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穿刺方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2017-12-18唐元秀王美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5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唐元秀,王美莲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室,广西 桂林 541001)

维持性血透是治疗尿毒症、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血透需要建立一条可长期使用的血管通路,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实惠最常见及重要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主要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切开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提高血流速度,达到血透需求,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血管脆性较大,且压力较高,内瘘首次穿刺时极易引起局部血肿、内瘘损伤、出血等症状[1],直接影响内瘘穿刺效果,甚至导致穿刺失败,同时对内瘘留置时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采用正确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2],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机体损伤,还可保障透析充分性,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不同穿刺方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穿刺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其中,常规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3.74±4.83)岁,体重43~80 kg,平均体重(67.30±7.03)kg,原发病:糖尿病患者13例、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高血压肾病;研究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3.68±4.75)岁,体重45~78 kg,平均体重(67.83±7.02)kg,原发病:糖尿病14例、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高血压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均为已成熟内瘘,医院统一对血透室护士专业护理操作技能进行培训,由穿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固定穿刺。均采用同一厂家的16号血透专用穿刺针,均常规消毒。常规组采用传统逆心穿刺法,穿刺点与吻合口之间距离超过5 cm。研究组采用向心穿刺法,穿刺点与吻合口之间距离不低于5 cm。沿内瘘血管走向依次穿刺,按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顺序,每个穿刺点之间距离约为1 cm;均采用向心穿刺法对静脉端进行穿刺,动、静脉穿刺点间距大于5 cm。若内瘘同一条血管上同时有静脉穿刺点与动脉穿刺点,两个穿刺点之间至少相距10 cm。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穿刺方式后穿刺效果,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血肿、动脉瘤、内瘘狭窄、内瘘阻塞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及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6%、26.3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首选替代疗法,当前临床多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此类患者长期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高效、简单、安全等优势[3],可将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也是保障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而如何正确进行内瘘穿刺、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医疗工作者重要研究课题[4]。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穿刺成功率,提高透析效果,应采用安全性更高的穿刺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内瘘穿刺。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更高,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感染率低、使用时间长等优势,且不对患者正常生活能力造成影响,对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若穿刺不当,极易引发内瘘阻塞、皮下血肿、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5],造成通路血栓形成,直接降低患者内瘘功能,严重者甚至完全丧失内瘘功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增加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以往临床多采用逆心穿刺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内瘘穿刺,但由于血管壁浅表部位皮肤较松弛,穿刺组织更为薄弱,此处创面难以愈合,在长期透析治疗情况下易发生血管狭窄、血肿,纤维组织增生、动脉瘤,神经离断等情况。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常规组更易引起血肿,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研究组的内瘘狭窄发生率相对较高,内瘘狭窄发生率与内瘘直径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情况下,若内瘘直径超过5 mm,采用向心穿刺法效果较好,此种情况下采用向心穿刺法,可对内瘘起到保护作用[6]。若内瘘直径未达到5 mm则易引发内瘘狭窄功能不良。因为部分患者内瘘直径较小,当前临床普遍采用向心穿刺法,所以出现部分内瘘狭窄情况,导致此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内瘘直径大小有关。以往临床采用逆心穿刺法内瘘狭窄发生率较低,向心穿刺法的运用导致临床内瘘狭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进而导致内瘘功能不良,无法满足透析患者治疗要求,直接影响透析质量[7],甚至需采用内瘘扩张手术进行再次干预。因此在新的内瘘准备启用前,我们可以通过动静脉内瘘的血管B超检查来确定内瘘血管直径大小,由内瘘血管直径大小来采用不同的穿刺法,以尽量保护内瘘的功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向心穿刺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穿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常规组患者为26.3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说明两种穿刺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穿刺方法。

综上所述,向心穿刺法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由于本科室研究例数有限,且缺乏大范围数据,尚不能全面反映不同穿刺方式对自体动静脉瘘并发症的影响,有待于扩大研究样本数进一步研究。

[1]代丹娇,李艳红,夏 洪,等.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2):5689-5690.

[2]郭 勇,廖元江,高小玲,等.前臂静脉转位肱动脉内瘘术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5):319.

[3]黄美莲,叶婷香,刘彩玲,等.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时静脉推注尿激酶溶栓的方法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4):2257-2259.

[4]黄翠萍,赵 炎,劳仙颖,等.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26-227.

[5]张丽红,詹 申,王玉柱,等.自体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诊治体会[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1):37-40.

[6]程 静,陶玲玲.2种穿刺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9):78-79.

[7]鹿香花.舒适护理在初期动静脉内瘘穿刺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40-241.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