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赏石

2017-12-18

宝藏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江天抚琴花枝

艺术赏石

视觉的延伸(一)

这一期选用的周爷工房的这两件作品,都属于“视觉延伸型”的台座设计。

乍一看,此石形如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狻猊。

身姿雄奇威猛,毛鬣张扬含威。

动感与张力随之扑面而生。

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狻猊(suān ní)就是龙的九子之一。它喜静好坐,又喜烟火,

文殊菩萨见它有耐心,便收为坐骑。

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

将狻猊石与香炉、青烟、云朵结合,

设计这一局“香袅狻猊呈瑞祥”,

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狻猊是“瑞兽”“仙兽”,

因此在设计时,便要激化其内在灵气,与跃动的生命感。

而一般常用的“以形补石”,未免露骨拙易。

还是在西学的“景深”中寻得突破。

以“香炉”的青烟为脉络、为线索、为牵引,

蜿蜒颤抖,冲出平面之形,

将主景与副景相勾连,

既能引带出狻猊“循香而动”的张势和灵气,

亦能把景打开,让内蕴飞动婉转、生机活跃!

视觉的延伸(二)

文字石,画面石;

容易进得去,难以出得来。

皆因难以亲近,

画面与生活间,

总有一道“真假分明”的隔阂。

此作则有意打破画面平面空间的拘束,

营造似虚似实,如幻如真的体验。

作品名为“永恒的签名”,

“墨迹”清晰磊落,“落笔”斩钉截铁;

形如李白所说“笔锋杀尽山中兔”,

显然出自意志坚定的强者笔下。

创作者借鉴西方雕塑形式的审美角度,

以手动态的瞬间作为收笔,

把书写的方向夸张成了一个情景,

也让整体情境更为空灵。

笔的阴影轻微倒映在石面上。

仅此淡淡一道,

便弥合了真实与幻境的接缝,

引我们回归天马行空、任性想象的赤子天真。

题名:【山水清音】

原石状态

一块盘江山水景观,群岩竞秀,沟壑争流,石色沉郁,蔚为壮观;一组大湾抚琴小品,人物端庄,古琴生动,俯仰有致,珠联璧合。

出现灵感

山水有清音,奔波劳碌之余,可漫步于山水田园之间,倾听溪流蛙鸣之声,静心品悟大自然的美景;何必丝与竹?只要怀着澄明的心境去生活,无需抚琴奏乐,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意。

作品亮点

既要凸显石头,又要营造意境;既要主题鲜明,又不能喧宾夺主,是置景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本局置景,作者通过特制的免烧陶泥,塑造出舒缓草原、逶迤远山和蜿蜒溪流的景致,连绵起伏的线面,呈现出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敷色方面则采用点染技法,冷暖结合,使近山与抚琴人物在朦胧空灵环境中脱颖而出,并表现出素远沉静的意境空间。

创意思考

境由心造,心随石转。荒寒的环境塑造了石头,荒寒的意境更易使人体悟到一些处世的哲理,正如古人所说的“石尤近于禅”。

题名:【一色江天】

置景解析

一、选用长方款置景水盘,与主题追求的舒阔无际的气韵相辅相成。水盘束腰的线条,在视觉上协调了盘石的高度比例;

二、点景竹排让二维的背景画面与盘景融为一体,使得主题意境如音乐般在三维的空间里交响;

三、点景凉亭营造了峰线的高点,让全局富有节奏的律动。

鉴 赏

万里鹏程,一色江天。

题名:【心安处】

置景解析

一、干涸水垢的枯寂感,凸显池水的静寂与澄澈。苔藓的绿,透出生命的悄然与顽强;

二、花器、松果、景石的空间位置关系,在错落中相衬相映,使全局浑然一体;

三、在全局的静态表达中,唯花枝动感十足。也正因为那花枝线条的灵动,反衬景石的无语深沉。

鉴 赏

“也有花枝摆动时,心如潭水静无风”。

综合置景心得

一、这两局置景,是用一方景石分别表达出“远放”与“近收”两种意韵的石艺实践。一石两表,说明“物为我定”的道理;

二、立意不同,表达的重点亦不同。《一色江天》强调那条峰线,《心安处》着力于在那一池碧潭;

三、缺乏形式美的“物为我定”,鲜能产生与受众的共鸣。形式与意涵的完美结合,是心意相通的基点;

四、石艺“得其趣、知其美、品其性”,品石之性,最终品的是我们的心性。

猜你喜欢

江天抚琴花枝
花枝俏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一 “仙人抚琴”导引法
农 忙
花枝俏
寿阳曲·江天暮雪
伯牙抚琴
花枝俏
江天书法作品欣赏
花枝俏
诗词解读四层次——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