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7-12-16徐先勤
徐先勤
观察被人们称为认知世界的第一道门户,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精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有很大的发展。况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本身也是教学的任务之一。但是,如何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融于语文教学中,还需要作深入的探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引导。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最好朋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很好地利用课本中一些具体生动的关于观察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观察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重视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它是有指向的,有意观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说来,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注意就越能集中地指向有关的对象,而不受或少受外界干扰。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时,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和观察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生才会注意到事物的主要方面,并且抓住主题准确地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事物有共性,也有个性,许多文章,观察点集中,很注意刻画事物的个性特点,所以才写得那样具体生动。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比较笼统,粗略。与这时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学习文章观察事物个性特点的地方,既注意到事物的明显特征,又觉察到事物较为隐蔽的特征,并透过表面特征洞悉事物的本质。
3.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只有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步骤,有层次地观察,才能顾及事物的全貌,捉住事物的主要部分。学生思想活跃,跳跃性大,往往不注意观察顺序。教师必须通过分析课文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序列结构,使学生懂得有次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顺序应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来确定,有的可从部分到整体,或从整体到部分;有的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有的可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
4.观察要注意发展联想。观察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特点,是与思维紧密结合的,通过积极思维,丰富想象,才能提高观察的敏锐性,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认真思索,学会分析比较,才能深化对事物图景的认识、理解。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培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1.自觉观察的习惯。要使学生在明确观察意义的同时,逐步养成好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观察的自觉性,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切忌熟视无睹;要珍惜每一次校外活动的机会,切忌走马观花,充耳不闻;要扩大自己的兴趣范围。做到这几点,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观察的自觉性也就越来越高。、
2.反复观察的习惯。在观察事物中,只凭偶尔看一看,听一听,如同过眼烟云,是难以发现事物的特点的。只有“观察,观察,再观察”,循环往复,才能加深印象,准确理解。
3.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写观察日记,是观察的积累,也是观察的深化。学生把平日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可以养成时时处处留心生活,勤于总结的习惯,不仅有利于锻炼和提高能力,也有利于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初写观察日记,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不要贪大求全,最好单项观察,侧面观察,角度观察,或写一景,或些一物,或进行人物肖像刻画,或选写一个生活镜头,自由灵活,不受局限,但务必抓住特点,记录明确。观察要经常化,凡所到、所见、所闻,皆要留心观察。观察成为习惯,自然获益匪浅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