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复温护理对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复苏效果评价

2017-12-18黄翠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8期
关键词:寒战妇科开腹

黄翠云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三科,广东 珠海 519000)

综合复温护理对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复苏效果评价

黄翠云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妇三科,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探讨综合复温护理措施对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开腹手术并发低体温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环境升温、加强保温及循环升温等措施进行综合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复温过程寒战反应、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寒战反应发生率、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依次为33.33%、20.1 min及62.41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9%、31.08 min及74.6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复温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提高冷感舒适度、降低寒战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促进麻醉恢复,对于促进临床复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复温;妇科;术后;复苏;低体温

开腹手术是治疗各类妇科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室温过低、失血以及麻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明显下降并低于36℃的低体温病理现象。体温过低可能会造成苏醒延迟、寒战反应增加、心脏功能不全、感染以及休克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目前关于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复温管理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医护人员认知不足、保温措施单一及保温设备相对不足等问题,部分术后低体温患者未能在复苏期间得到有效的复温干预[2]。本研究旨在综合应用环境升温、加强保暖等措施对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以缩短其升温过程和减少低体温带来的不适体验和临床并发症,为促进术后复苏期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护理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开腹手术并发低体温的妇科患者。纳入标准:患者年龄在38岁至69岁;麻醉ASA分级为I~II级;术后鼓膜温度在36℃以下持续时间超过3min。排除标准:术前体温异常(体温高于38℃或低于36.5℃);术中失血量大于500ml或者出现低血压、晕厥或休克等循环不稳定表现;存在影响体温调节或感知的疾病(甲状腺疾病、雷诺氏症、糖尿病等);合并严重、心、脑、肺、肾和血管等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最终纳入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8-54岁,平均年龄(46.40±4.43)岁,子宫壁内平滑肌瘤8例,卵巢恶性肿瘤5例,子宫平滑肌瘤16例,子宫肌壁间肌瘤2例,其他4例;对照组年龄39-65岁,平均(47.46±6.34)岁,诊断卵巢恶性肿瘤9例,子宫平滑肌瘤13例,子宫腺肌病5例,子宫肌壁间肌瘤2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疾病诊断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的手术操作或麻醉操作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及麻醉师完成。术中的温、湿度通过手术室电子恒温系统进行设置和调节,设定温度在22~24℃之间,湿度为60%。麻醉方案实施依据我院统一标准实施规范化麻醉,通过静脉注射力月西、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术中应用异氟醚和芬太尼维持麻醉及输注罗库溴胺维持肌松状态,在缝皮前停止麻醉药物的给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送往麻醉复苏室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观察。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温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即保持复苏室的常规温度在22~24℃之间,湿度为60%,采用医院统一配备的棉被进行覆盖保暖,注意棉被应紧密贴紧身体的各部位,防止不必要的肢体外露。

观察组采用综合复温措施进行护理,包括复苏室升温、热水袋复温及补液升温3个方面:①复苏室升温:将复苏室的温度调至25~28℃;②热水袋复温:在患者的腋窝和腹股沟等动脉经过处放置50~60℃的热水袋进行升温,注意观察局部的皮肤反应及询问患者主诉。③补液升温:采用升温装置对需补液进行加温处理,温度设置在40℃,补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寒战反应程度:根据患者的反应程度进行评估,寒战反应分为0~3级,0级为无寒战反应,1级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出现干扰波及头面部出现肌肉自发性收缩,2级为一组以上的肌肉明显颤动,3级为全身肌肉明显颤动。同时收集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冷感舒适度、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寒战反应发生情况为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寒战反应发生情况、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寒战反应发生情况、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的比较

3 讨 论

保持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基础条件,开腹手术对于妇科患者来说属于强烈的生理应激,在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经历禁食、腹部皮肤的长时间暴露、消毒、手术室内体温过低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均可引起热量明显丢失,同时麻醉还会对下丘脑中枢体温系统造成抑制作用,以及输注或应用未经加热的液体进行腹腔冲洗则会通过热传递作用进一步加剧热量的流失,从而诱发患者发生严重的体温下降[3]。可造成麻醉复苏时间过长、出血量增加、感染发生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并发症,严重者还可诱发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安全[4]。为进一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低体温对妇科开腹术后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在术后复苏期应用多种有效的复温手段进行综合护理。

寒战反应是低体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造成机体代谢率明显下降、耗氧量增加、低氧血症、酸中毒和增加伤口疼痛等不良影响[4]。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复温护理患者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复温患者,这与综合体温护理更有利于体温升高是密切相关的。寒战是个体在遇寒时的不自主运动,体温越低则寒战的发生率越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复温20min后的体温就已经达到36.02℃,而对照组需在复温50min后才达到36℃以上,因而对照组由于持续受寒的时间更长而更容易发生寒战。在麻醉恢复方面,观察组在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低体温下人体的代谢率下降是明显相关的。药物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物质,在低温状态下其活性明显降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放缓,血药浓度未能及时下降至正常水平,使得麻醉药效更为持久[5],因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较长。

综上,综合复温护理方案能有效促进妇科开腹术后并发低体温患者的复温、提高冷感舒适度、降低寒战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促进麻醉恢复,对于促进临床复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徐 彦,陈 茜,陆建平等.术后苏醒室低体温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43(3):302-307.

[2] 易永祥,王春颖,张 彤等.不同复温时间对肝癌部分切除术低体温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97-4898.

[3] 邓 燕,王 璐.保温护理对老年低体温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94-1296.

[4] 高金莲,曲海芹.复合保温改善腹部手术术中低体温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8):45-46.

[5] 陈淑萍,管 斐,徐绿萍等.综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7,16(5):468-470.

R473.71

B

ISSN.2095-8242.2017.068.13368.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寒战妇科开腹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麻醉中预防牵拉痛和寒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