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研究与体会
2017-12-16何丽娟
何丽娟
【摘要】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目标的几大功能,在设计时突出以下理念:尊重差异、层级递进,以生为主、发展为本,强调过程、多元并进,从而能够使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实现整体课程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22-01
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定位,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课时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可以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依据。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对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意识比较淡薄,只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而课时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容乐观。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一、如何正确认识对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功能
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自身的整体发展。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教学目标的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目标调控着整堂课,对整堂课有一种约束力。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达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能否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运用自己知识与潜能去获得发展的机会。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为学生学习数学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达到目标。
二、当前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主体不分。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
(二)教学目标过偏、整体不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知识与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比较简单肤浅,忽视了目标的整体性。
(三)教学目标定位,一厢情愿。在教学设计时一些教师由于缺乏激发学生兴趣、调控学生情绪的基本功,常常在学生还不具有学习心向时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
因此,我们不仅要明确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而且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有效设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课时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生为主,发展为本。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发展性。要遵循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远期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方向,对数学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远期目标确定以后,所有的相关教学活动都应当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环节。确立远期数学教学目标时,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性联系,避免目标空洞、无法落实。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出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之下,依据教材特点,确立教学基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效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尊重差异,层级递进。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况――两极分化现象变得严重了,这里的“两极分化”是指学生之间在数学学习结果方面的“差异增大”。怎样看待这种“差异增大”?
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因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差异”并不可怕,只要“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具备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事实上,正因为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操作技能力方面的“差异”,……所有的差异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丰富了行行业业的人才,也使得社会人才济济。现代教学论要求教育目标尽可能具体化、明确化,利于作出反馈和评价。教育目标应有层次,构成“层级结构”。因此,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采用:在不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教学,基本思路是“小步子、低门槛,多层次、分层递进”。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进入到课题中,但不是所有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具体方法:
1.用不同层次的问题组成一个“问题串”贯穿整个目标。
2.课堂练习层级递进,逐步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练习是实现课时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练习设计应融情景性、问题性、拓展性与创造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效的融合,使教学的目标实现立体化拓展。
(三)强调过程,多元并進。从教学结果的角度分类,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所谓的三维目标。这里我们特别关注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经历……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中学习知识”,再到新课程倡导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从现阶段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看,我们首先要为学生获得体验而安排经历的过程,解决“有没有过程?”的问题。的问题。其次我们要为让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体验而设计经历的过程,解决“有怎样的过程?”对“过程的有效程度”,我们考虑如下四级水平:
A.体现学生思维特征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B.突出教学核心的、具有丰富问题情景的过程;
C.把握教学关键的、注重变式学习的过程;
D.积累数学事实的、形式模仿的过程。
论及“过程的有效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注重过程目标,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机整合三维目标,从而提高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总之,课时目标教学标志着数学教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基本理念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学生设计数学学习目标,真正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endprint