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问题探讨

2017-12-17李有才龚正霞石波涌

舰船电子对抗 2017年1期
关键词:长波台站远程

李有才,龚正霞,石波涌

(1.海军陆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2.解放军92665部队,湖南 慈利 427200)

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问题探讨

李有才1,龚正霞2,石波涌2

(1.海军陆战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2.解放军92665部队,湖南 慈利 427200)

海军舰船历来是军事强国走出国门、走向海洋的重要移动平台,而长波甚低频通信是海军舰船远程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手段之一。从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可能受到空中兵力兵器攻击的可能性入手,提出了建立观察、警戒与预警防御网络,构筑工事、掩体等地下防御体系,加强信息传输安全保密,研演空袭防御各种战术等对策措施。

长波甚低频;对策措施;空袭防御;固定台站

0 引 言

长波甚低频通信是指频率为3~30 kHz范围内的无线电电磁波,借助大气电离层下边缘“D”层与大地表面之间形成的同心球壳波导,进行多次反射实现信息传播与交换的通信方式,相对高频短波通信,其具有稳定性高、传输衰减小、穿透海水的能力强等特点,且不受昼夜、季节、气候条件和磁暴、太阳黑子、电离层骚动的影响,备受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军的高度重视[1-2]。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平时除保障潜艇航渡、训练和远海执行特殊任务的指挥通信保障外,同时也肩负着为中远海大型舰船进行卫星、飞船、导弹跟踪、测量,海洋考察等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链路和应急通信保障;战时既是中远海水面舰船,尤其是核动力潜艇遂行远程战略通信的有效手段,又是潜艇与潜艇、潜艇与水面舰船之间转信的重要桥梁。当前,面对军事强国低空、超低空以及隐身远程作战平台的广泛应用,面对西方军事强国高超音速滑翔精确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1 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中兵器攻击的可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军事领域的率先应用,空袭平台、空袭武器得到了快速发展,空袭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尤其是西方军事强国已经将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空天地一体信息化技术和超音速、高超音速等国际最尖端技术运用于空袭平台、制导武器,获得了空中力量全球优势,不仅可以实施广泛的联合作战,而且可以实施隐蔽的独立作战,既可以进行空战、海战夺取制空权或制海权,又可以实现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在1 h内命中陆基、海基等重点战略目标。

1.1 从远程导弹武器分析,射程能覆盖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

目前,战略性行动的攻击纵深一般为1 000~10 000 km,最大射程接近14 000 km,巡航导弹射程接近4 000 km,战术导弹射程达到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如台军的“雄风二E”巡航导弹,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当前验证射程已达1 200 km,实际的“全射程”将超过1 600 km[3]。美军的AGM-86“战斧”巡航导弹,时速860 km,最低高度20 m,射程接近3 000 km。AGM-129先进战略巡航导弹,时速1 020 km,最低高度15 m,射程3 700 km,超音速巡航导弹时速2 Ma,最低高度1 m,射程达到3 000 km。上述巡航导弹2 000 km内的目标攻击误差都不超过16 m,甚至有些命中精度低于3 m[4],既能覆盖内陆纵深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又能实现快速进入、精确打击。尤其是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发展的新型高超音速滑翔精确制导导弹,在1 h内可以命中全球任何地方的军事目标,包括大型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等战略、战役级目标。

1.2 从空袭作战平台分析,具有攻击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的能力

从空袭平台的使命任务看,对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构成威胁的主要是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携带有空对地导弹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如战略轰炸机B-52G型,作战半径12 070 km,时速900 km;B-52H型,作战半径16 093 km,时速1 010 km;而B-2A隐型轰炸机,作战半径也有6 400 km[4]。战斗轰炸机如F-115E型,作战半径1 545 km,时速2.5 Ma;F-117A型作战半径1 056 km,时速0.9 Ma。战斗机如F-15C/D型作战半径1 020 km,时速2.5 Ma;F-16C/D型作战半径1 320 km,时速2 Ma。攻击机如AV-8B型作战半径1 100 km,时速1 063 m。所有上述空袭作战平台,其战略攻击范围可跨越内陆战略纵深,既能对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实现远程轰炸,同样也能实现1 h内的快速进入,定点精确打击。

