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7-12-18殷淑宏
殷淑宏
(朔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朔州 036000)
浅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
殷淑宏
(朔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朔州 03600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顽固性短暂性缺血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其值得推广借鉴。
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临床效果;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2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且经CT和MRI复查确诊,本次治疗前1~2天内症状发作次数在3次以上,未见重度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0.5±2.2)岁,患病时长为1~10个月,平均患病时长为(4.7±2.0)个月;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52~78),平均年龄为(60.2±2.6)岁,患病时长为1~12个月,平均患病时长为(5.0±2.4)个月。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改善脑血液循环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单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第一天每次300 mg,第二天开始每次100 mg,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每天1次,每次75 m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药物剂量进行调节,1个疗程为15天。
1.3 观察指标
(1)评价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①治愈:患者治疗后3天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5天症状未见反复,临床体征均完全恢复;②好转:患者治疗后15天内病情得到显著控制,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和频率减少程度为50%;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15天内病情未得到控制,疾病反复发作。(2)记录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3)观察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不适、皮疹和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并通过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T、APTT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患者胃肠道不适4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患者胃肠道不适2例、皮肤瘀点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5%vs.7.1%)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3,P=0.457)。
表1 不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表2 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n) PT(s) APTT(s)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42) 10.1±1.1 12.4±1.0 24.2±6.6 30.8±2.7 3.1±0.2 2.7±0.1研究组(42) 10.0±1.3* 14.9±1.5# 24.6±7.0* 34.8±4.1# 3.0±0.4* 2.1±0.2#t 0.381 -8.987 -0.399 -5.281 1.449 17.390 P 0.352 0.000 0.345 0.000 0.076 0.000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缺血疾病常见的临床评价指标,同时也是脑卒中疾病的预警信号。文献报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与患者脑内血流流变学变化有关,当机体内血液粘稠度提高时,血小板聚集增加,使得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诱发短暂性脑缺血。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脑卒中高危风险因素,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及早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减少脑梗死发生率。目前临床上治疗脑缺血疾病多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环氧化酶,阻滞花生四烯酸转换为血栓素A2,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氯吡格雷也是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药理作用为通过抑制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结合,阻滞其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活化,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T、APTT和Fib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患者(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本研究结果与梁雪梅[3]等研究结果相类似。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顽固性短暂性缺血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其值得推广借鉴。
[1] 郭文波,燕子安,刘文阁,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研究[J].中国药业,2014,23(22):27,28.
[2] 付立臣.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30-31.
[3] 刘培英,梁雪梅,田明秀.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2例[J].医药导报,2015,24(3):329-331.
R743.31
B
ISSN.2095-8242.2017.068.13293.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