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两种课改意识、养成四种行为习惯
2017-12-16罗轩
新课程改革虽然进行了多年,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还是举步维艰,“三怕”现象(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突出,“要我写”、“假大空”、“少慢差费”等作文现象蔓延……
凡此种种,固然有诸如习作兴趣、语言表达、作文技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形成“大习作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就要培养“大语文观观”、“大习作观”意识和养成“留心观察”习惯、“积累素材”习惯、“做读书笔记”习惯、“修改习作”习惯。
要取得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较好效果,对教师而言,首先要根植“大语文观”和“大习作观”意识。
“大语文观”是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一贯主张,是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于课堂,要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更为广阔更为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因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观点只是初步的只、感性的,只有把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才能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牢固。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大习作观”是“大语文观”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具体反映,其主要观点是与“大语文观”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要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更多锻炼与升华。“大习作观”的主要观点是作文教学不能脱离语文教学整体。教师在讨论作文教学时,往往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来看待。事实上,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材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来看,根本就不荐在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所谓作文教学,而是把它蕴涵于语文教学这一整体之中,与识字、阅读融为一体。比如“义教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童话世界》就是按照这种“大融合”的思路编排的:首先是安排了5篇美丽而奇妙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欣赏课文时主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语文百花园》中安排的《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等也一脉相承地突出了本单元的“欣赏”、“品味”、“童话”等关键词。这样,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不仅丰富了语言和素材积累,更为下一步作文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著万言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习作行为习惯,对作文教学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那么农村学生最欠缺的习作习惯都有哪些呢?当前最为迫切的要培养他们哪些习作习惯呢?
一、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在习作要求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再比如第四学段“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可见,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确实,观察是与外界交流、获得客观信息不可或缺是渠道。為师者就应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边的事物,通过自己独特的个人视角获得个人独特的心理感受;还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抒写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记录个性化的个人体验。
二、要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现在,每每到老师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抓耳挠腮弄头发,东张西望咬笔头。不知道写什么,从哪里开始,往往陷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所谓的“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素材积累问题。通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月怀孕,一朝分娩”等说的都是积累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作了前所未有的强调。比如单从体例上来说,每个单元的《语文百花园》都有《积累与运用》一栏。确实,素材积累是很重要的。为师者就要在平常的语文读写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养成训练,学生的作文之“米”才能得到常备,“巧妇”也不愁“无米之炊”了。
三、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正如通常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等,都无不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笔者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勤做笔记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是不错的,作文水平也较高。其实,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的。试想,没有大量的对现实生活的真挚体验并通过笔记的方式把这种感想记录下来,哪来的情感积累?又哪来的“一朝分娩”的作文“链接”?正如福建省高考作文高分获得者所说,“读书笔记很重要,我有一本神奇的册子,里面是我几年下来的积累,有各种作文素材,有平常看书做的笔记,也有来自身边的同学的好文章……”。
四、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毋庸置疑地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同样,《语文课程标准》也向高年级同学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其实,加工修改是完善与升华习作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谓“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指导加工修改时,教师既要针对学生在起草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指导,也要对修改的态度、内容和方法作简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加工修改“不光是语言文字之事,也是思想认识之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也会随之养成。
作者简介:罗轩,一级教师。现在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合江中心小学任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