1.3 从外(台)军种种迹象表明,具有攻击内陆纵深重要目标的企图

台军于20世纪80年代就制订了“天马计划”,意在研制射程达1 000 km以上的中短程地对地导弹,并企图将核子、生化等武器装载在这些导弹之上,但因受到美国的压力,于1982年6月被迫中止计划。李登辉当政以后,台湾相继批准了“天戟计划”、“云峰计划”、“雄升计划”等。其中“天戟计划”就是秘密恢复1 000~2 000 km的中远程地对地导弹研制计划,投资200亿新台币,2001年7月经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证实,在屏东地区进行了首度试射。据有关资料报道[5]:“云峰计划”是一项中程陆攻冲压地对地巡航导弹研发计划,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承担,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三任总统,耗资新台币80亿,成功完成了中低空1 200 km的海上测试。而“雄升计划”中的增程型雄风二E巡航导弹“戟隼项目”,投入研发经费高达330亿新台币,2010年就研制成熟并开始量产,2011年公告的射程为600 km。最近几年,随着引擎固体燃料的配方改良和引擎轻量化、体积微型化等项目的完成,外界估计射程已经到达1 200~1 600 km,对内陆纵深的战略目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还要看到,美军在夏威夷、关岛、日本佐世保和冲绳基地,不断扩大快速反应部队的前沿部署,在西太平洋、在南中国海长期保持1个甚至2个航母战斗群活动。最近,美军除“约翰·斯腾尼斯”号、“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及其战斗群涉足南海及其附近海域外,导弹巡洋舰“安蒂塔姆”号、“钱瑟勒斯威尔”号,导弹驱逐舰“莫姆森”号、“拉森”号、“斯特西姆”号、“斯普鲁恩斯”号等10多艘舰艇,甚至“弗吉尼亚”级“密西西比”号核动力潜艇,都先后偷偷地或明目张胆地抵近南沙群岛主权岛礁附近海域,在炫耀武力、炫耀装备,强化美军在南中国海长期存在的同时,包括航母空中力量、舰艇携带数以百计的导弹发射器对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在内的战略目标均构成实质性威慑。

2 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的对策措施

从目前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情况来看,其防御能力仍然存在不足,加之军事强国空中打击平台远程化、隐身化、智能化及精确化程度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各种空袭防御体系,形成各种成熟的空袭防御对策方案。

2.1 建立观察、警戒、预警防御网络

一是建立雷达预警网。面对军事强国可能的电子掩护以及隐形飞机、低空与超低空突防和精确、高速导弹的威胁,要获得空中防御的主动权,必须先期发现、早期预警,应在内陆沿海以及战略纵深,强敌可能入境的主要航线部署探测距离远、发现目标能力强的预警机、空中气球雷达、双(多)基地雷达以及超视距地波雷达,发展预警卫星,并把各型各类雷达情报系统集中统管起来,整体布局,综合延伸,全线预警。

二是建立雷达警戒网。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大部分部署于远离城镇的偏僻山区,空袭兵力可能以小编队、多梯次,沿谷地、山脊线的形式实施突袭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强敌可能进入长波甚低频通信台站的主要航道,部署观察与警戒雷达体系,形成远近、高低与工作体制、覆盖范围、观测特点相互补充的雷达网,增加敌突袭难度。

三是建立对空观察网。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对空观察哨一般由远方观察哨和近方观察哨组成,平时不设立,战时临时铺开,远方观察哨通常由驻军防空部队或城市防空武装力量统一组织,近方观察哨由通信台站根据任务需要自行组织,观察哨要配置在强敌可能低空进入的航路上,且配置距离要保证台站有一定的空袭警报反应时间。

2.2 构筑工事、掩体等地下防御体系

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通常设置在偏僻地区,山高坡陡、谷深树茂、植被丰厚,要充分利用天然防御屏障,合理部署甚低频通信枢纽、终端设备和传输线路,尽可能使其处于防御性较强的坑道、加固的工事、地下建筑物内,以达到既可有效地防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又可以防光电、红外侦察与各种武器攻击。现代战争证明,高技术战争空中化特征愈来愈明显,空袭对地面军事目标的巨大威胁使长波甚低频固定台站空袭防御的地位急剧上升,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通信设施若建设在地面,极易被敌方高技术武器精确定位打击,立足地下坑道、掩体,构筑工事,是海湾战争已经检验了的实战经验,也是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最基本、最有效的防御对策。因此,台站指挥所通信枢纽和收发信部位,要按照地下化、隐蔽化的要求进行规划,以深层埋设的地下通信光缆替代传统的浅埋通信电缆,提高通信线路的抗毁性和稳定性。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这应该是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空袭防御的主要措施。

