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奔驰宝马发力新能源
2017-12-18周长贤
周长贤
“当别人谈论未来时,宝马已在创造未来。”10月24日,在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揭幕式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语出惊人。
不过,魏岚德所言,倒也不算夸张。与奔驰、奥迪这两个传统汽车领域的老对手相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宝马确实拿到了先发优势。
2002年,宝马即提出“BMW高效动力”战略,并于2008年发布高效混合动力科技(BMW Active Hybrid)。2010年,宝马规划了清晰的电动汽车战略。2011年2月,宝马发布全新子品牌BMW i。2013年7月,BMW i3 电动汽车在纽约、伦敦和北京三地同时全球首发。2016年,宝马发布“第一战略”,未来将以电动化及自动驾驶为核心,并将i系列产品提升至重要地位。
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前夕,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透露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2025年之前,宝马集团将提供25款电动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型。今年秋季,宝马集团将在全球投放共计10款电动产品,其中9款为电动车。
在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宝马的布局也很早。2011年,华晨宝马成立了高压动力电池实验室,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2013年4月,华晨宝马推出了自主品牌之诺,其首款产品即是纯电动车型。现在,之诺1E纯电动汽车、之诺60H、宝马530Le与宝马X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均在华晨宝马生产。
华晨宝马沈阳动力电池中心的揭幕,意味着宝马成为首个在中国建立高压电池生产线的豪华车品牌。据悉,华晨宝马开发的首款动力电池将用于全新BMW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即将于11月的广州车展亮相。
相比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角色,老对手奔驰、奥迪已然落后一个身位。
其实,奔驰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并不算晚,只是一直没有上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早在2004年,奔驰就宣称要生产燃料电池车,但随后没有了下文。
2010年,奔驰旗下smart品牌成为第一家在德国供应电动车的汽车制造商。同年,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2014年,腾势品牌首款产品在中国上市。不过,由于腾势车型定价太高,无法享受政府补贴,销售一直没有起色。
直到2016年,戴姆勒推出CASE战略之后,才将电气化上升到战略地位。该战略倡导融合“连结”“自动化”“共享与服务”“电气化”四个概念。在之后的巴黎车展上,戴姆勒正式推出EQ品牌。和AMG、Smart、迈巴赫一样,这一品牌成为奔驰旗下的子品牌,并计划打造一系列新能源车型。按规划,smart品牌也将在未来完全转型为电动车品牌。
对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布局,戴姆勒方面表示,今年将向腾势投入10亿人民币,同时开放部分奔驰经销商渠道,力图解决腾势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戴姆勒继续加强同北汽集团的合作,将投入50亿欧元作为研发费用,在2020年前实现奔驰EQ品牌的国产化。
相比之下 ,奥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显得更稳健,或者说更保守。奥迪没有像宝马、奔驰一样直接推出纯电动车型,而是让插电式混动打头阵。有观点认为,奥迪之所以采取此种策略,首要原因是其自身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不足。
在中国市场,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也姗姗来迟。2015年7月,奥迪旗下首款量產新能源车A3 e-tron才正式进军国内新能源市场。
虽然豪华车三大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各有早晚,技术实力也大相径庭,不过,三家制定的未来销量目标却不相上下。宝马与奔驰的目标均是到2025年之前,电动汽车的销售比重占到总销量的15%到25%,奥迪的目标则是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