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社会交往的特点

2017-12-18徐瑞雪

启蒙(3-7岁)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同伴微笑玩具

文/徐瑞雪 图/沫 沫

宝宝社会交往的特点

文/徐瑞雪 图/沫 沫

如今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独生子女仍然居多,宝宝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家长如何帮宝宝找朋友?0~3岁宝宝在社会交往、社会行为方面有哪些特点?宝宝不同阶段的游戏行为有什么特点?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指导?

0~1岁社交与游戏特点

在0~3个月阶段,婴儿从出生开始就会期望他人响应自己的需求,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注意他们的需要,尤其是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宝宝具有发出信息和乐于接受母亲响应的本能,这种与父母之间最初的双向情感是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到了4~6个月,宝宝开始对外界沟通产生浓厚兴趣,不喜欢一个人独处,时常发出“么么”“叭叭”“哒哒”等各种声音,有时会以假咳嗽和咂舌声来吸引人。他可能会摸着妈妈的脸表示问好,而且总是黏着妈妈或让妈妈紧紧地抱着他,见到熟悉的人会报以微笑。反之,如果见到陌生人就转过脸表示害羞,甚至害怕地大哭起来。到了7~12个月,宝宝经常会以哭闹、叫喊、咳嗽及嘴里吹泡泡等方式来吸引他人注意。此外,他也会开始对同龄的宝宝产生兴趣,如果有另一个宝宝和他在一起,他会看着对方并伸手去摸,有时会抓对方的衣服或抢别人的玩具,表达很想和对方一起玩游戏的欲望。

指导方法:多满足宝宝想听、想看的欲望以及留意宝宝对照顾者的表达方式,如逗他、抱他、对着他微笑,做出点头、摇晃的响应。你会发现,宝宝会把头转向说话的人并微笑以对,有时也会以蹬腿和摆手表达快乐。然后到了6个月,宝宝开始认生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让他从熟悉家附近的环境开始,每次出门时跟宝宝介绍周围的环境,让他慢慢地熟悉外在世界,不要一开始就带宝宝到人声嘈杂的地方,如此会给他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如果亲友要抱宝宝,他因认生而出现抗拒的肢体语言,家长不要勉强宝宝,硬要让对方抱,可以跟对方说:“他现在可能不太喜欢,我们稍微缓一下再让你抱他。”如果家中有陌生客人要来,家长应先跟宝宝介绍客人,不管宝宝是否听得懂,都应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以免不适应。

1~2岁社交与游戏特点

几个1岁左右的宝宝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开始大多是各玩各的,他们对四周环境的兴趣似乎胜于对小伙伴的兴趣。当宝宝想要争夺别人玩具的时候,其实就是社交的开始,这表明他开始注意别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大多数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

指导方法:宝宝的社交也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父母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玩的时候,宝宝们也许会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下,这都是宝宝社交中很正常的事儿,做妈妈的不必太在意。如果宝宝对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表示抗议,暂且不要去理他。假使两个宝宝为了这个玩具吵闹起来,你可以给他们介绍一样新玩具来引开他们的注意力。要知道,这样的情形可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呢。

2~3岁社交与游戏特点

2岁宝宝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对同伴的兴趣。这时候的宝宝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2岁左右的宝宝,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宝宝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露出微笑及发出“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2岁前的宝宝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宝宝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指导方法:对于该阶段宝宝,家长不要强迫他急于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宝宝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家长教宝宝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宝宝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同伴微笑玩具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若想念,微笑吧
寻找失散的同伴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种微笑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微笑不如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