2.3 加强长波甚低频信息传输的安全保密

对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实施攻击,必然向硬武器攻击平台提供台站位置、属性、技术参数等目标信息,要掌握台站目标信息又必须进行情报侦察与技术侦察,建立情报信息数据库。情报侦察,尤其是电子情报侦察是和平时期最重要的信息作战前期活动,而在特殊时期所蕴含的意义甚至超越情报侦察本身。有关公开新闻信息表明,外军电子侦察日趋频繁,尤其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RC-135”、“EP-3E”电子侦察机,E-3预警机和P-3C、P-8A反潜巡逻机等空中侦察力量,经常在海空一线活动,其中RC-135侦察机,最大航程12 000 km,活动半径4 300 km,具有绝对的侦察优势,深入各国内陆纵深。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9日报道,2014年美军上述飞机在中国海域抵近飞行接近1 200次,其中超过300次以上在中国领海线以外50 km范围内,最近时离中国领海线只有8 km。有的侦察飞机每分钟可接收2万多个信号,频率范围几乎覆盖无线电波全频段,每次留空时间有时超过10 h。同时,以日本、台湾、关岛为关键节点的2条岛链部署了大小各型侦测站不少于10个。在亚太再平衡战略驱使下,美军一方面在中国沿岸打造敌对邻国链,另一方面将把约三分之二的武装力量调遣至太平洋,包括“约翰·斯藤尼斯”号、“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及其战斗群,也先后进入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争议海域。据公开新闻媒体报道,仅2015年,美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在南中国海就航行了700多天,在炫耀武力的同时,更是广泛地抵近侦测通信、雷达等电磁信息。

2.4 研演长波甚低频固定通信台站空袭防御战术

目前,长波甚低频固定通信台站本身空袭防御能力一般都比较弱,甚至部分不具备对空防御能力,在现代战争中,靠“硬”防御很可能失去战斗力。因此,从战役全局出发,有针对性地形成反空袭防御战术,是弥补“硬”防御能力不足的必然选择。

立体设障,迷茫遮断防御战术:在重要目标附近地面或上空,视情施放烟幕或其它干扰物,形成具有一定高度、一定浓度和一定持续时间的“迷茫”性障碍,干扰敌空中观察视线,降低敌武器平台命中精度。一是设置地面烟障,将各种发烟器材按照发烟时间、烟幕特性的不同,交织错位配置,形成综合烟障;也可利用远、中、近3种不同距离的烟幕投掷工具,根据战术需要,形成立体烟障;还可采用爆破形成尘障或燃烧废油、旧轮胎等方法,形成大面积、长时间的烟障,有效防御巡航导弹的制导系统和远程轰炸机的临空定点攻击。二是设置空中防御平台,在台站附近空域,利用空飘器材设置空中角反射器、空爆烟幕弹、空爆金属粉尘包或箔条丝等,多层次设置,多手段并用,一旦强敌来袭,立即启动,从而达到转移目标或迷茫视界的目的[5]。

先期准备,主动诱爆防御战术:主动诱爆就是针对远程轰炸机和制导炸弹、制导导弹抗毁能力弱的特点,在台站指挥中心、天线阵、发射机库、调谐亭等要害部位空域或敌兵器来袭重要攻击航道,利用大量主动诱爆装置组成诱爆带,在远程轰炸机或制导武器攻击台站重要目标前穿过诱爆带,先期将其炸毁于目标外围,降低对目标的毁伤程度。主动诱爆是一种守株待兔式被动防御手段,由电网、绝缘控制桩、聚能炸药、电源和导电电线组成。当接到敌远程轰炸机或制导武器来袭的预警后连接电源,诱爆装置处于战斗状态,当来袭的远程轰炸机或制导武器穿过电网,电路闭合,聚能炸药立即爆炸,将其毁灭。为了增强这种手段的主动性,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探测、信号处理和自动弹射系统,当敌远程轰炸机和制导武器进入预定警戒空域时,聚能炸药能主动迎击敌远程轰炸机和制导武器,提高抗击效果。

