库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中动结构时呈现出以下语法和语义关系特点:与英语母语者选择使用的动词基本类似;主要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做主语,会使用受事格做主语,也会使用处所格做主语;主要使用介词短语和副词充当修饰语,会使用原型中动结构,也会使用非典型中动结构来描述主语的属性或状态。与母语者语料库对比我们发现,在使用中动结构的频率方面中国学生与英语母语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中国学生在使用中动结构时存在一些问题:英语母语者使用频率较高的extend和crumble这类相对低频词,中国学生使用频率很低,可能与中国学生有限的写作词汇量相关;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相对较少,可能与中国学生对英语多种时态的运用能力有关;零修饰语使用比例较低,零修饰语的使用比例差异是中国学生和母语者在修饰语使用方面的主要差异体现;非典型中动结构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显得不够自信和娴熟。
翻阅各个学习阶段和各类的英语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很少出现中动结构的句子,而且几乎没有针对中动结构这一语法现象的介绍和专项学习与练习。然而所见影响所得,所得影响所用。此外,中动结构的本质是使用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受事论元做主语、及物动词做谓语时使用被动语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个观念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国学生对中动结构的习得和使用。因此,我们建议中国英语学习者、教育者和教材建设者关注中动结构及其他语法构式的习得问题。学习目的语语言系统中的特殊构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目的语语言能力,更是二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使用者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解读方式的途径。
[ 1 ] 何文忠. 中动结构的界定[J]. 外语教学, 2005(4):9-14.
[ 2 ] Halliday M A K.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C]∥Lyons J. 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0:152.
[ 3 ] 司联合. 英语中动语态的构式意义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3(4):32-34.
[ 4 ] 张晓. 英语中动结构的评价意义及其主观性[J]. 外语学刊, 2015(6):3-38.
[ 5 ] 戴曼纯. 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J].外语学刊, 2001(4):31-36.
[ 6 ] Fagan S. 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 Middle Constructions: A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erma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 7 ] Hoekstra T,Roberts I. Middle Constructions in Dutch and English[C]∥Reuland E, Abraham W. Knowledge and Language,Vol.2: Lexical and Conceptual Structure. Ordrecht: Kluwer, 1993:183-220.
[ 8 ] 杨佑文. 英语中动结构:典型与非典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4):18-23.
[ 9 ] Stroik T. Middles and Movement[J]. Linguistic Inquiry, 1992,23(1):127-137.
[10] Rapoport T R. The English Middle and Agentivity[J]. Linguistic Inquiry, 1999,30(1):147-155.
[11] Simargool 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D]. Madison: The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005:149.
[12] Hundt M. English Mediopassive Constructions: A Cognitive,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ir Origin, Spread, and Current Status[M]. Amsterdam: Rodopi, 2007:198.
[13] Zhu Xiaoli,Chen Guohua. A Study of the Middl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earner’s Dictionarie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Quarterly), 2013,36(4):407-421.
[14] 杨晓军. 英语中动结构式中副词使用的语料库考察[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4):287-291.
[15] 文秋芳,梁茂成,晏小琴.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16] Davies M.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EB/OL]. [2017-09-20]. http:∥davies-linguistics.byu.edu/personal/.
[17] 梁茂成,李文中,许家金. 语料库应用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10.
[18] 王和玉,温宾利. 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J]. 现代外语, 2014(2):270-278.
[19] Fillmore C J. The Case for Case Reopened[C]∥Cole P W, Sadock J M. Syntax and Semantics 8: Grammatical Relatio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7.
A Corpus-based Study on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English Middle Constructions Used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JIANGLei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rpus linguistics is employed to describe how well Chinese students are able to use middle constructions by exploring the syntactic features of subjects, verbs and modifiers in such structures, as well as the semantic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compon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students can use both patientives and locatives as subjects, various forms of verbs as predicate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and adverbials as key modifiers to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and states of subjects. Compared with native speakers, Chinese students are inclined to choose the same verbs, and use fewer forms of verbs, zero modifiers and atypical middle constructions. The frequency of middle construction use does not show an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students and native speakers.
middle construction; interlanguage; written language; syntax; semantic feature
10.15936/j.cnki.1008-3758.2017.06.014
2017-03-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3AYY005);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W2014045); 辽宁省教育厅本科教学改革资助项目(2016137)。
姜 蕾(1969- ),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副教授,语言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习得与教育研究。
H 315
A
1008-3758(2017)06-0643-07
(责任编辑: 李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