巧设诡道,伪装欺骗防御战术:两军对垒,常常“兵以诈立”,“无欺不战”,谁能暗设骗局,巧设诡道,谁便能锻造出神奇的防御盾牌。长波甚低频固定通信台站,设施庞大、暴露,常年工作,伪装欺骗是防空中火力攻击的有效战法。一是天然伪装欺骗,利用高山、树木、植被、河流、堤坝、建筑物等周边环境,以它们为背景将通信设施熔于一体,形成天然屏障,可有效降低目力观察和雷达观测分辨率。二是物理伪装欺骗,利用一定数量的稻草、木条、竹竿、植物或使用工业涂料、染料等就便材料,人为地改变通信设施的形状、大小、层次、环境,降低电磁波反射能力或改变设施背景颜色,缩小设施与背景的色调差别,增强敌判断、识别难度。三是技术伪装欺骗,通过在台站天线场、变电站、油料补给站等重点通信要害部位周围,布设反激光、反红外、反光学侦察的角反射器与金属箔条、弹射器和反雷达伪装网;或在敌机可能来袭的航路上,大量准备干扰箔条弹、气溶胶弹、多光谱烟幕弹等,通过设置释放热源诱饵、电磁诱饵,以达到以假隐真的目的。四是电子佯动伪装欺骗,利用长波甚低频通信的发射、通断改变信号参数等形式;或突然增减电报工作量、改变工作方式、改变工作频率等,引起敌高度警觉;或采取补充实习报、伪装假电报、多网分流的方法保持一定的通信容量,使敌放松警惕;或综合协调大、中型台站,设置假联络对象、假通信枢纽、假电报、假通信联络文件等,使其造成错觉,以掩饰指挥关系的真实性,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

3 结束语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要经略海洋、维护海洋战略利益,海军舰船必须走向深蓝,走向远洋,必须推动与之相配套的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建设。随着西方军事强国远程战略轰炸平台、核动力水下潜射平台、高超音速滑翔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将越来越容易受到远程巡航导弹和毁灭性核武器的第一波打击,因此,加强长波甚低频通信固定台站“软硬武器”攻击的防御性问题研究,形成可靠、可行的台站防御对策措施,确保海上远程部署战略威慑兵力的通信保障是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安全利益的需要,是应对西方军事强国水面、水下、空中兵力前沿部署的需要,是阻止外部势力侵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威慑平衡的需要。

[1] 熊皓.电磁波传播与空间环境[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梁高权.甚低频波和超低频波的辐射与传播[M].武汉:海军工程大学,2002.

[3] 蔡翼.聚焦台湾的战略反制能力[J].亚洲周刊,2016(7):31-35.

[4] 周敬博,胡波,魏元.美军要地轰炸时的空袭武器分析[J].电子对抗,2015(3):42-47.

[5] 程志锋.海军电子对抗战术[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Discussion of Air Attack Defense Problem of Long-wave VLF Fixed Communication Station

LI You-cai1,GONG Zheng-xia2,SHI Bo-yong2

(1.Naval Marine Academy,Guangzhou 510430,China;2.Unit 92665 of PLA,Cili 427200,China)

The naval ships is always important motion platform for military powerful nations to go abroad and take to sea,and long-wave very low frequency (VLF)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main means to ensure long-distanc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of naval ship.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ossibility that long-wave VLF fixed communication stations are attacked by the enemy's air forces and weapons,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defense network of observation,security and early warning,building fortifications,bunkers and other underground air attack defense system,also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searches and plays various tactics,etc..

long-wave very low frequency;countermeasure;air attack defense;fixed station

2016-07-14

TN915

A

CN32-1413(2017)01-0039-04

10.16426/j.cnki.jcdzdk.2017.01.008

猜你喜欢

长波台站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广义对称正则长波方程的孤波解和周期波解及它们与Hamilton能量的关系
远程诈骗
基层台站综合观测业务管理之我见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
扫描型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玻璃长波透射率对普通双层中空玻璃热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